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今日中國>> 中國要聞
 
深化房地産市場調控:經濟與民生的雙重考驗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10年12月07日   來源:新華社

    新華社北京12月7日電 (記者 杜宇、劉錚、袁軍寶)

    經歷數次調控,房地産市場已經出現積極變化。但是,量跌價滯的局面並未根本改變,通脹和流動性過剩雙重壓力襲來,加劇調控難度。

    住房關乎人民的生活尊嚴與質量,房地産業身兼投資與消費兩種身份,樓市調控面臨經濟與民生的雙重考驗。

    政策頻出:市場積極變化 調控仍需深化

    像是一場特殊的拔河比賽,繩子的一端是頻頻發力的樓市調控政策,另一端是多元的房地産市場。

    以時間為坐標,從1月到4月再到9月,從限貸、限購到限外,從信貸、稅收、住房保障、土地等,政策出臺之密集,動用的政策工具之多前所未有。

    同樣以時間為坐標,房價漲幅從1月的9.5%到2月份的10.7%再到3月份的11.7%,一路上揚。自6月起持續3個月的環比漲幅為零,炒房和投機性購房等不合理住房需求得到初步抑制,住房供應總體有所改善,保障性安居工程進展順利,但是進入9月,房價環比再度增長,調控帶來積極變化但任務繁重。

    住房城鄉建設部副部長仇保興這樣描述國際金融危機以來房地産市場變化的走勢,從量價齊升到量跌價平,再到量價齊跌,現在又回到了價平量低。

    終場的號音還未吹響,樓市調控再次陷入僵持階段。“房價就像一滴松油,看著會跌就是跌不下來。”供職于北京一家金融機構的劉曉莉説。

    高房價,深深刺痛著群眾的神經,“蝸居”“房奴”“集裝箱住宅”“膠囊公寓”等新名詞不斷涌現,逃離“北上廣”現象被廣泛討論。人民群眾需要政府抑制高房價,消除焦慮和不安,經濟發展也需要防止金融等領域不斷積累的風險。

    房地産調控政策頻出的背後,就是對民生訴求的回應,也是著眼于經濟全局的考量。

    一方面,經濟穩定發展為樓市調控創造條件。4月份“國十條”果斷出手,正是得益於一季度我國經濟上行、物價穩定的良好開局。權威部門官員表示:“宏觀經濟態勢良好,對房地産的依賴性可能會削弱,有利於解決房地産市場進程中的長期深層次問題。”

    另一方面,樓市調控為經濟發展提供支撐。今年以來,通脹的壓力不斷積累,物價突破了3%的警戒線。房價等資産價格雖然並不在CPI中,但其上漲與通脹預期的增強,互相推動,成為加大通脹預期的突出因素。

    2010年我國已經進入人均GDP4000美元的發展關鍵期,城鎮化和工業化在加速,消費結構升級勢頭不減,住房的實際居住需求仍然較大。

    住房城鄉建設部政策研究中心副主任秦虹説:“穩定樓市,既可以發揮住房建設對投資和消費的雙重拉動作用,也可以滿足居民消費結構升級和改善民生的居住需求,一舉多得。”

    面對當前量低價平,甚至一些地方房價上漲有捲土重來危險的新形勢,房地産市場調控仍需深化。

    問題交織:破解樓市背後深層矛盾

    似曾相識的一幕似乎在上演。

    每次調控政策出臺,就會帶來一段時期的觀望,然而經過幾個月的調整,房價依然在高位徘徊,購房者預期發生變化,再次涌向市場,房價隨著成交量的上升而反彈。

    能否改變舊有的局面重演,考驗著我們的智慧。關鍵在於對一些新老問題能否有突破性的解決:

    ——住房保障滯後,大量需求只能在商品房市場釋放,調控騰挪餘地小。

    國家統計局總經濟師姚景源表示:“過去過多用市場化的辦法解決住房,現在看是不完整的,特別是我們這麼大的國家,收入分配差距比較大,如果把住房基本民生職能完全交給市場是不應該的。在完善和保障民生的前提下,用市場化的辦法來發展房地産。”

    ——過分依靠房地産業帶動經濟增長和地方財政增收,調控執行力打折扣。

    數據顯示,今年前10個月,房地産開發投資38070億元,增長36.5%,增速超過全國固定資産投資增速。“土地財政”依然是一些地方政府增收的主要手段。由此帶來樓市調控的尷尬局面,一些地方政府總能將調控政策從“百煉鋼”化為“繞指柔”。

