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今日中國>> 中國要聞
 
文化部部長:預計2016年文化産業成為支柱産業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11年10月23日 16時14分   來源:新華社

預計2016年文化産業成為國民經濟支柱性産業
——文化部部長蔡武解讀十七屆六中全會精神

    新華社北京10月23日電(記者 白瀛)10月18日在京閉幕的黨的十七屆六中全會審議通過的《中共中央關於深化文化體制改革,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指出,要加快發展文化産業、推動文化産業成為國民經濟支柱性産業。

    這是繼去年10月18日黨的十七屆五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二個五年規劃的建議》和今年3月14日十一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通過的《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二個五年規劃綱要》之後,第三次提出“推動文化産業成為國民經濟支柱性産業”。

    文化部部長蔡武日前在京就《決定》中文化産業發展的相關內容接受了記者採訪。

    預計2016年文化産業成為國民經濟支柱性産業

    記者:關於文化産業,《決定》有哪些重要論述?

    蔡武:《決定》指出,必須堅持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堅持把社會效益放在首位,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相統一,按照全面協調可持續的要求,推動文化産業實現跨越式發展,使之成為新的經濟增長點、經濟結構戰略調整的重要支點、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重要著力點,為推動科學發展提供重要的支撐。圍繞這樣一個任務,《決定》從四個方面做出了部署,一是構建現代文化産業體系,二是形成以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共同發展的文化産業格局,三是推動文化科技的創新,四是擴大文化消費。

    記者:《決定》強調,加快發展文化産業、推動文化産業成為國民經濟支柱性産業。近年來,我國文化産業發展處於一種什麼態勢?預計什麼時候能成為國民經濟支柱性産業?

    蔡武:近年來,我國文化産業發展總體速度較快,文化産業增加值佔GDP比重穩步提高。2004年至2010年,全國文化産業增加值年平均增長速度超過23%,2010年全國文化産業的增加值突破了1.1萬億元,佔國內生産總值的比重為2.78%,一些省市文化産業增加值佔地區生産總值超過5%,已經成為當地的支柱性産業。

    按照平均增速估算,2016年我國文化産業的增加值佔國內生産總值的比重將達到5%,在全國範圍內可以實現文化産業成為國民經濟支柱性産業的目標。

    市場對文化産業應起“積極作用”而非“基礎性作用”

    記者:《決定》指出,必須牢牢把握正確方向,加快推進文化體制改革,發揮市場在文化資源配置中的積極作用。市場對於文化産業,為什麼不是“基礎性作用”,而是“積極作用”?

    蔡武:在經濟改革中,在構建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過程中,提出要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基礎性作用;在講文化産業發展時,提到發揮市場在文化資源配置中的積極作用,要考慮到文化的産品和服務具有雙重屬性,特別是具有意識形態屬性。市場在這個領域中可以發揮積極的作用,但和其他的經濟領域不同,我們還要保證對市場的調控能力,要將社會效益放在首位,實現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的相統一,這是對文化産業發展的一個特殊要求,所以要強調市場的“積極作用”,而沒有用經濟改革中提到的“基礎性作用”這一提法。

    公共財政保證文化投入增幅高於經常性收入增幅

    記者:圍繞“加快發展文化産業,推動文化産業成為國民經濟支柱性産業”這個任務,《決定》從哪些方面做了部署?

    蔡武:六個方面。一是要深化國有文化單位改革。要以建立現代企業制度為重點,加快推進經營性文化單位改革,培育合格的市場主體,明確提出要推進一般國有文藝院團、非時政類的報刊社和新聞網站轉企改制,拓展出版、發行、影視企業的改革成果,形成符合現代企業制度要求、體現文化企業特點的資産組織形式和經營管理模式。要全面推進文化事業單位的人事、收入分配、社會保障的制度改革,創新公共文化服務設施運行機制,要推動一般時政類報刊社、公益性出版社、代表民族特色和國家水準的文藝院團等事業單位實行企業化管理,增強面向市場、面向群眾提供服務的能力。我們的院團轉企改制從來不是為了給政府甩包袱,而是為了培育合格的市場主體,建立現代的強大的文化産業體系,保障國有文化單位在市場競爭中對市場的主導作用,提高國際競爭力,所以要在做大做強上下功夫。這就是為什麼不能搞翻牌公司,不能搞假改革。不走出傳統的體制,形不成合格的市場主體,提高我們的文化軟實力就成為一句空話。

    二是要健全現代文化市場體系。要重點發展圖書報刊、電子音像製品、演出、娛樂、影視劇、動漫遊戲等産品市場,發展現代流通組織和流通形式,加快培育要素市場,辦好重點文化産權交易所。

    三是創新文化管理體制。要深化文化行政管理體制改革,加快政府職能轉變,強化政策調節、市場監管、社會管理、公共服務的職能,推動政企分開、政事分開,完善管人、管事、管資産、管導向相結合的國有文化資産管理體制,健全文化市場綜合行政執法機構,加快文化立法,提高文化建設的法制化水平,要落實誰主管誰負責和屬地管理的原則,深入開展掃黃打非,完善文化市場管理,堅決掃除毒害人們心靈的腐朽文化垃圾。

