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今日中國>> 中國要聞
 
我國誕生全球首張水稻全基因組育種芯片杜絕假種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12年05月03日 14時54分   來源:新華社

    新華社北京5月3日電(記者于文靜)近日,中國中化集團公司下屬中國種子集團有限公司聯合華中農業大學、北京大學共同研製出全球首張水稻全基因組育種芯片,將大幅提高種子真實性檢測準確性,有助提高育種效率,杜絕假種子危害。

    育種週期縮短近一倍

    中種公司生命科技中心喻輝輝博士表示,目前業內判斷水稻種子真實性通常採用國標推薦的24個SSR標記檢測結果,而新的水稻基因芯片能用分佈于全基因組的約5000多個位點來判斷,可使品種真實性檢測結果更加準確可靠。

    同時,該基因芯片在育種材料背景分析方面的優勢,能準確判斷育種中間材料的背景並對其精確控制,從而幫助育种家根據需要快速選擇材料特性,顯著提升水稻育種效率。

    “傳統育種週期長、不可預見,全憑育种家的經驗和肉眼篩選。有了這個工具,我們可把大田搬到實驗室,進行大規模精準篩選,排除95%以上的單株,剩下少量單株種到大田,大大減少了田間工作量。”喻輝輝説,原來一個品種平均8到10年的育種週期,現在只要3到5年就可完成。

    水稻基因芯片的成功研製,是中種公司聯合科研院所,打造商業化育種體系取得的突破之一。近年來,中種公司立項投資50多億元建設國家級種子生命科技中心,採用基因等高技術手段,依靠商業化育種模式,加快育種進程,培育優良農作物品種,保障國家種業和糧食安全。

    種業創新迫在眉睫

    國以農為本,農以種為先。近年來,我國種業雖取得一定發展,但因起步較晚,品種選育和推廣水平較低,仍處於初級發展階段。據測算,目前我國科技進步對農業貢獻率為52%,而發達國家在70%以上;良種在科技進步貢獻率中佔43%,而發達國家在60%以上。

    “企業總體上育種創新能力較低,品種多亂雜問題突出;種業集中度較低,企業多小散問題突出,這是當前我國種業發展的突出問題。”中種公司副總經理田冰川説,全國仍有超過7000家持證經營的種子企業。

    同時,民族種業正面對激烈的國際競爭。國際種業前十強基本已全部登陸中國,範圍涉及玉米、小麥等主要糧食作物和蔬菜、油料等經濟作物,部分外資企業正積極進入水稻作物種子領域。業內人士指出,一旦糧食作物種子市場、品種選育和種業體系被外資掌控,我國將付出巨大經濟代價,並難保糧食安全。

    去年4月,我國出臺關於加快推進現代農作物種業發展的意見,將種業定位為國家戰略性、基礎性的核心産業,要求構建以産業為主導、企業為主體、基地為依託、産學研相結合、育繁推一體化的現代農作物種業體系。今年中央一號文件也提出,科技興農、良种先行,從保障農産品安全供給和提升三農工作的全局高度,對種業科技創新進行具體部署。

    構建商業育種模式 打造種業“航母”

    “我們與跨國種業巨頭的差距主要體現在研發環節,要縮小差距,迎頭趕上,除了要加大研發投入,關鍵要構建以市場為導向的育種運作模式。”中種公司總經理張學工説。

    作為我國唯一一家以農作物種業為主營業務的全國性“育繁推一體化”中央企業,中種公司以農業種植需求為導向設定育種目標,以高端育種平臺、一流育種人才和技術、全球種質資源為基礎,運用現代企業管理機制,實現育種資源集約化、育種流程工廠化、育種數量規模化、成果激勵市場化。

    通過搭建商業化育種體系,中種公司培育出多個水稻、玉米優良品種。累計審定自主研發玉米品種28個,水稻品種31個,其成員企業經營的5個水稻品種、2個玉米品種和3個小麥品種入選農業部2012年農業主導品種,3個品種被認定為超級稻。公司在全國建立總面積近60萬畝的五大優勢生産基地帶,年生産優質商品種子約1.9億公斤。近三年累積推廣種植面積1億畝,成為保障我國供種穩定的核心企業。

    “我們的目標是,到‘十二五’末從經營規模和綜合實力兩方面進入全球種業前十,在加快推進現代農作物種業的國家戰略中積極發揮示範引領作用,保障國家糧食安全。”張學工説。

 
 
 相關鏈結
· 863計劃現代農業水稻功能基因組課題啟動會召開
· 3塊錢買"水稻保險":農業保險讓農民告別靠天吃飯
· 農業部舉辦2012年水稻育插秧機械化技術培訓班
· 農業部及早謀劃南方水稻黑條矮縮病聯防聯控工作
 圖片圖表
 欄目推薦
領導活動 人事任免 網上直播 在線訪談 政務要聞 執法監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規 央企在線 新聞發佈 應急管理 服務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