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北京6月1日電(記者 衛敏麗)拍手、彎腰、點頭……這些看起來尋常簡單的動作,對於北京市兒童福利院的幾個孩子來説,卻需要訓練幾年的時間。由於患有先天性各類疾病,剛入院時他們幾乎只能躺著。經過老師們科學、耐心、長期的康復指導和訓練,他們慢慢學會了坐、爬、站、走,學會了各種各樣的動作。
1日,在北京市兒童福利院舉行的六一慶祝活動上,四個特殊的孩子與老師們合作表演的節目贏得了現場觀眾最熱烈的掌聲。
儘管每天面對各種殘疾的孩子。但觀看完演出,叢老師還是忍不住熱淚盈眶,“最重要的是,康復訓練使孩子們更加自立、自信,更加感受到社會的溫暖,他們覺得自己是最幸福的孩子。”
“他們是不幸的,也是幸福的,在國家孤兒保障制度的陽光下,福利機構精心養育,全面呵護,他們會更健康,更快樂,更幸福。”叢老師説。
孤殘兒童是社會上最弱小、最困難的群體,他們最需要呵護、最需要關愛。近年來,隨著孤兒保障等制度的全面建立,除在福利機構內集中養育的孤兒和棄嬰外,納入兒童福利覆蓋範圍的兒童數量明顯增多。目前,全國60多萬孤兒的基本生活、醫療、教育、就業、住房等全部納入制度性保障。
同時,相關政策正在向貧困家庭中的單親遺孤、服刑人員未成年子女、重殘家庭中的兒童、艾滋病感染兒童、患有自閉症的兒童等困境兒童群體延伸。殘疾兒童、患有重病或罕見病的兒童、農村留守兒童等群體也已經進入了民政部政策研究的範圍。
目前,在中央財政的支持下,各地普遍建立和落實了孤兒最低養育標準,按月為孤兒發放基本生活費,額度一般為散居孤兒每人每月600元,福利機構集中供養孤兒每人每月1000元;北京、天津、上海等地分別達到1400元和1600元。
在兒童福利事業的發展中,兒童福利機構始終是重要載體和主要依託,發揮著不可替代的骨幹作用。
“十一五”期間,“兒童福利機構建設藍天計劃”成功實施,共投入部級彩票公益金和國家建設資金17.28億元,新建、改建兒童福利院453所,基本實現了全國地市級以上城市均建有一所兒童福利機構的目標。
在此基礎上,民政部還建立了“殘疾孤兒手術康復明天計劃”的長效機制;與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建立了“孤殘兒童護理員”新職業,與聯合國兒基會共同開展了兒童福利院社區服務項目的試點,推動兒童福利院資源服務更多有需要的兒童。
據悉,“十二五”期間,民政部將繼續推動“藍天計劃”的實施,開展縣級兒童福利機構的建設,為廣大農村地區有需要的兒童提供更好的福利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