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在寧夏境內的中孟高速公路上行駛(2008年8月22日攝)。自黨的十六大以來,我國交通基礎設施建設快速發展,運輸服務保障能力顯著增強,為經濟社會快速發展提供了有力支撐。農村公路通車里程超350萬公里,東部和中部“村村通”公路目標已經實現,西部98%的行政村通了公路。10多年來,我國建設高産穩産基本農田2億多畝,補充耕地4500多萬畝,農田産出率提高10%-20%,改善了農村生産生活條件、促進了新農村建設。截止到2011年,中國糧食總産量實現了八連增。這一系列生動的數字,都是黨中央統籌城鄉發展,以工哺農、以城帶鄉,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改善農民生活的豐碩成果。新華社記者 劉泉龍 攝
甘肅省臨澤縣第一小學學生放學回家(2008年3月13日攝)。2006年9月1日,修訂後頒行的《義務教育法》明確規定,“實施義務教育,不收學費、雜費”。同年,西部農村首先實施義務教育經費保障機制改革。2007年秋季,全國農村義務教育在免交學雜費的同時,還免收教科書費,1.5億學生因此受益。新華社記者 張錳 攝
山西省曲沃縣北董鄉營裏村的科技示範戶在麥田裏為小麥“除雜去劣”(2008年5月21日攝)。2008年該省的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4097元,比上年增長11.8%,連續五年實現兩位數增長。2004年,國家推出種糧直補、良種補貼、農機購置補貼,後又推出農業生産資料價格綜合補貼。2006年全面取消農業稅、牧業稅、農業特産稅和牲畜屠宰稅,減輕農民每年1300多億元負擔。國家開始對農民進行生産方面的直接補貼。農民卸下重擔,農村經濟“減負助飛”。新華社發
這是河南省浚縣小麥高産示範田裏建設的星陸雙基遙感監測儀,為農業生産提供更為準確的參考數據(2012年3月27日攝)。2012年中央一號文件將農業科技創新放在突出位置,稱“實現農業持續穩定發展、長期確保農産品有效供給,根本出路在科技”,並表示中國將下決心突破體制機制障礙,大幅度增加農業科技投入,推動農業科技跨越發展。新華社記者 朱祥 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