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今日中國>> 中國要聞
 
辛苦一年後的期盼——農民工工資的喜與憂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11年12月25日 18時46分   來源:新華社

    新華社北京12月25日電(記者 陳煒偉、朱立毅、林暉)年關將至,辛苦了一年的農民工兄弟們拿到工錢了嗎?他們還有哪些困難和困惑?需要哪些幫助?近日,新華社記者深入車站、工地,隨機採訪了一些正準備回家過年和仍在工作的農民工。

    談到工資問題,農民工兄弟們可謂有喜有憂——他們有的按時足額拿到了工錢,有的為防止欠薪琢磨了許多保護自己的辦法,有的卻面臨著“汗白淌、血白流”的困境。

    在南水北調中線工程水源地——丹江口大壩建設工地,42歲的伍玉軍已經在混凝土澆築的崗位上工作了五年。

    伍玉軍的老家在重慶開縣,他告訴記者,2006年3月剛來工地時,一個月工資只有2000元,現在每天的工資漲到150元。“忙的時候一個月休息兩天,不忙的時候可以休息六天,平均下來一個月出工28天左右,能掙4000來元。”

    伍玉軍説,工地按月給工人結算工資,有時候遇到放假或剛好星期天,工資發放會晚幾天,其他時間都能準時發。“11月的工資已經發了,因為出工多,掙了4800元。”

    伍玉軍的愛人在工地的廚房打工,夫妻倆打算今年把老家的孩子接來一起過年,但伍玉軍還是惦記著家裏的老人。“冬天家裏比丹江口暖和些,但還是冷,今年給老人和孩子都買了新羽絨服。”他説,現在生活好點了,買的羽絨服都是好的,“一件好幾百元錢呢”。

    隆冬的北京城,25歲的李勁峰推著小車,忙碌在地鐵工地上。

    “幹一天活就是一身汗,實在太累了。但一天100元的工錢在別人眼裏也許不算什麼,但對我來説,就是命!”當過裝卸工、礦工,李勁峰的打工足跡從內蒙古直到廣西。現在,穿著厚厚的棉衣戴著手套,來自遼寧淩源的他在北京地鐵七號線達官營站工地上推車運送磚塊。

    李勁峰告訴記者,在這兒做工已有3個多月,工資按天計算,每天100元。“這兒的老闆不缺錢,人也爽快,工資要用的時候隨時可以取,前一段時間家裏急用錢,我就取了5000元錢。”他説,農曆春節前他就準備提取全部工錢回家。

    不過李勁峰也並非總那麼幸運。去年6月,他曾在內蒙古通遼的一個建築工地做水泥裝卸工,開始工頭很爽快,每天發工錢,時間一久大家就相信他了,也不按天領工錢了。可是沒想到工程一結束,工頭就不知了去向,李勁峰的4.3萬多元錢工錢只拿到3.9萬元。

    聊起這些,李勁峰至今仍心有餘悸。現在,他也長了個心眼,接活儘量天天結工資,不超過5天,如果5天不發工資,他就不幹了,什麼時候發工資什麼時候開工。他告訴記者,由於收成不好,本來在家務農的父母也來北京打工了,作為獨子,他肩上的擔子挺重。

    在北京西站,來自湖北黃岡的吳永松馬上就要踏上歸程。

    吳永松在大興的工地做水暖工,工錢按年計,因為家裏有事就提前幾天回去。“工錢肯定能到手,過兩天工友給帶回去。”他説,自己外出打工十幾年,從沒被欠過薪。“不是熟人介紹的活就不幹。”這是他自我保護的辦法。

    但是,“熟人介紹”的活也並不一定保險。

    在北京西站的另一角,來自河北邢臺的杜立強正為“熟人介紹”的犯愁。21歲的他告訴記者,今年2月開始,他經熟人介紹到新疆的一個電廠工地打工,4個月的活應拿1萬元錢工資。

    “活兒到6月就結束了,當時説年底付工錢。可前兩天我們一個工友去問了,老闆説年底暫時週轉不過來,春節前一定把錢發到。”出來打了3年工的杜立強説,這個老闆他也比較熟悉,在天津有辦公樓和一家工廠,所以比較放心,不至於突然“失蹤”。

    不過,今年這個老闆包的工程不多,這讓杜立強有些擔心,他説,現在工地上拖著不發工錢的很多,過年如果還發不了錢,過完年,他們幾個就去天津要。

    討要工錢實在是讓人頭痛的事,來自河南新鄉46歲的張天軍就碰上了。

    去年下半年,張天軍在北京的一個工地打工,其間他和工友們只拿到了極少的生活費,最後,工頭跑了。於是他們只能找到發包工程的建築公司,可建築公司説已把工錢付給了工頭,他們不能再掏冤枉錢。

    一個工友的遠房親戚在北京當律師,張天軍聽他説,建築公司把工程包出去是違法的,公司給了工頭錢,並不能算是付了工錢。

    “可是我們上哪兒説理去!”張天軍越説越氣,聲音陡然高了起來,“建築公司説工頭卷了錢跑了,他們也是受害者,要找就找工頭去。公司的人兇得很,每次過去,他們就衝著我們大喊大叫,好像我們欠了他們錢似的!”

    説到這裡,張天軍突然沒有了聲音。他垂下頭,嘆了口氣,只剩下無奈的沉默。

欠薪頑疾緣何久治不愈?——年終聚焦農民工工資問題

    新華社北京12月25日電(記者 杜宇、樊曦、徐博)年關將近,拖欠農民工工資等勞資糾紛進入高發期,一首“討薪詩”被網友頻頻轉發。人們不禁要問,欠薪頑疾緣何久治不愈?

