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台北2月23日電(記者 郭鑫 李惠子)海協會與海基會在台灣舉行兩岸經濟合作委員會(經合會)第一次例會,達成多項成果。對此,台灣輿論和社會各界紛紛給予積極評價,認為經合會啟動運行為兩岸建立了制度化與分工化的雙贏機制。
23日出版的台灣《聯合報》《中國時報》《旺報》《工商時報》《經濟日報》等主要報紙均大篇幅報道經合會第一次例會召開的情況,以及會議取得包括成立6個工作小組、宣佈全面啟動兩岸經濟合作框架協議(ECFA)後續協商工作等內容的諸多成果。
台灣《中央日報》網絡版發表社評指出,兩岸經貿往來非常密切,雙方互為重要的貿易夥伴,早就有必要建立制度來規範兩岸經貿往來;臺商投資大陸與兩岸貿易往來,已為兩岸建立垂直整合的分工機制,隨著經濟全球化的發展,兩岸有必要在産業分工上作合理的配置。ECFA為兩岸經貿開啟合作的大門,而經合會的召開更為兩岸建立制度化與分工化的雙贏機制,是兩岸關係邁向和平穩定、繁榮發展的堅固基石之一。
台灣《經濟日報》發表署名評論認為,在經合會模式下,兩岸可在各工作小組中進行直接互動並建立相關業務聯絡機制,有助於達到全面處理兩岸經貿問題的目的。
此間學者在接受新華社記者採訪時也對經合會舉行首次例會並取得積極成果給予肯定。銘傳大學公共政策研究所教授楊開煌表示,經合會是一種很好的協商模式,雙方可以經常性地、及時地處理兩岸所面臨的經貿問題,大大提高效率,而效率的提高可以讓兩岸經貿往來更加正常。這一新的協商模式有助提高雙方的互信,有助於彼此了解對方的想法與做法,從而讓協商達到更高的水平。
台灣聯合大學兼任助理教授劉性仁認為,經合會平臺一方面的功能是檢討與改善ECFA簽署實施後的後續問題,另一方面作用則在於落實專業分工化及制度化,通過工作小組的成立及實際研議,讓兩岸資金、技術、貨物及人員的雙嚮往來更加順暢,推動兩岸經貿進一步達成互補雙贏。
劉性仁也表示,經合會如何穩健妥善地處理每一個問題,是其日後重大的考驗,希望兩岸雙方以最大的智慧及誠意,為兩岸民眾爭取最大的福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