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上海12月30日電 (記者姚玉潔、桑彤、王濤) “你越理財,財越離你”成為2012年投資者心酸無奈的自我調侃。記者採訪發現,理財市場規模迅速膨脹的同時,“炒作”、“黑嘴”、“坐莊”等亂象擾人,讓投資者“增加財産性收入”的夢想漸遠。
銀監會數據顯示,截至今年9月末,我國銀行理財産品餘額已達6.73萬億元,中國社科院則估計2012全年銀行理財産品募資規模流量不低於20萬億元。加上2.4萬億元的基金、近7萬億元的信託資産(大部分為理財),我國財富管理市場規模已近30萬億元。如果與千千萬萬家庭財富命運息息相關的理財市場未能有序發展,百姓增收大計如何實現?
“火腿”“門票”理財,有多少“炒作”可以胡來?
理財市場近期有點“歡樂”。繼金字火腿宣佈計劃通過工商銀行發行2億元的巴瑪典藏發酵火腿收益權理財産品後,華僑城A宣佈推出“歡樂谷主題公園入園憑證專項資産管理計劃”,募資18.5億元。
“連火腿和門票都可以推理財,還有什麼不能?”一位長期關注理財産品的投資者衛薇説,“下一步是不是醋、醬油、豆腐乳都可以作為理財産品的投資標的?
金融創新是假,“手緊”借錢是真。中信建投研究所銀行金融服務行業研究員佘閔華説:“一些企業打著另類理財旗號,除了製造噱頭,最主要是在其銷售業績不佳、現金流吃緊的情況下,以較低的成本融資借錢。”
“另類理財往往是與實物市場的投資炒作泡沫相呼應,從普洱茶、紅酒、藝術品,乃至‘蒜你狠’‘豆你玩’行情,都會有銀行跟風推出相關挂鉤理財産品,大部分都是炒作概念。”上海財經大學現代金融研究中心副主任奚君羊説。
另類理財看起來很美,卻可能是刺人的薔薇。一些銀行跟風發行的碳排放權理財産品、農産品理財,不是零收益,就是大幅虧本。
近期塑化劑超標事件也給白酒收藏理財市場帶來不小衝擊,部分白酒理財産品或難實現高收益。上海國際酒業交易中心行情顯示,截至12月24日,沱牌舍得公司發行的“水晶舍得2012”最新價格為535元,較上市價格780元已跌去逾30%;西鳳“鳳香50年2012”最新價585元,較發行價800元跌去26.9%。
記者採訪發現,挂鉤酒類的理財産品往往因標的物價格波動大、信息不透明、流動性差等特點,具有較大風險。
中國社科院金融研究所金融實驗研究室主任劉煜輝説:“隨著我國理財市場規模增長和品種增多,一些複雜的理財産品處於監管真空狀態,市場亟待建立獨立的評級評價制度來彌補市場紀律。此外,要建立嚴格的信息披露機制,讓投資者及時、便捷地了解理財産品的收益和風險,避免因信息披露不足、監管者風險提示滯後等信息不對稱而做出錯誤的投資決策。”
老母雞變鴨,還有多少“黑嘴”在“忽悠”?
79歲的陸大媽本想去華夏銀行上海嘉定支行辦理五六萬元的存款,理財經理建議她買一款50萬元起售、年收益11%的“理財産品”,“百分百沒風險”。老人家回去就找親戚朋友湊足50萬元購買了這款産品。一年後,她才發現養老錢打了水漂,血本無歸。
實際上,這款所謂的“理財産品”並不是銀行發行的,也不是銀行代銷的,而是銀行員工私下售賣的一款涉嫌違規的“有限合夥私募基金”,俗稱“地下私募”,目前投資者損失已超億元。
記者採訪發現,類似的銷售“忽悠”在我們身邊比比皆是。上海白領強小姐到建設銀行上海某支行辦理5萬元定期轉存,在工作人員推薦下購買了一款預期年化收益6%的“理財産品”。
“簽字的時候,工作人員把回執單從合同上裁下來單獨讓我簽字,當我最終發現合同上‘新華保險’的字樣時,銷售人員還謊稱是理財産品附贈的保險。”強小姐氣憤地説,“實際上這個産品必須要連存5年,如果中途取出至少要承擔30%的損失!”
一位第三方理財機構經理透露,一些品質欠佳的産品為了能在銀行銷售,給出的回佣最高能達到3%-5%。在誘惑面前,一些基層銀行和個人喪失底線,“忽悠”消費者購買不適合他們的理財産品。
一位銀行管理層人士告訴記者:“銀行要以最醒目的文字、最直白的語言,告訴投資者最壞的情況是什麼,而我們現實中對投資者宣傳的恰恰是最佳情況下的收益率。”
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教授劉俊海説:“部分銀行唯利是圖、見利忘義,嚴重違背了商業倫理,踐踏了金融消費者的合法權益。作為面對投資者最直接的金融渠道,銀行凝聚著社會最核心的財富,理應承擔更多的社會責任。”
上海匯業律師事務所律師吳冬説:“一些銀行濫用部分消費者對其‘準國家信用’的認識誤區,利用自身專業優勢,對消費者隱瞞關鍵信息,或者以虛假信息誘使消費者做出錯誤判斷和決策,可以視為典型的金融欺詐。必須改變當前投資者與金融機構權益不對等的現狀,尤其要支持投資者通過集體訴訟維權,讓‘以身試法’的機構付出慘痛代價,才能維護理財市場公平秩序。”
基金銀行“坐莊”,投資者“站崗”幾時休?
2012年基金業績慘澹依舊,但基金首募規模卻屢創新高,這一異象背後,是相關利益機構聯手“坐莊”,先“托市”後“脫殼”,用假象吸引投資者入局“接棒”“站崗”。
基金三季報顯示,八成次新基金開放後規模縮水超過50%。其中成立於2011年10月的長盛同祥泛資源主題股票基金,首募規模為9.42億份,今年年中份額急劇“縮水”94%至0.54億份。
業內人士透露,基金贖回潮背後是“托市資金”出逃。基金以高回佣為報酬,吸引銀行、券商等機構鼎力“托市”,製造“申購踴躍”的假象,吸引基民跟風購買。一旦基金業績不佳,“托市資金”果斷出逃,把基民留下“站崗”。
根據好買基金研究中心統計,上半年基金共賺取管理費139.01億元,而付給銷售機構的尾隨佣金就達22.6億元,其中金額最多的華夏基金達到1.59億元!
基金請客,銀行吃飯,基民買單。知名財經評論員曹中銘説:“‘托市資金’撤退後,火爆募集的基金幾乎變成了一副空殼。從本質上説,這與新股發行中的粉飾業績、包裝上市並沒有什麼區別。”
針對行業內亂象,有專家認為,高額回佣本質上屬於不正當競爭,存在商業賄賂的潛在風險。監管部門應推動基金託管費率陽光化、透明化,並明令禁止灰色的佣金、返點等現象。
劉俊海説,要保障廣大基金持有人的知情權、參與權和監督權,可採取公開競標的方法,選擇質優價廉的銀行託管服務,遏制機構聯手“坐莊”的醜惡現象,對該“食物鏈”中存在的違法行為應追究法律責任。
上海交通大學上海高級金融學院執行院長張春説:“誠信是理財市場的基石,當前理財市場存在的運作不規範、信息不透明、監管不到位等現象,必須通過增強金融消費者話語權、加大對違規金融機構的懲戒來改變。否則,理財市場就會變成‘博傻’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