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南京7月19日電(記者 鄧華寧)記者從江蘇省住建廳獲悉,截至6月末,江蘇省完成住房保障年度任務29.7萬套,佔全年總目標任務45萬套的66%,順利實現“時間過半,任務完成過半”的目標。同時,一批選址好、配套全、標準高的項目為保障房注入新內涵。
江蘇省住建廳副巡視員王如三介紹,今年江蘇保障房建設任務為39萬套,在東部沿海省份中最多。為了盡可能加大投資強度和建設力度,盡可能籌集更多的房源,江蘇省下達了建設45萬套的目標任務。
“45萬套保障房大約需要2萬畝土地、800億元投資,可謂任務重、壓力大、困難多、要求高。”王如三説,為此,省裏年初就和13個市簽訂了責任書,各市一共規劃了1300多個保障房項目,上半年已有801個項目開工,佔項目總數的62%,形成開工29.7萬套,佔總套數的66%。
江蘇省在推進保障房建設中狠抓六個落實,即落實“責任主體、項目資金、用地指標、工程質量、規範運營、過程監管”。據省財政廳統計數據,今年上半年,全省已籌措保障房建設資金400億元,完全能滿足今年建設任務的需求。省國土部門已下達1.22萬畝保障性安居工程用地指標,南京、無錫、連雲港等地在去年就開始提前籌措土地,確保項目在年初就能開工。
“我們對保障房進度實行兩個公開監督,即網上公開監督和項目實地監督。”王如三説,省住建廳將所有保障房項目上網公示,有電子地圖和項目具體地點、基本情況和建設階段的信息,接受社會監督。同時,國家和省主管部門派出多支檢查組進行實地監督。“我們對項目開工的判斷標準是施工隊伍進場,深基礎工程開挖。鏟點土、打根樁不算開工。”
記者採訪獲悉,江蘇在加速保障房建設的同時,不少地方對保障房項目的選址、配套、建設標準、分配方式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僅要讓保障對象有房住,更要住得舒心。
南京市住建委副主任毛龍泉介紹,全市去年劃撥9500畝土地,規劃建設1000萬平方米的四大組團式保障房項目,計劃投資392億元。四大項目有接近三分之一的面積用來建設配套設施,強調交通、就業、居住、服務的統籌和諧,將保障房項目建成“區域新城”。
同時,項目盡可能貼近地鐵輕軌、公交樞紐和城市快速路等重大交通設施,以利於市民出行。盡可能集約配套商業、教育、文化、“鄰里中心”等公共設施,方便群眾生活。所有保障房項目都運用建設節能新技術、新産品、新材料,提高小區規劃設計和建築單體設計水平。
在淮安,“十二五”期間,淮安將確保主城區約5000戶中低收入困難家庭和約4萬名新就業人員、外來務工人員有房住。為了減輕入住群眾的負擔,經濟適用房個人可以選擇擁有50%産權,政府擁有另外50%的産權,事實上就是政府補貼50%的房款,不收租金,自入住之日起5年內,戶主能夠以原價買回這部分産權。
在徐州,徐礦集團棚戶區改造涉及拆遷60.19萬平方米危舊房和新建110萬平方米定銷商品房,總費用約20億元。徐礦集團房地産處處長王繼華介紹,截至目前,已安置住戶3818戶。下一步,還有3864戶無房戶,以及新職工也將得到安置。按照戶均75平方米的標準,建成後人均住房面積可達30.77平方米,實現戶均擁有一套成套住房的目標。
在這一輪保障房建設中,江蘇還涌現出了南通農民工公寓、鎮江環衛新村、蘇州白領“優租房”、常州“一元公寓”等新模式,受益人群不斷擴面。南京市吸引全國社保基金30億元投資、無錫首個住房公積金支持的保障房項目竣工、常州吸引上市公司建保障房等,社會化多融資格局逐步形成。
“十一五”期間,江蘇形成保障房房源89.5萬套,“十二五”期間,江蘇還計劃提供139萬套保障房,到那時,江蘇保障房將覆蓋20%-25%的人群。保障房申請條件更寬,從人均住房面積10平方米以下提高至18平方米以下,從低收入群體延伸到中低收入群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