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廣州11月12日電(記者朱立毅、王攀)身下前行的航船時而被拋上浪尖,時而又陷入谷底,激起水手們與風浪搏鬥、開天闢地的無限豪情;耳畔祈福的漁歌透過星星點點的燈火,引發弄潮兒對國泰民安、天下大同的不盡遐想……
這是一艘沿著海上絲綢之路乘風破浪的航船,它跨越時空,轟然而至。
此時是2010年11月12日夜晚;這裡是第16屆亞洲運動會開幕式現場。
風雲激蕩的珠江,廣州在江中的海心沙島上,用光影水景造就“和諧”號巨輪,盛邀亞洲賓朋同舟共進;用LED屏組成的四座巨幅雲帆為指針,相約東方各國揚帆未來。
以天為廬,以地為載,以城為景,以水為臺——開幕式總導演陳維亞説:“這不僅體現了廣州作為沿海城市,經中國改革開放30多年所獲得的自信和成功,更展示了21世紀第二個10年,亞洲人民將帶給世界的嶄新風采。”
這場盛大的開幕式是從一滴水開始的,而歷史的波濤潮涌也是從這滴水開始的。
星空下,一個男孩乘著晶瑩的芭蕉葉緩緩而來,手捧的瓶中盛滿了象徵廣州母親河的“珠江之水”。
當芭蕉葉在“和諧”號巨輪的舞台中心緩緩落下,男孩將瓶中的水傾倒而出,瞬間地面水波擴展延伸,慢慢倒映放大出本屆亞運會主辦城市廣州的象徵——五羊城徽。
瞬時,兩匹白馬如時光閃電,相向而馳,水花飛濺之中,騎手白紗飄飄。
紅棉怒放,花潤嶺南。舞臺之上,輕揚的紅棉花瓣洋洋灑灑;舞臺之中,四座雲帆的LED屏上,呈現出聞名遐邇的中國四大名繡之一——廣繡。
此刻,廣繡當紙,畫就千年嶺南文化的神韻風采:廣府風、客家情、潮汕韻、南海潮、百越神……吐不盡的芳華直落帆屏。
這就是盛世的中華文明,她厚重卻又輕靈,有著向世界傾訴與交流的期盼。
仿佛是對她的回應,大舞臺上,已是海風朔朔;珠江之畔,頓涌陣陣濤聲。一群漁家姑娘手提漁燈出現在人們的視野中,她們要目送親人踏上漫漫的海上絲路。
風雲際會的中國南大門——廣州,是海上絲路的重要起點。
從2000多年前開始,絲綢、陶瓷和茶葉就沿著海上絲路,經中國南海、印度洋,通往遙遠的西方,而來自異域的香料和寶石又沿著它來到中國。
這條神奇的水路以諸國特産為媒,讓中國人民與沿途的東南亞、南亞、西亞各地人民相互了解,共享文明,結下了深厚的友誼。
然而,在這條通往富饒和繁榮的海上絲路中,時時驚濤拍岸,巨浪排空。只有敢為天下先的弄潮兒,才能奮臂舞帆、永遠向前!
舞臺之上,光影之間,歷史快速閃過——30多年來,改革開放的號角率先在嶺南吹響,千萬人民一路披荊斬棘,古老的中華民族從此加快了追趕世界、追趕時代的步伐!