    ——國內外多重因素交織,調控難扼房地産業“資金”咽喉。

    從國內趨向看,居民存款陷入負利率困局,強化了財富進入樓市等資産市場的信號。在房貸收緊後,一次性付款比例開始上升。據萬科董事會秘書譚華傑介紹,萬科客戶一次性付款的佔比從10月的30%上升到11月的35%。與此同時,近年來所累積形成的流動性壓力不容忽視。民間投資出路少,通脹壓力之下,也流向房地産領域。

    從國際看,境外熱錢的流入對推動房價上漲也不可忽視。美聯儲11月初宣佈推出第二輪定量寬鬆貨幣政策,中國面臨輸入性通脹和熱錢流入壓力不斷加大。瞄準賺取人民幣升值、房價上漲等超值收益,境外資本躍躍欲試。

    清華大學中國與世界經濟研究中心主任李稻葵表示:“今天房地産問題是深刻的體制問題,需要著眼于經濟發展和改善民生綜合考慮。”

    調控走向:尋找改善民生與促進發展的平衡點

    前不久召開的中央政治局會議研究了明年工作。“加大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設力度”赫然在列,儘管只有短短的13個字,但對於房地産市場而言分量極重。

    全國政協經濟委員會副主任李德水説,加快保障性住房建設可以解決中低收入群體和社會夾心層住房需求,有效地遏制商品房價格,把固定資産投資規模保持在合理水平上,對經濟平穩健康發展是有利的。

    住房城鄉建設部日前發出通知,明年計劃安排保障性住房和各類棚戶區改造住房1000萬套,這一數額大大超過此前的市場預期。

    人們對保障性安居工程寄予極大期望。秦虹説:“需要制定一個低收入者住房的保障比例且長期執行,可以穩定低收入者的預期。”

    更多的人開始思考如何定位房地産業的功能和屬性。城鎮化推進中,房地産市場對一國GDP增長的貢獻度會日益提高,其支柱産業的地位凸顯。但是,它更應發揮改善民生的作用,支柱産業不能成為不調控的理由。

    市場的長期健康發展迫切需要制度的建設。秦虹説:“短期內大規模地增大土地供應有利於緩解市場供求緊張關係,但如果能建立一個及時反映市場需求變化的土地市場制度將使市場調節更為有效;通過銀行窗口指導控制對房地産企業的貸款規模是執行信貸政策的重要手段,但建立一個能夠讓企業自我承擔風險的房地産金融制度更為合理;強制性的行政干預市場,不如建立一個能夠自動調節住房資源佔有和收益分配的房地産稅收制度更為公平。”

    改變以投資帶動經濟增長模式,消除“土地財政”魔咒,拓寬民間投資渠道,加快推進房産稅試點,從制度入手推動樓市調控走出“調調漲漲”的怪圈,就會實現群眾住有所居的目標,為經濟發展提供可持續支撐。

住房城鄉建設部:房地産市場調控需要發揮合力

    新華社北京11月26日電(記者 杜宇)住房城鄉建設部副部長仇保興26日表示,房地産市場調控需要發揮合力,一方面是政府部門之間的協同,另一方面是中央與地方的協同。

    仇保興是在此間舉行的中國城市科學研究會住房政策和市場調控專業委員會成立大會上作出上述表示。

    仇保興説,房價過快上漲容易引發資産泡沫,影響金融穩定和經濟健康發展;過高的房價脫離普通居民的承受能力,影響社會公平和穩定,同時導致購房者負擔過重,影響城市和區域的競爭力。房價過快上漲導致投資投機需求旺盛,對實體經濟的資金需求産生擠出效應。 >>>詳細內容

銀監會:高度關注房地産貸款風險和管控信貸風險

    新華社北京10月28日電(記者 白潔純、劉詩平)記者28日從中國銀監會獲悉,銀監會主席劉明康近日強調,銀行業金融機構要切實抓好地方融資平臺貸款風險管控,高度關注房地産貸款風險,管控好部分行業和企業的信貸風險,做好流動性風險管理。

    劉明康在銀監會召開的2010年第四次經濟金融形勢通報會上指出,銀行業金融機構要加大力度,切實抓好地方融資平臺貸款風險管控。要對地方融資平臺貸款實施動態臺帳管理,按現金流覆蓋原則開展分類處置工作,並切實加強項目現金流和還貸條件以及資産分類、撥備計提的管理。 >>>詳細內容

 
 
 相關鏈結
· 住房城鄉建設部:房地産市場調控需要發揮合力
· 香港:新推出的遏抑炒賣房地産措施適時適當
· 國家統計局公佈1月-10月全國房地産市場運行情況
· 工商總局:密切配合做好軍隊房地産租賃管理工作
 圖片圖表
 欄目推薦
領導活動 人事任免 網上直播 在線訪談 政務要聞 執法監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規 央企在線 新聞發佈 應急管理 服務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