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今日中國>> 中國要聞
 
中科院專家預測——第六次科技革命進入倒計時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12年05月16日 07時05分   來源:人民日報

    核心提示  

    第六次科技革命目前已經進入倒計時,“核心專利爭奪戰”已悄然展開;一個人將有四條“命”:自然人、網絡人、倣生人、再生人……中科院“第六次科技革命預測研究”課題得出的這些結論,是科幻小説式的“純屬想象”,還是有科學根據的明天的現實?

    帶著種種疑問,記者專訪了該課題負責人——中科院中國現代化研究中心主任何傳啟。

    【人物小傳】

    何傳啟,研究員,中國科技大學博士生導師,中科院中國現代化研究中心主任。先後參與原國家科委《關於加強國家重點基礎研究和高技術産業化的彙報提綱》等,主持完成2001年至2012年的《中國現代化報告》年度報告。

    世界科技發展具有一定規律性,21世紀發生第六次科技革命是可預期的

    記者:關於第六次科技革命的預測有什麼根據?

    何傳啟:科技革命是科學革命和技術革命的統稱,是指引發科技範式、人類的思想觀念、生活方式和生産方式的革命性變化的重大科技變遷。

    單項的科學發現或技術突破很難準確預測,但科技發展的整體趨勢卻有跡可循。19世紀以來,科學猜想和科技預測成為一種常用方法,許多科幻小説描述的“未來科技”已成為今天的現實。

    16世紀以來,世界科技大致發生了五次革命:近代物理學的誕生、蒸汽機和機械革命、電力和運輸革命、相對論和量子論革命、電子和信息革命。

    這五次科技革命具有一定的規律性,例如,先有漸進的科技積累,後有革命性的科技突破;科技進步既有內在動力,如科學家的好奇心和科技進步的慣性,也有外部動力,如社會需求和市場競爭等;20世紀快於19世紀,18世紀快於17世紀,呈加速度前進。

    去年4月,研究中心受中國科學院委託,開展了“第六次科技革命的預測研究”課題。研究結果表明,在21世紀將發生第六次科技革命。

    第六次科技革命有可能是一次新生物學和再生學革命

    記者:第六次科技革命的主要內容會是什麼?

    何傳啟:關於第六次科技革命,目前大致有三種觀點。第一種,是一次新物理學革命;第二種,是一次新生物學革命;第三種,同時包括新物理學革命和新生物學革命。

    我們認為,第六次科技革命更可能是一次新生物學和再生學革命。它將在五個主體學科發生重大突破:整合和創生生物學、思維和神經生物學、生命和再生工程、信息和倣生工程、納米和倣生工程等。關鍵技術有五項:信息轉換器技術、人格信息包技術、倣生技術、創生技術和再生技術等。

    記者:這次科技革命似乎是一場人類自身的革命?

    何傳啟:的確,前五次科技革命主要是關於物理世界和信息技術的革命,第六次科技革命“革”到人類自身了。

    在這次科技革命中,生命科學、信息科學、納米科學、倣生工程和機器人學的結合,信息轉換器、人格信息包、兩性智慧人、人體再生和互聯網的結合,可能將使人類獲得三種新的“生存形式”,即網絡人、倣生人和再生人。加上自然人,人就有四條“命”。

    記者:人有四條“命”,是否會引發倫理衝突和社會混亂?

    何傳啟:既然是科技革命,必然會帶來思想觀念和生活方式的巨大變革。人有四條“命”乍聽起來難以接受,但是人類的生活觀念、倫理觀念一直都是在隨著科技的進步而變化的。

    技術作為一種工具,往往具有“雙刃劍”的性質。歷史經驗表明,某項重大發明短期內可能引起爭論和擔憂,甚至引發混亂或局部災難,但最後還是會沿著有利於文明進步的方向前進。

    第六次科技革命影響將超過前五次

    記者:第六次科技革命將對世界産生怎樣的影響?