在雄渾有力的號子聲中,一群水手齊心協力,手拉肩扛,巨大的航船從舞臺前方破涌而出。漁家女把漁燈交給船老大,深情地繫上了象徵著降伏風浪、平安歸來的紅紗巾。
出海的號角響起來了!漢子們駕馭著巨型航船駛入大海,一時間狂風怒吼,巨浪滔天,驚濤駭浪中的航船升騰、前行……
如同這航船,走向復興的中國、正在崛起的亞洲也曾在一次次的疾風驟雨中徘徊起伏。
歷經曲折,卻愈挫愈勇;飽受磨難,仍自強不息。無論是抗擊西方強烈的瓜分,還是面對戰亂、疫病和災害的侵襲,生活在這塊土地上的人民都選擇了堅強。
越來越有力的男人們的號子聲,越來越柔美的女人們的哼唱聲……這一切,構成了剛柔相濟的生命二重奏。
此時,流光溢彩的珠江之上,代表本屆亞運會參賽國家和地區的45條彩船逐波而上,百舸爭流,萬名亞洲健兒將在此奮發昂揚,向著更高、更快、更強的目標,永遠向前。
此刻,在舞臺雲帆的LED屏中,無數面風帆從煙波浩渺的大海上升起,千帆競發,那是千百年來,中國人民和亞洲人民為了追逐美好生活,在弄潮夢想的征程中留下的歷史背影。
隨著來自亞洲各地的聖水交融滿溢,在如潮般的呼喊聲中,四支巨大的“手臂”從巨輪中心冉冉升起,交叉圍合住萬眾矚目的主火炬。
在悠揚的樂曲聲中,高擎國旗的阿富汗代表團第一個沿著星光大道走入會場,引來現場第一個歡呼的高潮。
“我們要為國家爭光,任何困難都無法阻擋我們。”年輕的阿富汗亞運代表團副團長穆罕默德·穆斯塔法·瓦爾達克語氣堅定。
他説,目前阿富汗體育設備奇缺,別説是籃球,就是拳擊都沒有足夠的訓練場地,但大家都竭盡全力,阿富汗奧委會主席甚至讓出自己的辦公室供運動員們使用。
背負著同樣的戰爭創傷,懷著對勝利的無限渴望,仍籠罩在動蕩局勢陰霾下的伊拉克亞運代表團突破重重阻力,來到廣州,他們要在這個舞臺上展現自信和希望。
“2007年亞洲盃奪冠後,巴格達市民走上街頭,共同慶祝,不分彼此。那一刻,仿佛整個國家都緊緊抱在一起。”伊拉克亞運代表團團長伊亞德·納傑夫·埃利亞斯説:“體育是讓我們團結的最好渠道,我們願意為此而努力。”
是的,為了榮譽、為了夢想!
煙花飛舞,聲遏雲宵。點燃主火炬的神聖時刻即將到來。
這是一個令人屏息的時刻——波光瀲艷之間,取自居庸關長城的亞運聖火乘著龍舟,昂首踏波而來。
這是一個激動人心的時刻——當最後一棒火炬手、奧運冠軍何沖和兩名孩子一起,點燃中國禮花時,全場歡聲雷動,禮花騰空而起,聖火盆中頓時烈焰紛飛!
今夜,滿江歡歌;今夜,一城無眠。
仿佛回到千百年前,滿載喜悅的航船從珠江入海口出發,沿著海上絲綢之路,把來自古老中國的祝福撒向世界,期待人類的智慧和文明由此交融,讓繁榮、和諧的夢想成真。
水,火、帆——廣州亞運會開幕式關鍵詞
新華社廣州11月12日電(記者李麗、何軍、王昊飛)如果北京奧運會的開幕式該用恢宏壯觀來形容,那麼廣州亞運會的開幕式就是別出心裁。
海心沙島上水中的舞臺以珠江打造開闊的背景,用噴泉與焰火一起噴涌出水火交融的奇景;而八塊升起的大LED屏不僅揚起了《啟航》的風帆,還成為供空中“飛人”們飛出巨大形體造型的“天幕”。
