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上海4月16日電(記者李榮)在重大工程施工中,建設方、施工方、監理方和工程沿線的社區如何形成協同有效的“3+1”關係,共築有序的社會環境?上海市重大工程——白龍港片區南線輸送幹線完善工程新近在這方面作了探索,相關各方正式簽訂了一個“3+1”黨建聯建協議,不僅加強工程參建方之間的溝通,還要努力做到“服務民生不擾民”。
據上海市城市排水有限公司董事長葛惠華介紹,白龍港片區南線輸送幹線完善工程,已列入上海市重大工程和上海第四輪環保三年行動計劃,是上海“十二五”期間投資規模最大的污水治理工程。建成後,將有效解決上海浦西地區污水過江輸送及浦東地區污水輸送的“瓶頸”問題,使相關的污水收集輸送系統與正在擴建的上海白龍港污水處理廠的規模相匹配,以此提升上海中心城區的污水收集率,改善黃浦江水質,保護上海的水環境。
據了解,在具體施工過程中,“施工單位來自五湖四海,各支隊伍雖然在做同一工程,但彼此間各司其職互不相干”。如何加強溝通,發揮各參建方在工程建設中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此外,在完成工程建設任務的大目標下,如何做到“服務民生不擾民”,必須與工程沿線的社區和居民“事先溝通、共想辦法”,不能因為是重大工程而給百姓的正常生活帶來困擾。
上海市城市排水公司人士説,此次工程的建設方、施工方、監理方與沿線社區簽訂“3+1”的黨建聯建協議,共同成立聯合黨支部,可以推進企業、社區、居民等不同主體之間的“資源共享和優勢互補”,形成區域化“大黨建”的格局,讓施工方案和施工方法更完善,將民生工程打造成“民心工程”。黨建進了工地,溝通就有了平臺,“互相能理解,矛盾不發生,施工更文明”,就能形成和諧有序的工程項目的“社會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