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北京10月19日電(記者 崔靜)汶川地震、玉樹地震、舟曲泥石流等一系列特大災害,促使人們深入研究思考如何更有效地應對各種災害問題。19日在京參加第九屆“災害與社會管理專家論壇”的專家學者紛紛建議,我國防災減災理念應實現從“舉國救災”向“舉國減災”的轉變,統籌各方力量制定科學的防災減災行動方案。
中國人民大學教授、國家減災委專家委員會副主任鄭功成認為,防災救災應堅持防災優先與抗救結合的原則,在防災方面,堅持尊重自然、適應自然,如不在行洪河道上生活、不在地震帶上建築等,並制定完善的抗災策略,如通過開展農田水利建設用以抗旱、提高建築物抗震標準等,提高防災減災能力。
此外,鄭功成認為,我國應將提升國民的防災減災素質擺在實施國家綜合防災減災戰略的優先地位,儘快將防災減災納入國民教育與職業教育,開展全民防災技能培訓並定時演練,利用多種形式提高社會公眾的災害風險防範能力。
哈爾濱工業大學教授、達沃斯世界風險論壇亞洲研究中心主任王紹玉對此表示認同。他認為,為適應國際和國內災害風險管理的新趨勢,應將“舉國救災”轉變為“舉國減災”,充分調動國民的力量,發揮市場機制在防災減災中的推動作用。
在災害救援方面,中國災害防禦協會救援醫學會會長李宗浩認為,近年來,我國建立了國家突發公共事件應急體系,制定了《中華人民共和國突發事件應對法》,在災害救援機制建設方面取得長足進步,但我國在現代救援的理念、應急預案的運作等方面仍處在摸索階段,應進一步加強研究,儘快建立科學的、標準化的災害應急機制。
第九屆“災害與社會管理專家論壇”由民盟中央主辦,本屆論壇的主題為“防災減災與社會管理創新”。
據悉,民盟中央長期將推進我國災害應急體制建設和防災減災事業發展作為參政議政的重大課題,自2003年創辦“災害與社會管理專家論壇”以來,多次圍繞城市災害管理、平安社區建設、汶川地震災害重建等問題提出有價值的意見或建議,供中央決策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