——水:水天開闊
水當然是開幕式的最大亮點。水上搭建的開放式舞臺不大,但三面的珠江水蒼茫流遠,燈光與波光共瀲艷,水天一色的自然舞臺拓展了人工舞臺的縱深感。
環繞舞臺的噴泉時時噴發,噴泉矩陣伴著焰火一起噴涌,實現水火交融的奇景。水霧激蕩,在燈光的照耀下如蓬萊仙境。
舞臺前的一條時隱時現的“小河”也十分搶眼。藏匿在下的演員破水而出,再從高空魚躍入水,比獻唱的章子怡更搶鏡。而水上摩托艇迴旋斬浪,也引來觀眾大聲尖叫。
在文藝表演中,可蓄水的舞臺被演繹成大海,水波無限蔓延,充分體現了因水而興的海洋文化。
——火:禮花點聖火
和北京奧運會一樣,古老的四大發明之一再次扮演重要角色。最高潮一刻,舞台中心一個大型禮花燃起,引燃了第16屆亞運會的聖火。
焰火在開幕式上從頭“燒”到尾。隨著開幕倒計時“10,9,8……1”,焰火在舞臺側面矗立的電視塔上節節攀升,到最後萬花齊放,引爆了全場激情。
在整個表演中,焰火在每個轉折高潮處燃放,極大地串聯和烘托了氣氛。開幕式共燃放4萬餘發環保低碳型煙花,再創紀錄。
——帆:最佳背景墻
高科技的LED屏再造神奇。四組八塊巨大的“帆屏”最大程度地凸現了《啟航》的表演主題,將整個舞臺幻化成一艘大船。
最令人叫絕的還是在“飛人”們的立體表演中。高達80多米的屏幕幻化成峭壁、跑道、天空和大海,而演員們則排出登山、跨欄、跳傘和沖浪的造型,引來掌聲無數。
在文藝表演中,“帆屏”也配合表演內容出現不同的畫面和形象,變幻的背景墻為表演增色不少。
——威亞:“飛人”的翅膀
“飛人”的立體表演將觀眾的目光帶到了空中。在這一幕的結尾處,燈光打向地面的舞臺,觀眾才看清地下還有大批演員合力拉著纜繩。原來,空中的180名健兒正是在地面上1320名操作者的拉動下,才得以自由飛出各種造型的。
威亞在整場表演中得到了大量的運用——開場時飛來的芭蕉葉和男孩,在噴泉上踏浪而舞的兩名演員……讓開幕式演出實現了“海、陸、空”一體。
海心沙奇跡--廣州亞運會開幕式演出誕生記
新華社廣州11月12日電(記者汪涌、賈文軍)新奇!美妙!震撼!12日晚廣州亞運會開幕式,珠江沿岸和海心沙島上呈現的精彩表演震撼世人。這是一場難以複製、註定要永留史冊的經典演出!
為了這個充滿魅力的夜晚,萬餘名甘於奉獻、勇於創新、充滿激情的演職人員,度過了兩年多的“艱難”時光。新華社記者“潛伏”開幕式指揮部二十多天,採訪了眾多開幕式主創人員,今天揭開開幕式演出的層層面紗。
向珠江借舞臺
將廣州亞運會開幕式移出體育場,放到海心沙島舉辦的決策,為這一奇跡的問世奠定了基礎。
11月8日,亞組委慶典和文化活動部部長何繼青接受新華社記者獨家專訪,透露了這一絕妙創意的來龍去脈。
“從最初的招投標到方案選定,廣州亞運會的選址都是在廣東奧林匹克中心,這座由世界建築大師保羅·安德魯設計的體育場,承辦了2001年第九屆全運會的開幕式。2008年年底,廣東省委、省政府在研究亞運會開幕式時,提出了大膽的設想:突破常規,在珠江上辦開幕式!
