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北京9月4日電(記者樊曦)國家統計局4日發表的一份經濟社會發展成就報告稱,黨的十六大以來,我國工業化進程深入發展,工業整體實力迅速提高,工業經濟結構不斷優化,工業水平奠定世界地位。
報告顯示,我國工業生産規模不斷擴大,工業實力不斷增強。2011年,規模以上工業主營業務收入達到84.2萬億元,比2002年增長6.7倍;資産總計達到67.6萬億元,增長3.6倍;利潤總額達到6.1萬億元,增長9.6倍。
工業在全球製造業中的影響力不斷提升,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大企業迅速增加。據美國經濟諮詢公司環球通視數據,2010年我國製造業産出佔世界的比重為19.8%,超過美國成為全球製造業第一大國;2011年,《財富》雜誌公佈的世界500強中,中國內地企業上榜57家,比2002年增加46家。
十六大以來,我國工業經濟結構不斷優化。一是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國有經濟佈局和結構調整取得成果。2011年,規模以上工業國有控股企業實現産值22.1萬億元,佔規模以上工業的26.2%。私營企業快速壯大。2011年,私營企業工業總産值達到25.2萬億元,比2002年增長18.5倍,佔規模以上工業的29.9%。
此外,港澳臺及外商投資經濟仍發揮重要作用。2011年,規模以上港澳臺及外商投資工業企業實現工業總産值21.8萬億元,比2002年增長5.7倍,佔規模以上工業的25.9%。
二是産業轉型升級效果明顯。裝備製造業實力顯著提升。2011年,裝備製造業總産值達到27.7萬億元,比2002年增長6.4倍,佔規模以上工業比重達到32.8%;高技術製造業總産值達到8.8萬億元,比2002年增長4.9倍,移動電話、彩電、計算機、部分藥物等主要高技術産品的産量居世界第一。
三是中西部地區工業發展快於東部。2011年,中部地區規模以上工業總産值達到16.1萬億元,佔全國的19.1%,比2002年提高5.5個百分點。西部地區規模以上工業總産值達到11.8萬億元,佔全國的14%,比2002年提高2.9個百分點。
此外,工業經濟效益水平不斷改善。2011年規模以上工業勞動生産率達到92.1萬元/人年,比2002年增長3.6倍;規模以上工業總資産貢獻率達到16.1%,提高6.6個百分點;成本費用利潤率達到7.7%,提高2.1個百分點。規模以上工業單位增加值資源消耗量和污染物排放量大幅下降。
十年來,我國工業出口保持較快增長,進出口結構不斷優化。2011年,規模以上工業出口交貨值達到10萬億元,比2002年增長4倍。同時,先進技術、設備、關鍵零部件進口快速增長。據海關統計,2011年我國進口機電産品7533億美元,比2002年增長3.8倍;進口高新技術産品4630億美元,增長4.6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