當前位置: 首頁>> 今日中國>> 中國要聞
 
第27次南極科考關注“科學聖殿”的環境保護研究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10年11月05日   來源:新華社

    新華社上海11月5日電(記者 張建松)在我國即將開展的第27次南極科學考察活動中,南極環境保護研究得到科學家們重點關注,在長城站的度夏考察計劃中,有關環境保護的科學研究課題幾乎佔了“半壁江山”。

    作為地球上最大、也是最後一片人跡罕至的荒蕪大陸,南極以其無與倫比的自然風貌和不可替代的科學研究價值,被譽為科學研究的“聖殿”。

    自從200多年前南極大陸被發現以來,人類的各種活動對南極環境不可避免地造成了影響。長城站所在的南極喬治王島地區具有極為豐富的科學研究資源,同時也是人類活動頻繁地區。南極科學研究委員會(SCAR)在南極所設立的37個特別科學興趣區中,有6處集中在喬治王島。在第27次南極考察中,來自國家海洋局極地考察辦公室、同濟大學、廈門大學的考察隊員將以長城站為基地,開展生態環境監測及研究。

    科考隊員將在長城站附近的長城灣和阿德雷灣,採集10個生態環境監測站位的溫鹽剖面數據以及海水樣品、營養鹽樣品,同時對長城站附近的海水、飲用水、污水、湖泊淡水、土壤、沉積物、地衣、苔蘚等進行採樣,深入分析這一地區的常規環境參數和環境污染現狀。

    極地不僅是地球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全球氣候變化的一個重要的敏感區和驅動區。對極地海洋環境的監測與研究,對於揭示極地海洋生態環境的變化及其對全球變化的響應具有重要意義。在第27次南極考察中,來自國家海洋技術中心的兩名考察隊員將以我國南極長城站近海作為試驗區,進行極地近岸海洋環境監測系統的回收和再布放,建立一套海洋環境監測系統。

    南極大陸雖然遠離人類生産活動區,屬於地球較為潔凈的地區,但是越來越多的研究已經證實,南極地區也存在持久性有機污染物(POPs),如二惡英、多氯聯苯、多溴聯苯醚等。由於南極溫度低,又受極夜影響,這些持久性有機污染物的降解更加緩慢,對南極的生態環境造成影響和潛在危害。

    在第27次南極考察中,來自中國科學院生態環境研究中心的考察隊員將以長城站為基地,開展持久性有機污染物在食物鏈中的傳遞規律和生物富集機制的研究,探查持久性有機污染物的遷移規律以及對極地生態環境的影響。

    隨著我國南極崑崙站的建立,南極內陸環境保護研究也提上了科學家的日程,“冰穹A近現代冰雪化學和生態指示計研究”已被列為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的重點資助項目。在第27次南極考察中,來自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極地環境研究室的考察隊員將監測和採集中山站至崑崙站沿途一千多公里、不同海拔的冰雪、近雪面大氣化學、氣溶膠、雪冰和微生物等樣品,以選擇冰雪大氣中的生態指示計,探索從南極無冰區至內陸冰蓋生態環境的化學變化過程及其對人類活動的響應。

 
 
 相關鏈結
· 國家測繪局向南極科考隊員致慰問電:祝春節愉快
· 我南極科考隊乘坐的"雪龍"考察船順利穿越西風帶
· 我南極科考準備工作就緒 "雪龍"號將於11日啟航
· 我國第26次南極科考準備就緒 飛機裝備大幅提升
 圖片圖表
 欄目推薦
領導活動 人事任免 網上直播 在線訪談 政務要聞 執法監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規 央企在線 新聞發佈 應急管理 服務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