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北京10月23日電(記者廖雷、夏曉)第五屆中日友好21世紀委員會第三次會議23日在北京釣魚臺國賓館開幕。中方首席委員、前國務委員唐家璇和日方首席委員、東京證券交易所會長西室泰三分別率團與會並作主旨發言。
唐家璇説,回顧中日關係邦交正常化以來的發展歷程,有四點經驗教訓值得我們牢牢記取:一、只有高瞻遠矚,中日關係才能保持正確發展方向。二、只有合作共贏,中日關係才能獲得不竭動力。中日互為最主要經貿夥伴,經濟上相互依存,為兩國構築戰略互惠關係奠定了堅實的物質基礎。三、只有傳承友好,中日關係才能歷久彌新。我們應當繼承和發揚傳統,推動兩國更多的人們,尤其是年輕一代投身到中日友好事業中來,開創中日關係更加美好的未來。四、只有妥善處理重大敏感問題,中日關係才能保持大局穩定。要始終以兩國關係大局為重,根據雙方有關共識和諒解特別是中日四個政治文件的精神,堅持通過談判對話和協商妥善冷靜處理有關問題。
唐家璇説,明年中日將迎來邦交正常化40週年。這是兩國關係發展史上的一個新的里程碑,也為兩國關係的發展提供了新的重要契機,雙方應充分利用這一機遇,舉辦豐富多彩的活動,推動在各個領域的交流合作取得實質性進展,為兩國關係長遠發展打下良好基礎。
唐家璇強調,中日關係要實現長期、健康、穩定發展,應重點推進兩大系統工程。一是政治互信系統工程。胡錦濤主席2008年對日本進行國事訪問,雙方發表了第四個政治文件,明確宣示中日兩國“互為合作夥伴,互不構成威脅”,“相互支持對方的和平發展”。雙方要加強政府、政黨、議會等各個領域對話交流,以實際行動,將這一重要政治共識落到實處。二是國民感情系統工程。世世代代友好下去,是兩國人民的共同願望。雙方應充分發揮中日地理相近、文化相通等獨特優勢,官民並舉,積極擴大人員交流;不斷創新交流形式,豐富交流內涵;共同營造客觀友善的社會輿論環境。
唐家璇指出,在兩大系統工程基礎上,雙方還應在雙邊、地區和全球三個層面開展五大領域的互利合作。一是綠色經濟合作。積極打造大的示範性合作項目,為兩國經貿合作升級轉型發揮引領作用。二是災後重建和防災減災合作。加強務實交流合作,相互取長補短,共同構築起有效抵禦和攜手應對重大災害的安全網。三是亞太一體化進程中的合作。在涉及地區合作未來格局的重大問題上保持密切溝通。積極致力於區域經濟一體化,推動區域合作始終沿著互利共贏的方向發展。共同致力於推動六方會談進程和東北亞和平機制建設。四是應對全球性課題的合作。充分利用聯合國、G20、APEC等多邊平臺,在重大全球性問題上保持密切溝通與合作。五是海洋事務合作。堅持通過對話協商,慎重妥善處理涉海問題。當務之急是加強海上危機管控,儘早建立完善海上危機管理機制,切實避免突發事件。要以合作的思路破解難題,使東海和西太平洋真正成為“和平、友好、合作”之海。
唐家璇最後表示,委員會將按照兩國領導人的要求,總結過去兩國關係發展的經驗教訓,立足當前,面向未來,為推動中日戰略互惠關係持續深入向前發展提出倡議和思路,供雙方政府決策參考。
西室泰三首先感謝中國政府和人民在日本遭受特大地震之後所給予的大力支持和幫助。他説,日中兩國關係密切,全方位推進日中戰略互惠關係不僅有利於日中兩國,也有利於本地區和國際社會。雙方應以日中邦交正常化40週年為契機,以新的智慧和創造性,在各個層面加強溝通,擴大在經濟、文化、科技、教育、媒體、環保等各領域交流合作,特別是加強青少年交流,改進國民感情,增進政治安全互信,進一步推動日中關係長期穩定向前發展,造福兩國人民。
開幕式後,會議進入第一階段,雙方委員圍繞如何以紀念中日邦交正常化40週年為契機推進務實合作,深化戰略互惠深入交換了意見。
中日友好21世紀委員會是兩國政府的諮詢機構,成立於1984年,由兩國各界知名人士組成。第五屆委員會于2009年11月成立。本次會議為期3天,雙方將圍繞“全球視野——回顧邦交正常化40週年、展望中長期中日關係”這一主題展開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