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今日中國>> 中國要聞
 
展望十二五:"兩大戰略""三大綱要"驅動創新發展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11年04月12日   來源:新華社

    新華社北京4月12日電(記者 余曉潔)“完成‘十二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的目標任務,在激烈的國際競爭中贏得發展的主動權,最根本的是靠科學技術,最關鍵的是大力提高自主創新能力。”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胡錦濤在兩會後參觀“十一五”國家重大科技成就展時指出。

    十一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通過的“十二五”規劃綱要,突出強調了“科技進步和創新”在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中的重要支撐作用。科教興國和強國戰略“兩大戰略”,科技、教育、人才“三大綱要”,將成為未來中國“創新驅動”的隆隆引擎。

    抓住自主創新就抓住了加快轉變發展方式的“牛鼻子”

    站在新起點,發展與轉型交織,機遇與挑戰並行,國內與國際相連,如何認識自主創新的重大意義?如何在開放的條件下自主創新?如何使企業成為技術創新的主體?這是加快自主創新迫切要探索的問題。

    能否提高自主創新能力,決定著中國能否實現從製造大國到創造大國、從經濟大國到經濟強國的跨越。提高自主創新能力是加快轉變發展方式的核心任務,抓住自主創新就抓住了加快轉變發展方式的“牛鼻子”。

    “十二五”規劃綱要明確要求,到2015年,我國全社會研究與試驗發展經費支出佔GDP的比重將從2010年的1.8%提高到2.2%。一個引人注目的新指標——“每萬人發明專利擁有量”將從2010年的1.7件提高到3.3件。

    這兩個“硬指標”,突顯了科技進步和創新對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重要支撐。

    “未來5年,是實施國家中長期科技發展規劃的衝刺階段。未來5年,仍是戰略機遇期,但挑戰嚴峻。”科技部部長萬鋼説,機遇稍縱即逝,抓住機遇最關鍵的是提高自主創新能力。

    對外技術依存度,顯示著一國的技術自給水平。據工信部介紹,我國對外技術依存度達50%以上,美國、日本則為5%左右。這説明我國技術自給率低,較多依賴進口。

    專家疾呼:一般技術可以引進,但重大核心技術買不來。中國不可能買來一個現代化,也買不起一個現代化。自主創新是中國技術進步的主要路徑。

    “十二五”新的藍圖已經繪就,科技工作者需堅持把科技進步和創新與國家發展戰略、經濟社會發展目標、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緊密結合起來;著力突破制約我國産業升級的核心技術、關鍵技術、共性技術,下大氣力解決影響我國未來發展的重大科學技術問題。

    創新驅動,內生增長,亟待夯實“教育之基”

    建設創新型國家,迫切需要提高教育現代化水平。惟其如此,才能培養數以億計的高素質勞動者、造就數以千萬計的專門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創新人才。

    “十二五”規劃綱要指出,“提高教育現代化水平”成為今後5年我國教育事業改革與發展的重要任務。教育改革與發展正按照《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提出的路線圖穩步實施,朝著“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的目標闊步前進。

    “要進一步突出和強調教育與科技、教育與經濟社會發展緊密結合,推動人才培養、科學研究和體制機制創新一體的改革。”教育部副部長杜玉波堅定地説。

    針對一些地方存在的“素質教育轟轟烈烈,應試教育扎紮實實”的現象,專家指出,應試壓力束縛了青年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力,這是當前教育的“硬傷”,也是創新型國家建設的“暗疾”。

    “加快培養青年創新人才,是我國教育事業發展最需要突破的環節,關係國家核心競爭力,對於我國‘十二五’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十分緊迫。”民建中央調研部部長蔡玲説。

    少年智則國智,少年富則國富,少年強則國強。

    少年有創新之夢想,則國有創新之果實。

    必須從青少年入手加強素質教育和能力培養,提高青少年綜合素質和創新能力,推進初等教育考試體系改革,真正把素質教育落到實處。

    “加快教育改革發展,要進一步更新教育理念,創新人才培養模式,提高人才培養質量,把精英教育和高素質公民教育有機結合。”蘭州大學校長周緒紅説。

    作為國家創新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高校科技創新也被寄予厚望。

    “國家間的競爭已從物質的競爭變為人才的競爭,高校逐漸走向社會的中心,世界各國都把大力發展高等教育作為重中之重。”南開大學法學院副院長侯欣一説。

    鄭州大學黨委書記鄭永扣認為,有關部門應在國家重點學科、重點實驗室、優勢學科創新平臺的申報和建設方面給予政策傾斜,幫助高校提高學科建設水平。

    建設創新型國家關鍵靠一批有國際競爭力的“領軍人才”

    到2020年,中國接受高等教育的人口將達2億。儘管數量驚人,但中國高校不得不面對“錢學森之問”:為什麼我們的學校總是培養不出傑出人才?“想到中國長遠發展的事情,憂慮的就是這一點。”

    溫家寶總理在今年政府工作報告中強調,要全面加強人才工作。以高層次和高技能人才為重點,加快培養造就一大批創新型科技人才和急需緊缺人才。

    科技進步和創新要成為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支撐,真正實現“創新驅動、內生增長”,關鍵靠“人”,靠一批在關鍵領域有國際競爭力的“領軍人才”。

    清華大學教授邢新會呼籲更加關注創新環境的營造。他認為,要注重為青年學者創造健康的成長和發展環境,建立更具多樣性和針對性的評價體制機制,改善科研經費分配不合理現象,避免經費浪費及低效率使用。

    2010度國家最高科技獎獲得者師昌緒院士説,我最大的願望就是看到國家加快推進體制改革,學術界不能急躁,否則不利於培養創新人才。

    不久前,中共中央、國務院在人民大會堂舉行2010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大會,重獎在科技前沿和科技創新成果轉化中,取得重大突破或有卓越建樹的專家學者。

    這是自2000年以來,中國連續第11年重獎科技精英。高速發展的中國希望: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更多地從科技創新中尋找可持續發展的驅動力,到2020年建成創新型國家。到那時,科技進步對中國經濟增長的貢獻率將提高到約60%,研發投入將佔GDP比重的2.5%。

    中華民族自古就是富於創造的民族。英國哲學家培根曾説,中國古代的印刷術、火藥和指南針改變了世界事物的面貌和狀態。

    新中國成立以來,黨和政府始終把科技擺在重要戰略地位。從“向科學進軍”到“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産力”,從“科教興國”到“建設創新型國家”,中國人獨立自主地建立起現代科學技術體系。

    “兩彈一星”奠定了中國尖端科技基礎和大國地位;陸相成油理論甩掉了中國“貧油國”的帽子;雜交水稻成為滿足中國糧食需求和促進世界穀物生産的“金鑰匙”;載人航天成功實現了中國人的“飛天”夢想。

    有理由相信,在嶄新的“十二五”,中國科技將在創新中實現新夢想。“兩大戰略”“三大綱要”將引領支撐中國鑄就新輝煌。

 
 
 相關鏈結
· 中央財政增加投入為建設創新型國家提供支撐保障
· 第十五屆臺交會閉幕 3萬餘名客商參會規模創新高
· 劉淇:增強自主創新能力推動北京汽車工業發展
· 從技術創新逐步推開——陜西探索低碳化發展之路
· 築牢根基迸發活力--安徽加強和創新基層黨建紀實
· 天津市市長:全力書寫綠色創新共享發展新篇章
 圖片圖表
 欄目推薦
領導活動 人事任免 網上直播 在線訪談 政務要聞 執法監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規 央企在線 新聞發佈 應急管理 服務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