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杭州3月8日電(記者 裘立華)浙江省實施“網格化管理、組團式服務”新的社會管理模式,變過去“上面千條線,基層一根針”為“上面千條線,基層一張網”,使黨的聲音和政府服務延伸至整個社會肌體的最末梢,以“服務”代替原來的“管控”,消除了社會管理的“盲區”。
2007年下半年,浙江舟山市進行了“網格化管理、組團式服務”試點,“上面千條線,基層一根針”的社會管理格局被打破。舟山市委書記梁黎明説,舟山把全市劃分為2464個網格,每個網格成立一個黨小組。每支網格管理服務團隊一般由6-8人組成,以鄉鎮(街道)、社區(村)幹部、轄區民警等黨員為骨幹,並吸收教師、醫生、老幹部、漁農科技人員等參與。網格團隊織起了一張基層“公共管理服務網”。
目前舟山全市網格團隊有管理服務人員2.1萬人,分成2000多個網格和2000多個服務團隊,形成了“網格管理服務團隊+網格黨小組”的組織架構,做到了“橫向到邊、縱向到底”。
網格化管理服務團隊的組成打破了過去條塊分割各自為政的局面,“上面千條線”匯聚到“基層一張網”,實現了基層社會管理服務的“無縫對接”。
舟山東港街道葫蘆島是一個典型的老年化小島,90%以上是老人,且均無社保和退休費,急需一個托老所提供養老服務。但因這項工作涉及多個部門,多年得不到解決。網格管理服務團隊了解情況後,積極整合區、街道,以及民政局、老齡辦等部門資源,在短短的半年時間裏,給老人修建了一所全市設立最早、規模最大、設施最齊全的村級托老所。村黨支部書記李松安説:“老百姓都説,以前不知道到哪找幹部,現在有了網格服務隊,發現黨員都在身邊!”
截至目前,舟山全市100萬人口中,網格化服務覆蓋97萬人,累計解決問題5萬多個,辦結率高達99%,群眾稱之為“撤不走的黨員服務隊”。
在總結舟山經驗的基礎上,從2009年8月開始,浙江在全省實行“網格化管理、組團式服務”。 目前,全省所有鄉鎮(街道)和98%以上的村(社區)已推行“網格化管理、組團式服務”。“網格”,成為浙江基層社會管理服務的“新單元”,使每一寸土地都有人管理,每一戶人家都有人服務。
“網羅”民聲解民憂是“網格化管理,組團式服務”的重要內容。家住杭州西湖區北山街道松木場社區的譚大媽是位殘疾人,長期臥床。可她一點也不憂心生活瑣事,因為經常有結對的社區服務人員上門看望她,為她提供理髮等服務。一旦有什麼突發狀況,按一下緊急呼叫器、打個電話,就馬上會有人上門,為她排憂解難。這都歸功於北山街道推出的“服務進樓道”社區服務新模式。
“網格化”帶來最明顯變化,就是變群眾“走上來”為幹部“沉下去”。舟山南岙社區裏山自然點網格團隊在走訪中了解到,由於種種原因無法調劑農保地,致使140余戶村民長期以來建房問題無法得到解決,群眾要求遷移建房呼聲強烈,並準備組織上訪。網格團隊立即向上級發出信訪預警,經多方努力,積極穩妥化解了一起群體性上訪事件苗頭。
浙江省委書記趙洪祝説,“網格化管理、組團式服務”這種模式順應了城鄉統籌發展的新形勢,實現了社會管理和黨建工作的交融,暢通了群眾利益訴求渠道,密切了黨群幹群關係,提高了管理服務效率,節約了管理成本,初步形成了監管互動、分工協作、動態有序的社會管理新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