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今日中國>> 中國要聞
 
“三夏”麥田新變化——夏糧主産區見聞隨筆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12年06月06日 17時48分   來源:新華社

    新華社北京6月6日電(記者 于文靜、楊玉華)藍天白雲下,麥浪滾滾,收割機往來穿梭。眼下,正是夏糧收穫的關鍵時節。記者日前在安徽、河南、江蘇等夏糧主産區採訪時發現,農機合作社已悄然成為推動農業全程機械化的“主力軍”,在廣袤田間帶動了一股綠色新風。

    從種到收全程“保姆”式服務

    在河南遂平縣糧基農機合作社的萬畝示範田裏,各種農機緊張忙碌。記者看到,聯合收割機有條不紊地“吞吐”小麥,免耕直播機在整地的同時,將玉米種子和肥料同時播下。不遠的地方,拖拉機正把小麥秸稈打捆,準備送到附近紙廠做原料。

    與此同時,在江蘇省溧陽市社渚鎮的稻田裏,銀聯農機專業合作社理事長劉銀美正駕駛插秧機將嫩綠的秧苗整齊地插在田裏。與過去面朝“稻田”背朝天的耕作方式相比,農民的辛勞大大減少,甚至可以“穿著皮鞋下水田”。

    在河南、江蘇的一些地方,農業機械化已初步實現從種到收全程“保姆”式服務。

    “從整地、播種、防蟲、撒肥料到收割,包括種子、農藥錢,一畝地只要230元左右,不僅省力,而且機插秧效果好,每畝可以增收50公斤。”社渚鎮宜巷村農民余傳高興奮地説。

    農業部數據顯示,今年10個小麥主産省將有1400萬台農業機械投入“三夏”生産,其中包括聯合收割機51萬台。今年農業部還組織全國“三夏”農機化技術培訓活動,重點提高機手機收、玉米免耕播種和機械化秸稈還田等作業技能。

    一些業內專家認為,在當前農村青壯年勞動力外出打工、勞力緊缺的情況下,加快機械化發展有助於解決“誰種地”和“種好地”的問題。同時,實現節本增效,促進農民增産增收。

    秸稈還田打造綠色家園

    在安徽、河南等地一些麥田周邊,“禁止焚燒秸稈”的紅色標語格外醒目。村民們反映,以往每到收穫時節,焚燒秸稈造成煙霧四散,不僅降低能見度,影響交通,而且嗆得村民難以忍受。

    在江蘇社渚鎮芳伢合作社承包的土地上,帶有切碎裝置的收割機正一邊收麥,一邊將秸稈粉碎,同時,拖拉機將粉碎後的秸稈和土地充分翻動,為下一季播種做好準備。

    “合作社堅持秸稈還田10多年來,土地有機質含量增加了,和焚燒秸稈的田塊比,不僅可以少施化肥,每畝水稻還多收40公斤,農村生態環境也變好了。”合作社理事長湯芳伢説。

    保護性耕作是近年來農業部大力支持推廣的先進農業耕作技術,秸稈還田作為其中一項關鍵和核心技術,對蓄水保墑、提高土壤有機質、增加糧食産量和保護環境具有重要作用。農業部門已明確對這項技術進行補貼。

    據了解,今年僅江蘇一省,省級財政投入2.1億元用於秸稈機械化還田獎補,比上年增加6000萬元,力爭秸稈機械化還田率達38%。截至5月底,已落實夏季麥秸稈機械化還田面積近1500萬畝。

    “農機化發展關鍵是‘油’,後顧之憂是‘修’”

    “基層的實踐證明,現在農機合作社承載的種糧任務最重,搶收搶種、保障糧食安全的作用最好。”江蘇省農機局副局長王勇説,農機化合作社提供耕、種、收一條龍服務,實現節本增效,而且吸引人才、促進土地流轉,有助於推進專業分工,實現規模效益。

    在河南遂平縣收割現場,三源農機專業合作社的董事長張大生告訴記者:“這些年,麥收的機械收割面積達到90%以上,其中70%以上的作業面積是各個農機合作社完成的。三源合作社不僅承擔著本縣麥收作業,還為河南其他地區及河北、山東、內蒙古、新疆等多個省區機收,足跡遍及大半個中國。”

    採訪中,王勇也指出,當前發展農業機械化的關鍵是油,後顧之憂是修。

    在河南一些地方,去年柴油約為6.6元/升,今年已經漲到7.6元/升,農機手一個月油費支出增加近1萬元。同時,由於維修服務跟不上,有的收割機維修要等幾天,甚至錯過搶收最好時節。隨著農機數量不斷增加,競爭更加激烈,本地農機保有量增加使得跨區作業有減少的趨勢。

    對此,業內專家建議,應在保障農機補貼的基礎上,抓緊解決油價上漲、維修服務不完善等現實問題,促進農機化健康發展,為穩定糧食生産奠定基礎。

 
 
 相關鏈結
· 農業部發佈6月2日三夏機收進度:日收小麥5425萬畝
· 農業部發佈6月1日三夏機收進度:日收小麥1173萬畝
· 海南:忙三夏
· 鄭州鐵路局採取措施確保"三夏"物資運輸暢通無阻
· 回良玉在安徽考察小麥跨區機收和“三夏”工作
· 安徽省政府召開全省“三夏”工作電視電話會議
 圖片圖表
 欄目推薦
領導活動 人事任免 網上直播 在線訪談 政務要聞 執法監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規 央企在線 新聞發佈 應急管理 服務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