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今日中國>> 中國要聞
 
公共外交2010:講述“中國故事”背後的故事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10年12月26日   來源:新華社

    新華社北京12月26日電(記者廖雷、張媛)北京,朝陽門南大街2號,一棟灰白色大樓的三層,外交部發言人在此主持每週兩次的例行記者會。樓上,格子間整齊劃一,“公共外交辦公室”銘牌的背後,主任魏欣正與同事討論來年的工作。

    剛滿周歲的這個機構,正是“公共外交”理念在中國日益熱絡的明證。十年間,從“網絡處”、“公眾外交處”、“公共外交處”到“公共外交辦公室”,名稱變換的背後,是中國對推進公共外交,向世界講述“中國故事”的越發重視。

    為什麼要講“中國故事”?

    2010年,隨著中國國力增長,國際地位上升,某些巨大的“心理落差”演化為外界對中國的“戰略疑慮”。

    “中國的和平發展必將走過一條荊棘叢生的道路。面對日益升騰的戰略疑慮,我們既需要官方的政策宣示,同樣需要借助公共外交,從戰略層面解疑釋惑。”中國公共外交的倡導者和踐行者吳建民説。

    1985年,時任中國常駐聯合國代表團參讚的吳建民第一次在海外走上講臺。“幾次演講下來,我從聽眾依舊疑惑的眼光中發現,光講政策不行,一定要講故事,以理服人,以情動人。”

    在“國家故事”的講壇,中國無疑是個剛發力的後來者,需要走出一條符合自身特色和發展現狀的道路。

    ——“中國故事、國際表達。”全國政協外事委員會主任、國新辦原主任趙啟正如此建言;

    ——“對中國的挑戰就在於,提出一整套‘源於中國、屬於世界’的核心價值觀。”復旦大學美國研究中心教授王義桅在年初創辦的《公共外交》季刊上刊文指出;

    ……

    美國喬治·華盛頓大學中國政策研究項目主任沈大偉則認為,中國的公共外交正在令傳統外交手段更加完善。

    誰來講述“中國故事”?

    2009年4月1日,倫敦,二十國集團領導人第二次金融峰會即將拉開帷幕。上午8時,中國代表團新聞中心在此啟用,被海外輿論視作中國官方首開直接向海外媒體和公眾“發聲”的先河。

    2010年,從倫敦起步的“中國代表團新聞中心”成為重大多邊外交場合必有的表達中國立場的場合。中國聲音遠傳到紐約、巴西利亞、塔什幹、多倫多、首爾、橫濱……

    從發改委、商務部、農業部等部委高官到職業外交官,中國代表團新聞中心向海外媒體提供最權威的解讀;從便捷的網絡服務到香濃的咖啡,前來採訪的記者感受到便利和全面的服務。

    外交部公共外交辦公室成員賴興回憶,日本橫濱亞太經合組織會議期間,中國代表團新聞中心天天都是“最晚收攤兒”的,這“讓我們覺得很對不起來幫忙的中國留學生,他們要連夜趕回在東京的宿舍”。

    “今年以來,我們的新聞中心無論是活動頻率還是受關注度,都是發展中國家中最高的,與美國、歐盟等發達國家和地區相比也並不遜色。”回想不分日夜的工作,已在外交一線工作15年的賴興仍感慨萬千。

    2010年,從全國人大到全國政協,從地方政府到各種智庫,公共外交的主體不斷延展;從上海世博到廣州亞運,國內舉行的大型國際活動同樣成為公共外交的寬廣舞臺。

    “國家領導人、各級官員,以及大型活動組織者、工作人員、志願者,乃至數以千萬計的普通民眾,都是活躍在這個舞臺上的公共外交積極參與者。”中國人民對外友好協會會長陳昊蘇説。

    如何講好“中國故事”?

    對中國的政策制定者而言,講述“中國故事”除了借力發力,更需要增加親和力和感召力。在吳建民看來,“人性化”的視角和敘述方式,正是當代中國公共外交最需要的特色。

    2010年,無論是國務院新聞辦公室在國際主流媒體投放國家形象宣傳片、文化部門在海外舉辦“歡樂春節”,教育部門在各國開辦孔子學院,甚至是外交部“藍廳”門外書架上擺放的各種以“中國”為關鍵詞的外語刊物,都在以“潤物細無聲”的方式推進公共外交。

    北京橋藝術中心董事長、GBD公共外交文化交流中心執行會長馬振軒認為,民間組織甚至普通百姓作為“中國故事”的講述者,將更加貼心。

    馬振軒管理的中心位於車水馬龍的四惠橋邊,一棟並不起眼的平房裏別有洞天:不僅有可容納數百人的宴會大廳,貴賓會客間裏還挂滿了數十張各國政要和駐華外交官來此參訪的照片。

    通過與中國前外交官聯誼會的合作,馬振軒看到民間機構參與公共外交的巨大優勢。“我們的特點是在交流中以尊重對方為基礎,以感情交流為主線,這更容易拉近我們與外國駐華機構和民眾的距離。”

    溫家寶總理2010年12月訪問印度之前,GBD公共外交文化交流中心承辦了“中印文化節”,受到印度駐華大使蘇傑生等人的好評。

    如果能做到政府和民間機構“兩條腿走路”,不僅可以建立更為長遠的感情基礎,還可為雙方商業機構搭建交流的平臺。“這也是動力,巨大的動力。”馬振軒説。

 
 
 相關鏈結
· 世博會我政府代表助理:世博會是公共外交重要舞臺
· 傅瑩:公共外交要“早説話、多説話、説明白話”
· 陳昊蘇委員:大力加強公共外交 提升國家形象
· 外交部部長接受專訪談2010年國際形勢與中國外交
· 外交部長:中國外交迎難而上 開拓創新 大有作為
· 和平、和諧、和睦——中國周邊外交的不變選擇
 圖片圖表
 欄目推薦
領導活動 人事任免 網上直播 在線訪談 政務要聞 執法監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規 央企在線 新聞發佈 應急管理 服務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