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眾一心謀發展
——新疆“熱愛偉大祖國 建設美好家園”主題教育活動綜述
新華社烏魯木齊11月23日電(記者 毛咏)目前,新疆在開展“熱愛偉大祖國 建設美好家園”主題教育活動過程中,堅持把主題教育活動與解放思想、改革創新、加快發展緊密結合,與民族團結進步創建活動緊密結合,與保障改善民生緊密結合,天山南北正在形成以心換心,以愛博愛,萬眾一心謀發展的喜人局面。
打破思想禁錮 謀求“後發趕超”
目前,在新疆的“東大門”哈密,優勢資源轉換的步伐不斷加快,哈密大棗、哈密瓜等特色種植業已經形成規模,産品進入國內國際市場。哈密加快發展的背後,是思想的大解放和觀念的大轉變,是“熱愛偉大祖國 建設美好家園”主題教育活動的巨大精神推動力。
“現在,新疆面臨歷史性的機遇,我們決不能躺在國家和兄弟省市的支持幫助上等著別人推著我們發展。”哈密地委書記郭連山説。哈密地委提出破除“四論”,即打破黨員幹部思想認識上的“條件論”“特殊論”“資源論”及“唯水論”。
郭連山介紹説,破除“條件論”就是要轉變邊疆地區受條件限制不可能實現跨越式發展的思想認識;破除“特殊論”就是轉變“等靠要”的思想,實現後發趕超;破除“資源論”就是轉變有資源就能發展、甚至單純依靠拼資源求發展的思想認識,走出一條科技水平高、質量效益好、資源節約、環境良好的新型工業化路子;破除“唯水論”就是解決“因水消極、因水保守”的惰性思想,加快節水型社會建設。
思想解放帶來的“衝擊力”在天山南北處處可見。在自治區黨委政府實施“富民興牧”工程中,引進大企業大集團冠名無償援建水利工程,就是新疆建設公益性重要基礎設施融資機制的一次重大創新;“富民安居”工程更是充分發揮援助方和受援方的積極性,將安居建設與農民增收致富産業同步規劃,不僅解決了農牧民住房問題,而且拓寬了增收渠道、開闢了致富天地。
“新疆效率”“新疆速度”第一次出現在西部熱土上,並振奮著新疆各族幹部群眾的心。自治區黨委連續兩次組織黨政代表團前往浙江、上海、寧夏、內蒙古考察學習,新疆各級幹部已經産生了強烈的“等不起”的緊迫感、“慢不得”的危機感、“坐不住”的責任感,他們要在自治區黨委、政府的帶領下鉚足勁頭,在天山南北創造新的“人間奇跡”。
“家和萬事興 有你也有我”
“家是一個家,國是大中國,家和萬事興,有你也有我……”
今天,一首膾炙人口的歌曲《一家人》在新疆大地到處傳唱著,而各族幹部群眾在主題教育活動中對各民族“一家親”是新疆跨越式發展和長治久安“生命線”的認識也更加深刻。
“這個時候宣傳民族團結,實效要比平時大。”自治區理論宣傳評論員趙慧琴説,“人人都講民族團結,這是時代的需求,是新疆發展的需求。只有以心換心,以愛博愛,才能匯聚成強大的精神暖流,激勵我們譜寫更加壯美的民族團結樂章。”
跨越瀚海戈壁、雪山草原,成長在喀什、和田、克孜勒蘇柯爾克孜自治州、阿克蘇的5000名少數民族少年兒童與生活在烏魯木齊、昌吉的5000名少年兒童結成“手拉手”對子,大家相互通信、通電話。他們當中很多小夥伴至今還未謀面,彼此間卻成了放不下的思念。
據統計,自主題教育活動開展以來,5000對“手拉手”小夥伴之間已普遍通信6封以上,互通電話8次以上,互相通信4萬餘封。全區有超過140萬人以上的青少年互相結為民族團結手拉手對子,開展了形式不同的手拉手活動。
烏魯木齊開展“唱響民族團結,感受時代變遷”活動,組織宗教人士、歸僑僑眷參觀,感受新中國成立60多年來新疆發生的翻天覆地的巨大變化,增強了宗教人士、歸僑僑眷對祖國和家鄉的認同感和歸屬感。
這種祖國大家庭的認同感在內地高中班的學生中體現得更為強烈。杭州師大附中內高班學生吐爾洪吐遜激動地説:“從入校的那天起,我們深刻體會到,我們是天底下最幸福的人,我為自己是一個中國人而感到驕傲和自豪!”
民生工程暖人心、得人心、穩人心
厚民生才能聚民心。自治區黨委、政府把落實好民生工程作為推動“熱愛偉大祖國 建設美好家園”主題教育活動的民心工程,一大批關係群眾切身利益的民生工程在新疆天山南北相繼實施。
“提高最低工資標準”和惠及216萬困難群眾的新疆城鄉低保“提標擴面”等民生工程,解決了群眾普遍關心的現實利益問題;科技惠民“八大工程”充分發揮科技在“穩疆興疆、富民固邊”中的支撐引領作用;限期對全區的零就業家庭動態“清零”,推進“富民興牧”“富民安居”和棚戶區改造工程,實施南疆天然氣利民工程,在困難地區全面實施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制度……新疆一系列民生工程直接惠及農牧民、城市貧困群體,提振了新疆各族人民的信心,凝聚了新疆各族人民建設美好家園的力量,使各族幹部群眾進一步提高了對主題教育活動的認識,加深了對黨和國家的感恩之情。
自治區黨委常委、宣傳部部長李屹説,主題教育活動就是要研究解決各族群眾最關心、最直接的民生問題,通過把為民辦實事、解決實際問題與主題教育活動有機結合起來,讓各族幹部群眾得到實惠,從而發揮主題教育活動暖人心、得人心、穩人心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