    何傳啟:第六次科技革命不但是生命科技、信息科技、納米科技等三大科技的交叉融合,更將是科學革命、技術革命和産業革命三大革命的交叉融合。這是一次“完整意義”的複合型科技革命,明顯區別於前五次科技革命。

    前五次科技革命,徹底改變了人類的思想觀念、生活方式、生産方式、世界格局和許多國家的命運。作為科學、技術和産業三大革命的完整融合,第六次科技革命蘊涵著更巨大的經濟利益和社會利益,其影響將超過前五次科技革命。例如,掌握第六次科技革命核心技術的國家,在國際信息市場、人才市場和國際軍事衝突中,將具有難以動搖的戰略優勢。

    同時,第六次科技革命將提供提高人類生活質量、滿足精神生活需要、提高發展可持續性、適應宇航時代需要的最新科技。

    “核心專利爭奪戰”已悄然展開

    記者:第六次科技革命到底會在何時到來呢?

    何傳啟:研究表明,第六次科技革命的預期時間是2020—2050年前後,距今只有大約10年時間。原因有三:第五次科技革命持續約70年,即將在2020年結束;分子生物學研究已經有約60年的積累,到2020年將達到爆發期;根據經濟長波理論,2020年可能是經濟長波週期的一個拐點。

    記者:如此説來,現在已經不是第六次科技革命的“前夜”了?

    何傳啟: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爆發後,世界科技界一直有“新科技革命前夜”的説法。現在看來,已經不是“前夜”,而是“黎明”或“倒計時”。

    記者:能否解釋一下這一結論的根據?

    何傳啟:剛才我們談到,引發第六次科技革命的科技突破涉及五項關鍵技術。過去10年裏,國際媒體報道了大量的科技突破,有些突破與第六次科技革命有直接或間接的關係,可以視作第六次科技革命的前兆。

    國外的許多機構也對未來科技發展進行了一些預測研究。比如,2010年英國皇家學會推出最新報告《科學是解決世界性深層次問題的根本》,提出未來的12項前沿科學研究領域重點;美國工程院于2008年提出了21世紀人類面臨的14大科技難題;2010年7月1日,《科學》雜誌公佈了125個最具挑戰性的科學問題;2010年,《科學美國人》雜誌提出了有可能改變世界的20項技術。

    目前全球數百個頂尖實驗室在進行與第六次科技革命關鍵技術的研究,公開的報道已讓人眼花繚亂,沒有公開和正在進行的,就更加深不可測。據此可以判斷:第六次科技革命已經進入不宣而戰的“核心專利爭奪戰”階段,之後進行的將是爆髮式的大規模市場應用。

    建立有效的科技體制和高效的響應機制,力爭有所作為

    記者:看來第六次科技革命正悄然來臨,中國應如何應對?

    何傳啟:前四次科技革命中,中國錯失機遇;第五次科技革命中,中國反應很迅速,採取以跟蹤模倣為主的戰略,但沒有獲得理想成績,我們在信息技術上取得的重大突破和核心專利少而又少,有世界影響的信息産品、信息品牌屈指可數。中國現行科技體制,在應對第五次科技革命時績效並不理想,同樣很難保證抓住第六次科技革命的機遇。

    因此,我們建議,及早改革現行的科技體制,解決科技體制的“計劃性”和行政化問題;解決事業單位科技人員的醫療和養老保險問題,為他們自由流動解除後顧之憂;建立産學研協同創新的有效機制。另外,還應建立快速有效的響應機制。

    我認為,只有在短暫的過渡期內科學佈局、有效應對,才可能抓住第六次科技革命的機遇,在新一輪的經濟科技競爭中佔據一席之地,進而獲得主導權。

 
 
 相關鏈結
· 中科院與中石油簽署協議 將在七大領域展開闔作
· 教育部關於同意籌建上海科技大學的通知
· 中科院:中國科學家當選美國國家科學院外籍院士
· 科技新成果“易醫箱”將成百姓“家庭健康助理”
 圖片圖表
 欄目推薦
領導活動 人事任免 網上直播 在線訪談 政務要聞 執法監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規 央企在線 新聞發佈 應急管理 服務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