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新理念·創新機制·破解難題
——全國各地開展用群眾工作統攬信訪工作綜述
新華社北京11月22日電(記者趙超)一切為了群眾,一切依靠群眾。
我們黨的歷史經驗反復證明,任何時候任何情況下,必須高度重視群眾工作,堅持人民主體地位,發揮人民首創精神,始終保持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絡,才能取得革命、建設和改革的偉大勝利。
信訪工作是黨和政府的一項重要工作,是具體的、細緻的、送上門來的群眾工作。近年來,全國各地黨委、政府牢牢樹立信訪工作是我們黨執政條件下群眾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這一理念,把信訪工作放在黨的群眾工作的全局中去把握,以群眾工作統攬信訪工作,使信訪工作與黨的群眾工作、政府的社會管理工作有機融為一體,並形成了一整套與之相適應的領導體制、工作體系、工作制度和工作方法,逐步走出了一條用群眾工作統攬信訪工作的新路,在有效化解信訪問題的同時,密切了黨群、幹群關係,鞏固了黨的執政基礎,為各地經濟社會發展創造了和諧穩定的環境。
樹立群眾工作理念 構建信訪工作新格局
繼續抓住和用好我國發展的戰略機遇期,實現“十二五”時期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目標任務,必須緊緊依靠廣大人民群眾,必須加強和改進新形勢下的群眾工作。
黨的十七屆五中全會深刻闡述了群眾觀點、群眾立場、群眾工作方法等重大問題,豐富和發展了黨的群眾路線,對做好群眾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這是實現“十二五”奮鬥目標的一個重要保證。
當前,我國社會總體上是和諧穩定的,但由於我國已進入改革發展的關鍵時期,同時也是矛盾的凸顯期,信訪工作任務依然繁重和艱巨,信訪工作使命重大而光榮。
黨和國家歷來高度重視信訪工作。近幾年,我國連續保持信訪總量下降的良好態勢,有力地維護了群眾的合法權益,密切了黨和政府同人民群眾的聯絡,實現了抓信訪、保穩定、促發展的目標。同時還要看到,一些地方在信訪工作中遇到了一些比較突出的新問題。如何進一步加強信訪工作、切實解決群眾生産生活中的實際民生問題,成為擺在各級黨委、政府面前的一道難題。
2006年,河南省義馬市在全國率先探索建立黨委群眾工作部,健全完善群眾工作新機制,整合公安、城建、國土、民政等職能部門入駐辦公,現場解答疑難問題,化解矛盾糾紛,解決群眾訴求,構建起用群眾工作統攬信訪工作的新格局。
如今在河南,各級信訪局都挂上了群眾工作部的牌子,這裡的接待中心稱為“群眾之家”。全國已有14個省(區、市)的60個市(地)、640個縣(市、區)開展了用群眾工作統攬信訪工作試點。
職能上,用群眾工作統攬信訪工作通過向兩頭延伸,使信訪工作關口前移、重心下移。與信訪工作理念變化相適應,各地普遍拓展了信訪工作的職能,即由過去的辦信接訪延伸到組織匯集分析社情民意、開展矛盾糾紛排查化解和預防,盡可能把矛盾化解在萌芽狀態和基層。
制度上,用群眾工作統攬信訪工作促進了群眾工作和信訪工作常態化、系統化、規範化。與職能拓展和工作體系相適應,各地結合實踐逐步形成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工作制度。在暢通渠道方面,建立了領導幹部接訪、親自批閱群眾來信、帶案下訪、網上信訪、視頻接訪、信訪代理、“市長電話”等制度;在源頭治理方面,建立了矛盾糾紛排查化解、重大事項風險評估、便民聯絡卡、民情日記和群眾工作日等制度;在推動“事要解決”方面,建立了領導包案、公開聽證、督查督辦、信訪會審和疑難信訪問題專項資金救助等制度;在落實責任方面,建立了首辦責任制、責任追究和績效考核等制度。
健全群眾工作網絡 搭建服務群眾的新平臺
信訪工作的本質是群眾工作,群眾工作的開展要依靠各方面的力量。各地在開展用群眾工作統攬信訪工作的過程中,建立健全了相應的工作網絡——在市、縣信訪局的基礎上設立群眾工作部作為同級黨委工作部門,在信訪接待大廳加挂群眾服務中心的牌子,組織與群眾生活密切相關的職能部門開展聯合接訪和服務,實現群眾問題一站式服務、一條龍受理、一攬子解決。
