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貴陽1月7日電(記者李驚亞、齊健)“眼望花江河,有水喝不著;姑娘往外跑,媳婦找不著;要吃大米飯,除非做月婆。”這是流傳在貴州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貞豐縣北盤江鎮的民謠。
位於北盤江南岸的北盤江鎮頂壇片區,95%的面積是石旮旯,耕地破碎,山多地少,水土流失嚴重,曾被聯合國專家確定為不適合人類居住的地區。上世紀80年代,這一帶農民年人均吃糧不足200斤,年人均收入不足200元。
近年來,在當地政府引導和黨員幹部示範帶頭下,頂壇片區的花椒種植面積達5萬多畝。頂壇片區的水土流失防治率達94%,土地石漠化治理率達92%,森林覆蓋率從上世紀70年代初的6.7%上升到現在的70%。
“我承包了80畝花椒地,每年收入6萬多元。”銀洞灣村麻窩組村民胡明忠説。現在,流行在北盤江鎮的新民謠是:“頂壇山高石頭多,栽下花椒千萬棵,大小汽車幾十輛,冰箱彩電電飯鍋。”
作為全國唯一沒有平原支撐的省份,貴州發展“欠賬”較多。按照我國新扶貧標準,目前,貴州省還有農村貧困人口1149萬人,佔全省農村戶籍人口的33.4%。據測算,貴州小康進程大體上落後西部平均水平4年、全國平均水平8年。
貴州省委書記趙克志在日前召開的貴州省經濟工作會議上説:“貴州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任務最艱巨的省份,我們既要看到問題,不掩蓋問題,又要看到好的一面,對發展前景充滿信心。”
對此,貴州提出:按照穩中求進、提速轉型的主基調,轉型跨越,後發趕超,于2020年與全國一起實現全面小康。2012年,貴州經濟保持高位運行,全省生産總值和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速居全國第二,2013年力爭地區生産總值增長16%。
貴州多措並舉加快彌補“發展短板”。按規劃,2013年,貴州將實施扶貧生態移民工程,減少農村貧困人口100萬;從秋季學期起,免除省內中等職業教育在校學生學費,完成40萬戶農村危房改造,新開工城鎮保障性安居工程住房25萬套,竣工8.5萬套。
貴州省代省長陳敏爾説,據有關部門測算,從2013年起,貴州省生産總值年均增速需保持在14%以上,才能確保到2020年與全國同步建成小康社會。貴州在抓住重要戰略機遇期、後發趕超的過程中,將推進經濟增長與居民收入同步提高,實現就業增加、效益提高、資源環境支撐的又好又快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