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時被“賣難”困擾的海南農産品正在逐步走出困境——海南省建立農産品現代流通平臺綜合試點工作取得了積極成效:不僅在海南各瓜菜主産區新建改建了一批佈局合理、設施完善、功能全面的産地集配中心,而且開拓性地在北方重點主銷區推進建設了一批銷地交易配送專區。
全國“菜籃子”面臨“賣難”,力爭3年時間打破點對點的傳統流通模式
海南是我國北方反季節蔬菜水果的重要供應基地,是全國的“菜籃子”、“果盤子”。2010年海南蔬菜水果産量814.34萬噸,出島總量540萬噸,冬季果蔬出島量佔黃河以北冬季果蔬銷售的20%左右。然而,由於海南農産品運銷距離長、物流成本高,流通體系組織化程度低、交易模式和設施落後,“小生産與大市場”的矛盾日益突出,造成海南農産品“賣難”與北方“買難”現象。
為解決海南農産品流通中的突出問題,在商務部、財政部的直接指導和幫助下,海南省2010年率先啟動農産品現代流通綜合試點工作。總體目標是,用3年時間,打破點對點的傳統流通模式,逐步形成由點到面、由面到網的流通格局,探索出效率高、損耗低、産銷穩定、調節靈敏、質量安全的現代農産品流通新模式。預計總投資30億元,主要用於建設信息、物流2大服務平臺、1個産地中心批發市場、25個産地集配中心、15個銷地交易配送專區、40條商流鏈條等。
探索新流通模式,建立網絡信息平臺,部分試點企業流通費用下降4%左右
2010年,中央財政安排2.7億專項資金支持試點工作項目建設,並帶動企業和地方投資約6.61億元。目前,試點工作已經取得階段性成果。
在海口和海南省內各主産區開工建設了1個産地中心批發市場和12個産地集配中心,邊建設邊運營;在天津、北京、黑龍江、吉林、瀋陽、陜西、內蒙古、河南、山東等銷地,共開工建設了9個銷地海南農産品交易配送專區。鞏固和發展了“農批零對接”、“農批批零對接”、“農超對接”等流通模式,打造了22條海南通往北方的商流鏈條。
“海南農産品流通公共信息服務平臺”建成並開始試運行,及時發佈農産品生産、流通、銷售和消費信息。去年12月底,海南省東方市三家鎮椒類價格持續下跌至每公斤1.6元,通過海南農産品公共信息服務平臺,試點企業趕赴産地採購,有效減輕了椒類價格下跌給農民造成的損失。
在試點推進過程中,北京方圓、天津傲綠等10多家銷區企業相繼在海南主産區投資,並與海南農民專業合作社、龍頭企業對接直購。海南永青、三亞南果等10多家産地企業也相繼在北方主銷區投資,促成産銷兩地相互投資約3億多元。通過産銷企業直接合作對接、相互投資,部分試點企業減少流通環節1—2個,流通費用下降4%左右。
海南永青集團通過採用“公司+基地+合作社+農戶”的生産模式,連結農戶約11余萬戶,在每個集配中心周邊地區共建立起32萬多畝的冬季瓜菜和熱帶水果生産基地,提高了農業生産的組織化程度,發揮了流通引導生産的作用。
據海南省商務廳初步統計,目前各試點企業組織運銷海南瓜菜約佔海南全省出島瓜菜總量的近四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