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北京8月9日電(李菲 王子喬)雨過天晴,從北京門頭溝西北的靈山觀景臺遠眺,青山蒼翠欲滴,百鳥自由翱翔,孩子們爭先恐後地聚在單筒望遠鏡前欣賞遠方的美景。“我看到了柳鶯!”7歲的蕊蕊興奮地對身邊的小夥伴説。站在她身後的觀鳥指導老師李強則耐心地向孩子們介紹這些平時只能在書本上看到的鳥兒……
為鼓勵久居室內的孩子們走出家門、走進自然,2012年暑期,中國兒童中心開展了戶外觀鳥、夏令營等系列實踐活動。豐富多彩的活動,讓孩子們在課堂外學習到課本中沒有的知識,在實踐中領略到大自然的非凡魅力。
寓教于樂,培養綠色意識
“現在很多孩子好像得了‘自然缺失症’。”中國兒童中心兒童部的房露説,電腦、iPad等電子産品的流行使孩子們遠離自然。為增加孩子們接觸自然的機會,房露專門為5歲至10歲的孩子設計了“尋找綠的足跡”戶外探究活動。
暑期中的每個週六,孩子們都能在中國兒童中心的大院裏參加這項活動。活動任務包括製作“樹葉印章”,尋找“家園寶藏”等。其中最有趣的要數“按圖索驥”,孩子們需要根據照片尋找指定植物,完成任務的孩子可以換取種子回家栽種。活動為孩子們提供了一個親近自然的機會,在他們心中種下了一顆綠色的種子。
綠色意識不僅來自對自然的親近與愛護,還來自對資源的節約與利用。中心開展的小小跳蚤市場活動為孩子們提供了一個實踐“節能環保、低碳生活”理念的平臺。在小小跳蚤市場中,孩子們將閒置的書籍、玩具與衣物一字排開,有的孩子賣力地宣傳,有的孩子開心地砍價,還有的孩子變著花樣地打折促銷。
活動負責人王秀江説,小小跳蚤市場不僅培養了孩子們“廢物利用”的節約意識,而且鍛鍊了他們的理財能力、表達能力與交往能力,孩子們在快樂的活動中收穫了成長。
知行合一,鍛鍊實踐能力
植物的生長需要培育,花朵的開放需要含苞等待,兒童的成長也需要積蓄能量、補充營養,假期恰恰就是這樣一個時期。
“能背我上山嗎?”6歲的子康看到崎嶇的山路便轉頭問爸爸。爸爸笑著回絕了兒子的要求。最終,子康與小夥伴們在家長與老師的看護下展開了一場你追我趕的登山競賽。
登上山頂後,小朋友們將之前的恐懼與疲憊一掃而光,自由自在地呼吸著山頂的新鮮空氣,活蹦亂跳地欣賞著山間的優美景色。
登山競賽是靈山“小木屋”戶外夏令營的組成部分。該活動自2008年始,是中國兒童中心“兒童生態道德教育項目”主題實踐活動之一。它以高原生態學家徐鳳翔搭建的“小木屋”為標識,提供集科學考察、體驗活動與表達展示為一體的綜合實踐平臺。
活動負責人霍雨佳説,靈山“小木屋”戶外夏令營倡導兒童親近自然,建立和諧的人與自然的關係,是專為兒童設計的集體驗、探索與發現自然于一體的生態道德教育實踐平臺。活動能培養學員的生態道德意識,並在自然環境中進行體能與意志的鍛鍊。
除登山競賽外,靈山“小木屋”戶外夏令營裏還包括科學講座、標本製作與彝族歌舞聯歡等活動。
歡笑著,奔跑著……孩子們在與自然的親密接觸中增長了知識,鍛鍊了能力。
“創造機會為孩子提供自由成長的空間”
你問我答,在遊戲中感受親情。
暑期中,家長包慧帶著孩子參加了中心每週末定期舉辦的“優秀少兒期刊宣傳推廣活動”。她説,自己平時工作較忙,很少有時間陪孩子,參與共讀活動不僅能增長文化知識,還能培養母子感情。
不少家長與包慧有相同的感受。楊凱有個喜歡畫畫的女兒,工作很忙的他特地利用週末的時間陪女兒上了一節藝術觀摩課。女兒興奮地做起了爸爸的老師,“畫畫方面我比爸爸厲害,我教他!”藝術觀摩課的課堂上洋溢著孩子們的歡樂之情。
益智與健體是校外教育的兩個方面,孩子們不僅能在暑期活動中學到文學藝術知識,還能通過舞蹈、武術、健美操與跆拳道等訓練課程強健體魄。
中心教授健美操的王蓓蕾充滿青春活力的動作感染了所有的孩子,學員們隨著音樂節奏快樂地跳了起來。愛美的妞妞得意地説:“跳健美操讓我瘦了好多呢!”
……
“兒童的生活不能都在教室中,兒童的生活不能全是書本,兒童需要呼吸戶外的空氣,需要參加更豐富的活動,用他們的心靈感受自然與社會,用他們的好奇發現神秘與驚喜,用他們的感官體驗抽象與概念。”中國兒童中心主任叢中笑説,教育工作者要多給孩子們創造自由成長的空間,讓孩子們得到更加全面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