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我國集體林權制度改革啟動,並準備用5年左右時間,基本完成明晰産權、承包到戶的改革任務。
4月20日,國家林業局局長賈治邦受國務院委託,向十一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二十次會議進行了報告。賈治邦表示,改革平穩順利、成效逐步顯現。截至2010年底,已有20個省(區、市)基本完成明晰産權、承包到戶,全國共承包到戶的集體林地佔總面積的88.6%,3億多農民直接受益。
把山當田耕,把樹當菜種,釋放巨大潛能
林改大大激發了農民造林育林護林的熱情,森林資源得到有效保護和發展。林地承包到戶後,農民真正成為山林的主人,蘊藏在農民中的積極性和巨大潛能得到有效釋放。農民“把山當田耕,把樹當菜種”,舍得投入,精心經營,效益顯著增長。全國林地直接産出率由2003年的84元/畝提高到2010年的198元/畝。
林改後,福建、江西、遼寧、浙江等省造林規模連創歷史新高,成活率和保存率達90%以上。重慶市2009年造林798萬畝,超過前10年的總和。
集體林權制度改革與退耕還林、天然林保護等林業重點工程建設相結合,進一步提高了工程建設質量和效益。截至2010年底,中央累計安排退耕還林工程建設任務4.27億畝,其中退耕地造林1.39億畝。天然林保護工程有效保護森林16.19億畝,累計完成公益林建設任務2.49億畝。
城裏下崗,山上創業,農民有了穩定的財産性收入
林改搞活了林地經營權和林木所有權,林業成為新的投資熱點,種苗培育、經濟林果、竹藤花卉等産業不斷壯大,森林旅遊、木本糧油以及林下種菌、種菇、種藥、種菜等種植業,和林下養雞、養豬、養兔、養蛙等養殖業迅速興起。
全國林業總産值由2006年的1.07萬億元增加到2010年的2.09萬億元,五年翻了一番。浙江省安吉縣以全國2%的竹林資源佔有了全國20%的竹産品市場,2009年産值超過120億元,竹産業已成為縣域經濟的第一支柱。
集體林權制度改革和林業産業的快速發展,還創造了大量的就業崗位。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爆發後,林改為大量返鄉農民工就業創造了條件,呈現了“城裏下崗、山上創業”、“一戶承包、全家就業”的局面。
林改將林地使用權和林木所有權確權到戶,讓農民有了穩定的財産性收入。我國27.37億畝集體林地有森林蓄積45.74億立方米,經濟價值達數十萬億元,分山到戶後,戶均擁有森林資源資産近10萬元。據統計,全國2550多個林改縣農民人均年林業收入佔年收入的比重達到14.6%,重點林區縣超過60%。
林權證發放任務明年完成,爭取2020年森林面積比2005年增加4000萬公頃
當前,集體林權制度改革還存在著一些困難和問題。一是改革進展不平衡,林地林木流轉不盡規範,新的林木採伐機制不健全;二是強林惠林的政策還不完善,基礎設施建設欠賬較多,林區道路建設十分滯後;三是農民發展林業的資金不足、技術缺乏、信息不靈。
賈治邦説,力爭今年完成林地確權任務,明年完成林權證發放任務,在此基礎上繼續深化改革,重點抓好以下工作:
加強森林撫育經營,提高森林質量和碳匯能力,爭取到2020年森林面積比2005年增加4000萬公頃,森林蓄積量比2005年增加13億立方米;加大財政支持力度,構建支持林業發展的長效機制。繼續健全和完善森林生態效益補償制度,逐步提高中央和地方的森林生態效益補償標準;強化金融保險服務,吸引社會資金髮展林業;規範林權流轉行為,保障農民合法權益。加快完善森林資源資産評估管理辦法,規範森林資源資産評估行為,建立健全林木和林地經營權流轉制度,保護農民切身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