在珠江江心的小島上搞開幕式,難度之大可想而知--技術、地質構造、藝術表現、保密、安保……起初質疑和擔心的人不少,連總導演陳維亞都覺得心裏沒底,但經過多方考察和反復論證後,海心沙最終成為這個宏偉藝術構想的落腳點。
從空中俯看,位於珠江江心的海心沙島的造型酷似一艘帆船。為亞運開幕式立起的四個近百米高的帆屏,猶如為它插上了巨大的風帆。
如何充分利用海心沙的自然地形,來巧妙設計開幕式場地的舞臺位置、觀眾席,令開幕式團隊絞盡腦汁。一個偶然的機會,廣州亞運會開閉幕式製作總監路健康在附近的一棟大樓俯視海心沙島時,驚喜地發現整個島的輪廓就像一艘面朝東方、即將啟航的巨輪。於是,開幕式場地和觀眾席的位置問題迎刃而解。
藝術大師集結珠江
同北京奧運會開幕式無與倫比的恢宏氣勢不同,廣州亞運會開幕式展現了中華文化巨大魅力的另外一面,浪漫和柔美,展現了嶺南文化來自於“水”的迷人風采。
這是一台由北京奧運會開閉幕式主創團隊聯手眾多世界頂級藝術家共同打造的精彩視聽盛宴,一台獻給世界的中華文化盛典。
總導演陳維亞是北京奧運會開閉幕式副總導演、閉幕式執行總導演,他還是2001年北京世界大學生運動會開幕式總導演;亞運會開閉幕式總製作路健康,是北京奧運會、殘奧會開閉幕式四個儀式的總製作;北京奧運會閉幕式中方美術總監姜浩揚任亞運會開閉幕式運營總監;北京奧運會開幕式顧問、世界著名舞美設計大師馬克·菲舍爾擔任亞運會開閉幕式外方舞美總設計,北京奧運會開閉幕式中方舞美設計總監苗培如擔任中方舞美總設計;北京奧運會閉幕式音樂總監卞留念出任亞運會開閉幕式音樂總監;北京奧運會開閉幕式燈火總監沙曉嵐擔任燈光總監;北京奧運會開幕式焰火主管劉琳擔任中方焰火總設計。
參與北京奧運會開閉幕式演出的不少表演藝術家,又一次站在了廣州亞運會開幕式舞臺上,其中就包括享譽全球的著名鋼琴家郎朗、歌唱家宋祖英等。
除此之外,廣州亞運會開幕式還吸引了世界頂級焰火設計大師、法國人克裏斯托夫,為《功夫熊貓》、《X戰警》等大片配樂的美國音樂大師約翰·鮑威爾,國際影星章子怡,廣東籍著名音樂人李海鷹,以及19名先後奪得過奧運會等世界大賽冠軍的俄羅斯花樣游泳明星等一批國內外著名人士參與。
整臺開幕式,藝術家們用焰火、燈光、音樂、噴泉等手段,把“啟航”的主題展現得淋漓盡致,時而激情澎湃、時而浪漫柔情,藝術手法時尚感人,編導和演員歷經兩年精心排練的節目使這臺開幕式令人難以忘懷。
絕處逢生求創意
開幕式輝煌背後,其實浸透著主創人員身陷創作“困境”的苦澀。
廣州亞運會開幕式從原定的第九屆全運會開幕式的主會場,改到了海心沙島舉辦,奠定了這臺節目非同凡響的基礎。但這一亞運會歷史上從未有過的創新,要從天馬行空的“遐想”變成活生生的節目,實非易事。
在接受會場移址這一重大調整後,陳維亞帶領創意團隊開始了新征程,在創意的“苦海”中耐受“煎熬”。
2009年1月底,海心沙島開幕式方案的第一稿問世。“島”為舞臺,“水”為核心元素兩大主軸基本確定後,藝術家們再度陷入冥思苦想之中。放棄在海心沙島上辦開幕式的意見一度佔據了上風,陳維亞、路健康、姜浩揚“三駕馬車”也出現了意見分歧,一度需要用投票的方式來決定路向何方。