——遼寧省瀋陽市以“事要解決”為目標,做強做實信訪接待大廳,根據信訪問題的集中程度,對入廳部門進行動態管理,今年將行政執法局、工商局、環境保護局等部門引入大廳,強化了大廳解決信訪問題“終點站”的職能;成立疑難複雜信訪事項調處辦公室,協調有關地區、部門解決重大群眾問題;組織在職黨員進社區、進支部、進樓院、進責任區,零距離傾聽民聲,實打實排解民憂,強化了廣大黨員服務群眾的主體作用。
——山東省菏澤市在市、縣、鄉三級黨委和市、縣直部門相繼組建了專門的群眾工作辦公室;為使群眾工作觸角延伸到基層,還在各村委會、居委會和骨幹企業設立群眾工作站,全市形成了縱向到底、橫向到邊、四級互聯的群眾工作網絡;通過設立熱線電話、互聯網信箱、手機短信平臺、媒體互動欄目等方式,面向群眾廣泛收集民情民意,每天依託群眾工作網絡將各個層面採集到的信息匯總到市委群眾工作辦公室,開通了一條暢通民意的“綠色通道”。
——廣東省深圳市創新基層工作機制,建立“一格三員”模式,將社區劃分成若干網格,每個網格均配備管理員、協管員、督導員,對網格內的信訪維穩、流動人員、出租屋管理等實行“一崗多責”;建立“一核多元”模式,把黨組織建到街巷、樓棟,以社區黨組織為核心,把服務群眾的工作落到實處;把信訪工作延伸到基層一線和群眾身邊,全市90%左右的信訪問題都能在區、街道或社區內得到解決。
——四川省樂山市推行“基層夜話”,利用群眾務工務農晚歸時機,不定期舉辦夜話會,由基層幹部與群眾圍坐夜話,面對面溝通商議群眾關心的問題;開展“網絡對話”,通過網站搭建平臺,實現政府與網民在線對話交流,及時辦理群眾訴求,主動回應社會關切。
各地通過健全群眾工作網絡,搭建基層服務平臺,堅持積極解決民生問題,讓群眾共享改革發展成果;堅持科學民主決策,從源頭上預防信訪問題的發生;堅持帶著責任和感情做工作,盡最大努力解決群眾反映的問題。
實踐不斷證明,只有正確把握同人民群眾的關係,擺正同人民群眾的位置,堅持思想上尊重群眾、感情上貼近群眾、工作上依靠群眾,才能使各級黨委、政府從群眾中汲取智慧和力量,始終與人民群眾同呼吸、共命運、心連心。
紮實開展群眾工作 有效破解信訪難題
各地通過開展用群眾工作統攬信訪工作,把群眾來信來訪當作送上門的群眾工作來做,懷著扎紮實實為老百姓辦實事、解難事的深厚感情,以解決群眾訴求為抓手,用群眾工作的方法解民困、化民怨、聚民心、匯民智,既踐行了為人民服務的宗旨,又使大多數矛盾糾紛化解在基層,有效破解了一系列信訪難題。同時,各級幹部的宗旨意識和群眾觀點進一步增強,尊重群眾、貼近群眾、服務群眾的主動性和自覺性進一步提高,群眾對黨委、政府的滿意度提高了,幹群關係更加融洽了。
——河南省自2007年在全省推廣用群眾工作統攬信訪工作以來,信訪形勢發生明顯變化,集體訪、非正常上訪、群體性事件數量大幅下降。今年一季度,全省非正常上訪同比下降93.5%。
——山東省用群眾工作統攬信訪工作,有效地整合了信訪工作資源,創新信訪工作體制機制,增強了信訪工作活力,扭轉了信訪形勢。2009年,全省縣以上黨委、政府受理群眾來信來訪同比下降20.2%,廣大黨員幹部的宗旨意識和群眾觀念進一步增強,聯絡群眾、組織群眾、團結群眾的自覺性和主動性有了新提高,黨群幹群關係更加融洽。
——江西省充分利用現代科技手段,構建了信、訪、網、電“四位一體”的“和諧信訪工作平臺”,並把這一平臺與民情懇談、民情夜訪、民情檔案等結合起來,與綜合治理、社會管理等對接起來,與巡迴接訪、服務代理、綜合調解等融合起來,實現了群眾訴求渠道多元化、便捷化、高效化。今年1月至10月,全省網上辦理信訪事項3.8萬件,接聽群眾電話投訴14.4萬個,佔信訪總量的40.2%。
——四川省健全聯席會議機制,推動部門“大聯動”,創新矛盾調處機制,推動糾紛“大調解”,強化追責問效機制,推動信訪問題“大解決”。用群眾工作統攬信訪工作促進全省信訪工作不斷向好發展,2009年與建立新機制前的2005年相比,全省信訪總量下降14.8%。
求木之長,必固其根。當前,抓住我國重要戰略機遇期,不斷推進用群眾工作統攬信訪工作,調動一切力量形成加強和改進新形勢下群眾工作合力,黨和人民將共同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道路上書寫出更加亮麗的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