    農民工“討薪難”成為社會熱點

    47歲的農民工陳春銘, 自2011年10月下旬來到青海西寧討薪後,為了節省開支,他與五六個農民工擠住在一間簡陋的出租屋時,靠撿破爛維生。其實,2005年法院已經判決,然而6年過去,始終沒有討回應得的錢。

    陳春銘的遭遇並非個案。近年來,政府有關部門出臺了一系列解決農民工工資拖欠的措施,然而這一問題始終沒有得到根本解決。

    年關又至,農民工討薪事件再次成為社會聚焦的熱點。新一代農民工集體維權意識增強,集體討薪的案件增多。

    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部長尹蔚民表示,目前拖欠農民工工資問題尚未得到根治。與此同時,受歐債危機等國際因素影響而出現的經營困難正在使得新一輪工資拖欠糾紛在一些企業特別是珠三角、長三角地區的出口企業內抬頭,有可能造成新的社會隱憂。

    欠薪原因種種

    近年來,為治理農民工工資拖欠問題,有關部門出臺了一系列規章制度。然而,欠薪頑疾並未得到根治。

    記者在採訪中了解到,原因之一:當前,解決欠薪問題的制度規定、司法救濟程序複雜、過程較長、成本較高的門檻,讓很多農民工卻步,制度化保障作用難以充分發揮。

    比如,解決欠薪問題的一般程序為“一調一裁兩審”——勞動人事仲裁機構先調解後仲裁;雙方不服可向法院起訴,再不服判決可上訴,法院進行二審。走完這些程序少則數月,長則達3年之久,生計困難的欠薪農民工往往面臨“等不起”的無奈。於是,或選擇“忍氣吞聲”,或催生“極端維權”,讓欠薪問題久治不愈。

    原因之二,拖欠工資違法成本低。儘管今年2月通過的刑法修正案(八),增加了“拒不支付勞動報酬罪”,但是具體操作細則還沒有出臺。由於針對的是“惡意欠薪”,因此對於解決經營困難企業發生的欠薪作用甚微。

    原因之三,建築市場秩序不規範。違法分包、層層轉包亂向叢生,即使總包方及時付款,由於層層轉包,層層扒皮,包工頭靠少發工資賺昧心錢,這樣的包工頭往往沒有用工資格,很難追繳。

    原因之四,用工不規範,勞動合同簽訂率低,導致追償困難。一項覆蓋京、渝、滬、深四地的調查發現,75%的建築工人竟沒有簽訂勞動合同,成為“討薪難”的一個重要因素。

    一系列治理欠薪的強有力措施相繼出臺

    公佈農民工討薪電話,欠薪舉報實行首問責任制,處置欠薪時間失職將問責黨政企業領導……

    年末,各地紛紛採取措施,解決拖欠農民工工資問題。

    尹蔚民説,要把預防和解決農民工工資拖欠作為2012年元旦春節前一項重要工作擺在突出位置,採取堅決措施,努力實現元旦春節前農民工工資基本無拖欠,涉及拖欠工資的勞動爭議案件在春節前基本結案,因拖欠農民工工資引發的群體性事件基本得到控制,切實維護廣大農民工合法報酬權,維護社會穩定。

    一系列強有力的措施相繼出臺:

    ——有關部門組成聯合執法檢查組,深入一線,開展聯合執法,努力做到情況清、底數明,對排查中發現的問題要及時採取有力措施加以解決。

    ——提高勞動報酬爭議調解仲裁效能。限時處理集體勞動報酬爭議和小額爭議。10人以上的集體勞動報酬爭議要當天立案並在7日內結案,其中人均涉案金額1000元以上的案件應由仲裁委員會主任掛牌督辦。

    ——充分發揮工資保證金和應急週轉金的應急保障作用,配合有關部門加大對欠薪企業的追償力度。

    事實上,近年來,政府清理拖欠農民工工資的力度越來越大。人力資源社會和保障部會同有關部門連續五年在第四季度集中開展農民工工資清欠專項行動,據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統計,2010年全國各級有關部門共為149.4萬名農民工追回被拖欠工資及賠償金29.7億元。

    有關專家表示,要想徹底走出“年關討薪”怪圈,關鍵還要加強制度建設。

    首先,是大力推廣實踐中已經總結出來的行之有效的經驗,推動各地在建築業建立工資保證金,在工資拖欠多發地建立政府欠薪應急週轉金,一級建築承包企業解決分包企業欠薪制度、行政司法聯動打擊欠薪逃匿制度、地方政府負總責制度“兩金三制”,從制度建設上解決農民工工資拖欠問題。

    要研究推行建築領域農民工實名制一卡通系統,將建設工程信息、農民工考勤信息、銀行發放工資信息、行政監管等功能整合到系統中,實現農民工工資發放的系統化、信息化。

    其次,要加強立法建設和執法力度,使短期措施形成長效機制,儘快制定、出臺《工資支付保障條例》。加大懲處力度,儘快出臺“欠薪入罪”的司法解釋等。

 
 
 相關鏈結
· 海南:確保農民工及時拿到被拖欠工資回家過年
· 長春將實行建設領域農民工工資救濟性墊付制度
· 《決定》解讀:開展面向農民工的公益性文化活動
· 山西省委副書記金道銘檢查農民工工資支付工作
 圖片圖表
 欄目推薦
領導活動 人事任免 網上直播 在線訪談 政務要聞 執法監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規 央企在線 新聞發佈 應急管理 服務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