如何激發主創團隊的熱情,尋找到新的靈感?團隊中的長者、64歲的路健康2009年春節剛過就帶領所有主創人員,赴大型演出活動非常活躍的美國拉斯韋加斯觀摩和考察,觀看“水秀”(以水為元素的娛樂表演)。拉斯韋加斯之行讓藝術家們的身心得到放鬆和調整,令創作團隊耳目一新,各種世界水準“秀”,不僅讓他們開闊了眼界,更讓他們找到了靈感。最後亞運會開幕式水的舞臺、帆屏上令人震撼的空中“威亞”表演等節目,創意來源都來自這次考察。
海心沙島上辦開幕式的思路有了,而在開幕式核心創意方面也有了突破。
廣州亞運會開幕式的場地明確了,主題也清晰了,還必須通過藝術家們具體的節目創意和演員們的排練和演出來加以充分體現。
在北京奧運會開幕式上設計了莎拉·布萊曼和劉歡演唱主題歌的馬克·菲舍爾,這回又獻出了奇思妙想。他在海心沙島上,打造了四面由八塊巨幅LED顯示屏“鑄造”的巨帆,不僅一下子為海心沙島注入了揚帆啟航的“靈魂”,更為表演舞臺提供了無盡的想象空間和超大容量的音視頻載體。
從尿濕褲子到空中飛人
無論是業內專家還是普通觀眾,感受廣州亞運會開幕式上最精彩的一幕無不首推《白雲之帆》。總導演陳維亞也毫不諱言對這臺節目的偏愛,認為這才是廣州亞運會産生的“第一塊金牌”。
馬克·菲舍爾設計的帆屏最高點為80米,表演的最高點為67米。由180名空中“威亞”飛人和1300多名地面人工拉鋼繩人員、技術保障人員,以及帆屏上視頻和音樂完美配合的節目,緊緊地抓住了觀眾的眼球和心靈。
這臺節目是由章東新、王亮等新生代編導高手和河南塔溝武校的師生共同完成的。去年9月在河南塔溝武校搭起的排練場上進行第一次排練時,從兩萬多名學員中選拔出來幾十名“精英”,可他們上到60多米的空中僅進行了一次“蹦極”式的“俯衝”,就有一半人尿濕了褲子,可見這種空中表演給演員們帶來的恐懼感有多大。
不僅表演者的壓力大,在設備使用上的壓力也相當大。最初想用機械的方式來拉“威亞”,經過試驗,最後還是認為人是最可靠的“機器”,用人在下面拉“威亞”,不僅對安全有保障,同時空中表演者和地面拉鋼繩者密切配合本身就形成了原生態的魅力。
棄用人海戰術的意外之喜
短短兩年時間,向亞洲人民和世界人民奉獻出如此高品質的亞運會開幕式,亞運會開閉幕式主創團隊靠的是創新務實的精神。
路健康認為,廣州亞運會開幕式的一大特色,是突破了百年來重大國際體育賽事開幕式都在體育場內舉辦的傳統,與北京奧運會開幕式完全區別開來。現在看來,把原來放到奧林匹克體育中心舉辦的開幕式改到了海心沙島舉辦,是一個充滿智慧的選擇。
總導演陳維亞也認為,創新是廣州亞運會開幕式成功的核心。
北京奧運會開幕式籌備期間,總導演張藝謀曾對以往的人海戰術進行了批評,但在最後的實踐中,他卻將“人”這一元素用到了極致,整個開幕式使用演員超過萬人,加上預演的演員總數2萬餘人。20年前的北京亞運會開幕式也是“團體操加人海戰術”,當時僅作為背景板的演員就有上萬人,場地表演的也有1萬餘人。
而此次廣州亞運會則完全不同,以往驕人的團體操表演形式讓位於藝術、舞蹈化的廣場藝術表演。這主要有兩方面的原因,一是海心沙島表演場地狹小,觀眾集結和疏散也受到了制約,這種獨特的地理條件決定了只能採取廣場藝術;二是廣州這座市場化程度很高的城市,要想組織大量的演職人員參與這樣幾乎沒有報酬、排練時間長、要求又相當苛刻的演出活動,難度相當大。因此,廣州亞運會開幕式僅用6000余名演職人員參加,是近年來中國舉辦的重大賽事儀式活動人員最少的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