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北京11月13日電(新華社記者)和平、和諧、和睦,與鄰為善、以鄰為伴,是中國周邊外交政策的不變選擇。中國領導人多次強調,中國始終以合作謀和平、促發展、求共贏。中國不會威脅任何人,不會損害任何人的利益,“國強必霸”絕不是中國的選擇。一些國家政要、專家學者和資深媒體人士近日在接受新華社記者採訪時,對中國的和平外交政策紛紛表示理解和讚賞。
中國一貫奉行和平友好外交政策
印度尼西亞《國際日報》總編輯、政治評論員李卓輝:從古至今,中華民族一貫推崇和平友好的外交政策,與世界各國友好交往,為建設和諧世界作出了巨大貢獻。明朝鄭和七下西洋,率領當時世界上最大的船隊到過亞洲,非洲、中東等地,每到一個地方都向當地人民提供力所能及的幫助。歷史事實證明,中國即使在最強大的時候,也沒有侵佔或威懾別國。近年來,中國領導人提出“和諧外交”新舉措,把和平、和諧、友好的外交方式向全世界推廣。中國對遇到災害等困難的國家不附加條件地提供支援,很多亞洲人,特別是印尼人已感受到了這一點。
新加坡國立大學東亞研究所研究員陳剛:在過去20多年裏,中國和平外交政策取得了非常有效的成果,中國總體維持了周邊和平的安全環境,有利於實現經濟發展和對外開放的整體戰略目標。
中國對周邊地區和平穩定的貢獻日益增大
巴基斯坦總統扎爾達裏:巴基斯坦感謝中國在其遭遇洪災時的及時幫助,歡迎中國企業前來投資,幫助巴基斯坦發展工業和基礎設施。中國一直集中精力發展本國經濟,同時,積極幫助周邊鄰國。中國的經濟發展取得巨大成就,是地區經濟發展的引擎。
泰國總理阿披實:“大湄公河次區域經濟走廊”建設是中國與東盟重要的地區經濟合作項目,對地區經濟發展、東盟一體化進程産生重要促進作用。活躍的、具有發展潛力的經濟無論對中國還是對東盟都有益。
李卓輝:中國各民族人民都與周邊國家民族人民血脈相連,親如手足。例如,印尼的馬達族等與中國雲南的少數民族就有血緣關係,其語言和文化有很多相同之處。經歷了幾千年的文化交流,中國與周邊國家已經建立了不可分割的聯絡。
柬埔寨合作與和平學會執行主任、東盟問題專家萬納裏:柬埔寨和中國是天然盟友。柬埔寨把中國看做是在本地區重要、穩定的力量和經濟發展的火車頭。中國已向其鄰國證明,中國是尋求和平發展的國家。簽署《東南亞友好合作條約》以及成為東盟最重要的對話夥伴,表明中國為地區穩定與發展作出了積極貢獻。中國在減貧和人道主義救災等許多領域向本地區其他國家提供了寶貴援助。中國在推動世界和地區和平與發展方面付出了很大努力,但一些西方媒體對此談論得很少,而是更多關注所謂的“中國威脅”,這嚴重損害了中國的形象。
亞洲國與國事務應由彼此協商解決
李卓輝:21世紀成為亞洲的世紀。亞洲各國歡迎歐美國家與亞洲國家通商,進行和平友好交往,但是,外部勢力不能干涉亞洲人民的內部事務,亞洲自己的事情應由亞洲人民自己解決。亞洲國與國之間的事情應由彼此協商解決。例如,中國和日本有關釣魚島問題的糾紛,應由中日兩國自己解決,別的國家無權干涉。同樣,有關南海問題的爭端也是相關亞洲國家的內部問題,可通過雙邊協商友好解決。有些別有用心的國家要把南海問題多邊化、國際化,想趁火打劫、搞亂亞洲和平局面的用心是非常明顯的。
萬納裏:亞洲地區有關主權衝突的歷史證明,雙邊處理問題的方式要比多邊處理方法更為有效。柬埔寨首相洪森最近明確表達了柬在南海問題上的立場:柬政府主張南海問題應由有關國家通過雙邊渠道協商解決,不能將其國際化、多邊化。
陳剛:早在1978年,中國領導人鄧小平就針對釣魚島等問題提出了“擱置爭議、共同開發”的方針,這是為睦鄰友好的總體戰略服務的。雖然亞洲國家內部有時會發生衝突,但彼此總體上採取了克制和理性的處理方式。亞洲地區目前總體保持了和平與發展。(執筆記者:杜逾舸;參與記者:趙金川、高川、丁其林、張瑞玲、雷柏松、朱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