    四是完善政策保障機制,要保證公共財政對文化建設投入的增長幅度高於財政經常性收入增長幅度,提高文化支出佔財政支出的比例,我們要把《決定》這兩句話變為政策和機制,這樣我們的文化大發展大繁榮就有財力的保障。要落實和完善文化經濟政策,設立國家文化發展基金,擴大有關文化基金和專項資金的規模,提高各級彩票公益金運營文化事業的比重,繼續執行文化體制改革的配套政策。在全會上討論時,文化投入是大家非常關注的一個問題。我在會上發言時反復強調,對於文化大發展大繁榮的任務,統一思想是前提,增加投入是保證。

    五是推動中華文化走向世界。《決定》提出,要開展多渠道、多層次、多形式的對外文化交流,創新對外文化宣傳的方式和方法,實施文化走出去工程,培育一批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外向型文化企業和仲介機構,加強海外中國文化中心和孔子學院的建設,支持海外僑胞積極開展中外人文交流。

    六是積極吸收借鑒國外優秀的文化成果。這次全會上,除了強調要推動文化走出去外,還強調要積極吸收借鑒國外優秀的文化成果。中華民族五千年文明之所以綿延不斷,歷久彌新,充滿了生命力和活力,很重要的一個因素是始終堅持開放、包容的特徵。海納百川,有容乃大。所以《決定》提出,堅持以我為主,為我所用,學習借鑒一切有利於加強我國社會主義文化建設的有益經驗、一切有利於豐富我國人民的文化成果、一切有利於發展我國文化事業和文化産業的經營管理理念和機制。還提出要加強文化領域智力、人才、技術的引進工作,吸收外資進入、法律法規許可的文化産業領域,這是對外開放上的重大發展。

    力促文化與旅遊、通訊、會展、商貿、休閒等産業融合

    記者:《決定》提出要按照全面協調可持續的要求推動文化産業實現跨越式發展,推動文化産業的重點領域發展。文化部下一步的重點工作有哪些?

    蔡武:我們要進一步優化文化産業佈局,要支持東部地區加快發展動漫遊戲、文化會展、藝術創意、網絡文化、文化産品數字製作等優勢産業,引導中西部地區重點發展民族演藝、文化旅遊、藝術品、工藝美術、會展節慶等特色産業。加快發展文化産業,必須構建結構合理、門類齊全、科技含量高、富有創意、競爭力強的現代文化産業體系,形成一批具有國際影響的文化産業、創意産業的中心城市和城市群,加快文化産業的特色縣、特色鎮、特色街、特色村的建設,加強文化産業基地、園區、特色産業群的規劃和建設,要提高文化産業規模化、集約化和專業化的水平。

    要優化文化産業的投融資環境,促進社會資本、金融資本和文化資源的對接,加快構建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産學研相結合的文化技術創新體系,推動文化科技創新,實施一批文化創新項目,研發一批具有自主知識産權的核心技術,推廣一批高新技術的成果,要大力促進文化産業與旅遊、通訊、會展、商貿、教育、培訓、休閒等産業的融合,引導文化企業開發適銷對路的文化産品和服務,培育新的文化消費熱點,培養文化消費的主體,要把引進來和走出去結合起來,積極借鑒國外文化産業發展的理念和經驗,積極引進國外資金、技術和項目,精心打造我們自己的文化品牌,加強營銷網絡和進出口平臺建設,增強文化企業的競爭力。

新華社:推動文化産業成為國民經濟支柱性産業

    新華社北京10月22日電(新華社特約評論員)黨的十七屆六中全會站在經濟社會發展全局的高度,對推動文化産業成為國民經濟支柱性産業這一重大戰略任務作出了全面部署,強調必須堅持把社會效益放在首位、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相統一,推動文化産業跨越式發展,為推動科學發展提供重要支撐,為人民群眾提供健康向上、豐富多彩的精神文化産品,這必將有力地推動我國文化産業大發展大繁榮。>>>詳細閱讀

財政部:全國各地財政部門大力支持文化事業發展

    進一步興起社會主義文化建設新高潮、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對奪取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新勝利、開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新局面、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具有重大而深遠的意義。近年來,各地財政部門積極籌措資金,不斷加大對文化事業的投入力度,著力構建文化事業發展財政保障長效機制,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公共文化産品需求。>>>詳細閱讀

 
 
 相關鏈結
· 文化部部長蔡武在在亞洲文化部長座談會上的講話
· 蔡武: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體現高度文化自信
· 文化部部長蔡武會見文萊文化、青年、體育部部長
· 文化部部長蔡武出席藝術學學科建設座談會並講話
· 蔡武會見參加中歐文化高峰論壇的中方專家學者
· 蔡武:學科規制升格將使藝術教育渠道更加廣闊
 圖片圖表
 欄目推薦
領導活動 人事任免 網上直播 在線訪談 政務要聞 執法監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規 央企在線 新聞發佈 應急管理 服務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