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今日中國>> 中國要聞
 
“甕安之變”成為貴州創新社會管理“鮮活教材”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11年11月19日 19時34分   來源:新華社

    新華社貴陽11月19日電(記者 朱國賢、王麗、閆起磊)曾發生震驚全國的“6·28”群體性事件的貴州省甕安縣,三年來“痛定思痛、浴火重生”,實現了從“大亂”到“大治”的深刻轉變。貴州省委11月18日至19日專門在甕安召開全省加強和創新社會管理做好新形勢下群眾工作經驗交流現場會,推廣、總結甕安經驗。“甕安之變”成為貴州加強和創新社會管理做好新形勢下群眾工作的“鮮活教材”。

    2008年6月28日,甕安發生一起因一名女學生的非正常死亡而引發的嚴重打砸搶燒突發群體性事件。甕安“6·28”事件無論從參與和圍觀人數、持續時間,還是衝突劇烈程度和造成的影響等,都成為近年來全國非常典型的突發群體性事件之一。

    2011年10月23日,新華社在“走基層”專欄中,播發了記者通過蹲點調查采寫的長篇通訊《在痛定思痛中浴火重生——從甕安之亂到甕安之變警示錄》,報道了甕安“6·28”事件三年來發生的深刻變化和啟示。貴州省委認為,這篇報道提出的甕安經驗再次表明,抓社會穩定,最基礎最根本的還是堅持以人為本,扎紮實實地幫助人民群眾排憂解困,化解民怨,理順情緒,凝聚人心。“甕安經驗”值得系統總結推廣。

    貴州省委書記栗戰書在經驗交流現場會上説,三年來甕安從大亂到大治,從民心失落到民心重聚,在痛定思痛中浴火重生,發生了很大變化。這種深刻變化令人振奮、令人感慨,更令人深思。“甕安之變”集中體現在社會治安變好了、民生欠賬變少了、經濟實力變強了、幹部作風變實了、基層基礎變牢了、黨和政府威信變高了等6個方面。甕安創造的經驗是一筆寶貴財富,值得全省學習和借鑒。

    據了解,2007年,甕安群眾安全感為59.09%,全省排第78位,全州排倒數第1位;2010年群眾安全感為96.92%,全省排第3位,全州排第1位。據貴州省統計局的最新統計數據,2011年,甕安群眾安全感為97.74%,已提升至全省第2位;群眾對公安、政法機關滿意率達96.27%,位列全省第1位。

    貴州省委認為,甕安由亂到治的經驗,核心就是抓發展、惠民生、保穩定。最基礎、最根本的還是堅持以人為本,做好群眾工作,扎紮實實地幫助人民群眾排憂解困,化解民怨,理順情緒,凝聚人心。“甕安經驗”歸納起來可以集中為三點:一是始終把為民謀利作為重大政治責任、最高工作原則;二是始終注意解決群眾的利益訴求問題;三是始終注意增進同人民群眾的感情。

    貴州省委書記栗戰書説,甕安的實踐充分説明,為民履職、為民擔責、為民造福,是各級黨委、政府和黨員領導幹部的職責所在、使命使然。只有“公”字當頭,才能贏得群眾的擁護,才能立於不敗之地;只有做到公心、公開、公平、公正,黨和政府才能有公信,才能實現政治安定、社會安穩、生産安全、幹部安心、群眾安逸。

    貴州省委提出,民怨解則民氣順,民氣順則天下安,各級幹部想問題、作決策、辦事情,要科學算好“三筆賬”。即,所辦的事情有多少群眾從中得益、群眾能從中得到多少利益、群眾是長期得益還是短期受益。學習推廣甕安經驗,就要真正承擔起“保一方平安”的責任,大力創新社會管理,深入推動幹部作風轉變,重點解決好影響社會穩定、涉及群眾切身利益的突出問題。

    參加經驗交流現場會的代表分別到甕安中學、甕安縣委政法委、青少年幫教中心、縣城的城中村改造和失地農民安置點、玉山鎮玉山村,實地了解甕安的變化。

    銅鑼鄉河興村村民熊永忠感慨地説:“我們住在山旮旮,以前鄉里的幹部都難得來,現在省裏、州裏、縣裏的都經常來關心我們,幹部真的變了。”

 
 
 相關鏈結
· 中國青年報發時評:從甕安到孟連 如何化解民怨
· 痛定思痛中浴火重生:甕安之亂到甕安之變警示錄
· 3小時消解5年隔閡——從林地糾紛調解看甕安變化
· 貴州甕安:盼得喜雨忙春耕
· 貴州甕安新植茶園因旱受災嚴重
· 貴州甕安52名參與打砸搶燒的黑惡勢力成員落網
 圖片圖表
 欄目推薦
領導活動 人事任免 網上直播 在線訪談 政務要聞 執法監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規 央企在線 新聞發佈 應急管理 服務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