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今日中國>> 中國要聞
 
中國人權研究會會長:中國政府重視尊重人的尊嚴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11年09月21日 17時46分   來源:新華社

羅豪才:中國政府非常重視尊重人的尊嚴

    新華北京9月21日電(記者 趙超、余曉潔)中國人權研究會會長羅豪才在21日開幕的第四屆北京人權論壇上表示,人的尊嚴是使人成為人的基礎,是其他一切人權的根據和基礎,中國政府非常重視尊重人的尊嚴。

    羅豪才説,從歷史角度看,人的尊嚴這一概念的提出源自於人的理性和道德性。從內容上看,人的尊嚴包含了對人的價值重要性的概括和認可,也包含了人與人之間應得到平等對待的要求。

    “人權的實現最終是為了人類尊嚴。承認和尊重人類尊嚴既是國際人權法的理論出發點和基本原則,也是中國政府的基本觀點。”羅豪才説。

    羅豪才表示,中國政府目前已經批准了20多個國際人權文書,這一方面表明了對國際人權準則的明確認可,另一方面也充分表達了中國願意與世界各國共同努力,促進國際人權交流、形成廣泛共識的誠意。

    他認為,要進一步提升人類尊嚴,就需要消除一切損害人類固有的尊貴與威嚴的社會條件,保證和實現全體社會成員平等發展、平等參與的權利。具體來講,要以法治保障公民的自由和權利,堅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以憲法和法律的形成保障公民的自由和權利,以制度化的形式實現對人之尊嚴的保障。

    羅豪才表示,總之,“我們要堅持以人為本,堅持科學發展,以法治為保障,以發展為手段,維護公民權利和自由,統籌兼顧國家發展和個人發展,攜手共進,最大限度地實現人類幸福和尊嚴。”

羅豪才:尊重多種不同價值觀 拓展人權保障廣闊空間

    新華社北京9月21日電(記者 趙超、余曉潔)第四屆北京人權論壇21日在北京開幕。中國人權研究會會長羅豪才在開幕式致辭時指出,應尊重多種不同價值觀,拓展人權保障的廣闊空間。

    羅豪才表示,多元文化意味著價值觀的多樣選擇,而多樣價值觀又決定了人權觀的多元化,導致了人們對待人權在觀念上的差異和在實現手段上的不同。

    “面對價值觀和人權觀的多元化,我們認為應當拋棄那種不合時宜的以自我為中心的立場和態度,高揚協商理性的大旗,力推一種建立在平等和互相尊重基礎上的協商機制。”羅豪才説,“中華傳統文化,特別是儒家文化中的‘和合’‘和諧’等理念,能夠為協商機制的建立提供豐富的思想支持。”

    羅豪才認為,一個民族的文化和價值觀的形成過程,也就是一個民族的成長過程,文化和價值觀之中凝聚著本民族對世界和生命的感知,也包含了民族本身的深層精神追求和基本行為準則。

    羅豪才表示,對多元文化和多樣價值觀的尊重本身就是對人權的一種保障。尊重多種不同價值觀,建立和完善協商機制,形成和堅持人權保障的科學發展模式,必將極大拓展人權保障的發展空間。

    本屆北京人權論壇以“文化傳統、價值觀與人權”為主題,來自26個國家和聯合國等國際組織及港澳臺地區的近百名人權高級官員和專家學者出席論壇。

羅豪才:多元文化催生多元價值觀和多元人權觀

    新華社北京9月21日電(記者 余曉潔、趙超)第四屆北京人權論壇21日在北京開幕。中國人權研究會會長羅豪才在開幕式致辭時指出,人權是一種文化現象,人權保障離不開文化滋養。多元文化催生了多元價值觀和多元的人權觀。

    他表示,歷史地看,人權觀念的推廣和人權話語的普及從來都不是哪一種特定人權文化的獨角戲,相反其所體現的一直都是多元文化的交匯和融合。

    羅豪才説,中華民族有著5000年的悠久歷史,文化傳統源遠流長,在漫長的文化發展過程中産生出的許多思想結晶構成了現代“人權”理念的思想資源。

    “事實上,中華傳統文化中蘊含的現代人權思想資源如滿天繁星、不勝枚舉,這些都為源自西方的‘人權’概念提供了新的詮釋角度和論證根據,豐富了‘人權’的內涵,成為‘人權’概念多樣性文化土壤的重要成分。”羅豪才説。

    羅豪才表示,多元文化的共存及其融合發展為人權事業的不斷推進創造了良好環境。“我們應該積極維護世界多樣性,推動不同文明的對話和交融,培育人權保障的肥沃土壤,讓世界更加豐富多彩,使人類更加和睦幸福。”

    本屆北京人權論壇以“文化傳統、價值觀與人權”為主題,來自26個國家和聯合國等國際組織及港澳臺地區的近百名人權高級官員和專家學者出席論壇。

聯合國官員:中國成功應對貧困問題是人權事業的一大成就

    新華社北京9月21日電(記者 黃小希、崔元磊、許林貴)“中國用這麼短的時間使這麼多人擺脫貧困,這是人類歷史上所沒有的。”聯合國經社部戰略規劃司司長內維德·哈尼夫21日表示,中國成功應對貧困問題,是中國人權事業取得的一大成就。

    內維德·哈尼夫是在21日開幕的第四屆北京人權論壇上作出上述表示的。他還對中國在解決貧困問題的同時,堅持倡導可持續發展理念、堅持以人為本的做法表示讚賞。

    統計顯示,從1978年到2010年,中國人均國內生産總值快速增加,從200美元提高到超過4000美元。1978年,中國貧困人口為2.5億人,佔農村總人口的30.7%;2010年末,中國農村貧困人口為2688萬人,佔農村總人口的2.8%。

    內維德·哈尼夫在向論壇主辦方提交的一篇論文中指出,每一個社會都渴望保護弱者,並提供基於平等的社會秩序。發展權為我們確立國家和全球層面上的權利法案提供了基礎。

    “從發展權的角度來説,中國致力於解決貧困問題,體現了對人權的尊重和維護。”內維德在接受新華社記者採訪時説。

    聯合國人權高專辦特別機制司司長簡·康妮注意到微博在中國的流行。她表示,讓每個人都能自由地表達觀點非常重要。

    簡·康妮曾于1995年到過北京。時隔16年,再次來到中國的她,明顯感受到中國在基礎設施建設、人民物質生活及經濟發展等方面取得的進步。與此同時,對於中國在殘疾人權利保護方面採取的積極態度以及所取得的成就,簡·康妮也給予充分肯定。

    “我一直對人權事業堅持樂觀態度。中國人權事業將在對話、開放和尊重的氣氛中取得進展。”簡·康妮表示,她很高興看到在中國、在全世界,越來越多的年輕學者參與到人權事業中,“人們對於人權研究、了解得越多,就越有能力推動這項事業的發展”。

 
 
 相關鏈結
· 《中國人權事業發展報告NO.1(2011)》在北京發佈
· 中國—德國第九次人權對話在貴州省貴陽市舉行
· "人權行動計劃(2009—2010年)"落實引發各界反響
· 《國家人權行動計劃(2009-2010年)》評估報告
· 吳伯雄會見首次訪問台灣的中國人權研究會代表團
· 新聞辦:中國政府將制定新一期國家人權行動計劃
 圖片圖表
 欄目推薦
領導活動 人事任免 網上直播 在線訪談 政務要聞 執法監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規 央企在線 新聞發佈 應急管理 服務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