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今日中國>> 中國要聞
 
湖北南水北調丹江口水庫移民:惜別故土 異地生根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12年09月19日 06時58分   來源:人民日報

    南水北調丹江口水庫移民,是我國水利建設史上繼三峽工程之後最大的移民遷安工程。2009年啟動丹江口移民安置至今的3年時間裏,湖北共有18萬移民完成了“移民大遷徙”。移民陸續從祖輩棲息的故土遷到了武漢、荊州、黃岡等地,開始了全新的生活。如今,移民安置工作即將結束,而他們的新生活怎麼樣?記者日前走進了湖北的移民安置點。

    9月初,記者來到位於武漢市東西湖區辛安渡紅星大隊的移民安置點。這個點的移民有60多戶,200多口人,均來自丹江口市六里坪鎮孫家灣村。他們因為南水北調中線工程建設離開故土紮根新家已經兩年。

    來到辛安渡紅星大隊,兩排潔白整齊的二層小樓首先映入眼簾。走近一看,每棟樓房都很寬敞,還有一個20多平方米的小院子。正午時分,記者踏進移民趙勝蘭的家。她告訴記者,房子是政府給蓋的,“蓋得蠻好,有點大,比原來住的房子大。”移民過來之後自己家分到了一畝多地,現在在田地上建了兩個大棚,然後租給別人使用。“建每個大棚我們自己出3000元,政府支持15000元,這對我們移民來説幫助很大。現在租出去每個月也能掙一筆收入。”

    現在,趙勝蘭自己在家學著種蘑菇,丈夫在外打工。據介紹,安置點的不少移民都和趙勝蘭一家的生活狀態相近:丈夫在外面做工,妻子留在家,孩子則在附近的辛家渡小學、辛家渡中學讀書。“收入雖然算不上很多,但是很多地方都不需要花錢,孩子讀書也不要學費,日子過得還可以吧。”趙勝蘭笑説。

    從漢江邊鄂西北的山區搬到江漢平原,談到和過去生活的對比,趙勝蘭説現在的日子過得不錯,各方面也都很滿意:我們過來後生活習慣、飲食也沒有什麼變化,氣候、語言什麼的也都能適應,和周圍原來的老居民相處也十分融洽,“我們還有幾戶移民和老居民成親了呢!”趙勝蘭覺得唯一不方便的就是買個菜有點麻煩,“現在得騎摩托車去。”

    武漢市東西湖區9個安置點共接收了丹江口移民617戶、2565人。這些移民安置項目共佔地310.2畝,總建築面積達10.4萬平方米,宅基地戶均140平方米。安置點裏道路廣場、給排水設施、電視、電話等配套硬體一應俱全。移民均按照政策納入了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參加了新型農村合作醫療。

    湖北移民局相關負責人介紹,搬遷前,丹江口庫區移民人均住房面積只有約20平方米,且大多都是土木房、土坯房;搬遷後,人均住房面積超過30平方米,“比如東西湖區移民的人均住房面積就有42.11平方米”。戶戶通上了水泥路、自來水、電話和有線電視,多數安置點建成了村級活動室和水泥球場,配備了農家書屋、連鎖超市,並安裝了健身器材,移民生産生活質量得到了極大改善。

    讓移民儘快適應新生活,找到新的致富路是移民工作的關鍵,因此湖北不少接收地政府搭建了一些生産發展平臺,通過支持大棚蔬菜瓜果專業合作社、農業種植基地、食用菌培植生産基地等,增強移民的“造血功能”。

    據介紹,目前湖北省內18.2萬移民搬遷工作已進入掃尾階段,將在近幾天內全面完成。“3年內順利搬遷18萬庫區移民,堪稱水庫移民史上的奇跡。”湖北省移民局副局長陳萬波説,3年來,湖北省有4萬多名幹部齊上陣,動用搬遷車輛3萬台次,組織搬遷300多批次,新建移民點500個,建房5萬戶700萬平方米,調整生産安置用地25萬畝,做到了“車不掉漆、人不去皮,不傷、不亡、不漏、不掉一人”,還有8名移民幹部積勞成疾,永遠倒在了工作崗位上,數10名幹部因公負傷、致病。

    “當看到這些移民在新家生活幸福的時候,我們就覺得自己再苦再累也不算什麼。”陳萬波説。(記者 楊 寧)

 
 
 相關鏈結
· 南水北調中線工程移民搬遷全部結束
· 我國南水北調中線工程移民搬遷已經全部結束
· 湖北省丹江口水庫移民搬遷安置工作全面完成
· 上海對口支援湖北三峽庫(壩)區移民工作會舉行
 圖片圖表
 欄目推薦
領導活動 人事任免 網上直播 在線訪談 政務要聞 執法監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規 央企在線 新聞發佈 應急管理 服務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