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今日中國>> 中國要聞
 
文化的陽光灑遍中華大地—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12年09月25日 20時14分   來源:新華社

文化的陽光灑遍中華大地
——我國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綜述 

    新華社北京9月25日電 (新華社記者 劉奕湛)文化是民族的血脈,是人民的精神家園。隨著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一步步推進,文化越來越離不開富裕起來的中國人。

    黨的十六大以來,在黨中央的堅強領導下,各地各有關部門按照公益性、基本性、均等性和便利性的原則要求,堅持以政府為主導、以公共財政為支撐、以基層特別是農村為重點,大力發展公益性文化事業。

    經過10年的努力,我國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基本框架已經形成,初步實現了從傳統文化事業向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轉變,有效保障了人民群眾的基本文化權益,更好地滿足了人民群眾的基本文化需求。

    文化惠民工程深入推進,百姓幸福指數顯著提升

    黨的十六大以來,中央啟動了廣播電視村村通工程。工程實施十多年來,取得了巨大成就,解決了約1.5億廣播電視覆蓋“盲村”群眾聽廣播、看電視問題。

    截至2012年,已完成了11.7萬個行政村、10萬個50戶以上的自然村、72.6萬個20戶以上的自然村盲點全覆蓋,基本滿足了農村群眾的文化需求。為提高西藏、新疆等邊疆少數民族地區廣播電視覆蓋率而實施的“西新工程”,也已取得長足進展。

    滿足廣大農民群眾精神文化需求,保障基層群眾文化權益,包括廣播電視村村通在內的重點文化惠民工程發揮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農村電影放映工程讓農村電影放映資源供給能力大幅提升。截至2011年底,全國農村數字電影院線達到246條,數字放映隊47692支,地面衛星接收中心站201個,數字電影播放服務器48141套,全國41636個鄉鎮,61萬個行政村都已能看上數字電影。

    廣電總局電影數字節目管理中心作為農村數字電影服務平臺建成影片數字母版庫,可供影片達3970部,片源大幅拓展,主流影片和科教片比重增加,進一步滿足了廣大農牧民的需求。

    全國文化信息資源共享工程廣泛整合圖書館、博物館、美術館、藝術院團及廣電、教育、科技、農業等部門的優秀數字資源,為基層送知識、送歡樂。過去的十年中,基層群眾累計超過11.2億人次享受到了文化共享工程的服務。

    為了解決農民“買書難、借書難、讀書難”的問題,農家書屋建設工程覆蓋了具備基本條件的行政村,比原計劃提前三年竣工。截至2012年8月,全國共建成農家書屋60萬家。

    創新服務方式,公共文化服務的質量和水平顯著提高

    2011年11月,張家港市在全國率先探索實施網格化公共文化服務,在原有市、鎮、村(社區)三級服務網絡的基礎上,把全市所有村(社區)按照一定標準劃分為955個“文化網格”,將整個文化網絡串聯了起來,從而不分城鄉,將全市所有區域、所有群眾均納入了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服務範疇。

    近年來,各地結合推動城鄉基層公共文化設施互聯互通、共建共享,從深化公益性文化事業單位改革入手,推進城鄉公共文化設施和服務一體化發展。

    浙江省嘉興市、江蘇省蘇州市推動城鄉圖書館(室)互聯互通,實現地級市中心館、縣級市總館、鄉鎮分館、村(社區)圖書室體系化全覆蓋,全市書刊借閱“一卡通”,全面建成城鄉公共圖書館總分館服務體系。

    浙江省東陽市率先把在農民工租住聚集地建設“農民工文化活動中心”納入城市經濟社會發展規劃。江蘇省蘇州市結合農民工生活工作特點,全面規劃建設“新蘇州人”、“新昆山人”、“新張家港人”等特設文化服務點。

    ……

    為進一步明確基層政府在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中的主體責任,2011年,文化部與財政部聯合實施了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範區(項目)創建工作,“十二五”期間將在全國東、中、西部創建一批結構合理、發展平衡、網絡健全、運行有效、惠及全民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範區,培育一批具有創新性、帶動性、導向性、科學性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範項目,為我國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探索路徑、積累經驗。

    投入力度不斷加大,運行機制不斷創新

    近年來,為讓更多百姓享受“優質文化就在家門口”的公共福利,全國博物館、紀念館、美術館、公共圖書館、文化館(站)不斷加大免費開放的力度。

    截至目前,全國免費開放博物館、紀念館總數達到1804個。

    公共文化服務機構免費開放是近年來公共文化服務運行機制創新的一項重要舉措。截至2011年,中央財政累計投入百億以上資金支持全國近5萬所城鄉公共文化服務設施實現了零門檻開放和免費提供基本服務。免費開放吸引了廣大人民群眾積極參與,提高了設施設備運行效率和機構服務能力,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2007年底免費向社會開放,三年共接待遊客1500多萬,超過以往20年的總和,最多一天超過10萬人。

    按照中央的部署安排,各地各部門把發展公益性文化事業擺上重要位置,加大財政投入,完善相關政策,健全設施網絡,拓寬服務渠道,加快構建覆蓋城鄉、面向廣大群眾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

    “十一五”時期,全國文化事業費(不含基本建設投資和文化管理部門行政運行經費)總計1220.40億元,是“十五”時期的2.46倍;年均增長19.3%,是改革開放以來增長速度最快的時期。2010年和2005年相比,城市文化建設投入增長110.24%,農村文化建設投入增長140.98%,人均文化事業費增長135.6%,均實現了五年“翻一番”。

 
 
 相關鏈結
· 上海黃浦區打浦橋創新社區公共文化服務管理方式
· 國家公共文化示範區創建城市群眾文化將進京展演
· “十二五”時期我國將建立公共文化體育服務制度
· 十七大以來文化部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工作解讀
 圖片圖表
 欄目推薦
領導活動 人事任免 網上直播 在線訪談 政務要聞 執法監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規 央企在線 新聞發佈 應急管理 服務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