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今日中國>> 中國要聞
 
科學發展新跨越——深入貫徹落實十八大精神述評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13年02月17日 17時54分   來源:新華社

    新華社北京2月17日電(記者 余曉潔)今天,離2012年11月8日黨的十八大開幕整整過去100天。

    當前,舉國上下深入學習貫徹黨的十八大精神,堅持以科學發展為主題、以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為主線,團結一心,銳意進取,向著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目標奮力前行。

    加快轉型——用好科學發展這把“總鑰匙”

    2012年11月28日,黨的十八大閉幕不到兩周,內蒙古自治區阿拉善舉行生態沙産業高峰論壇。22家企業與當地政府簽訂總投資額為123億元的合作框架協議,治理和開發烏蘭布和沙漠東緣上千平方公里範圍內的不毛之地。

    “我們將沿著‘多采光、少用水、新技術、高效益’的技術路線,開發沙棘、螺旋藻、羊絨等多條産業鏈,走‘沙漠增綠、農牧民增收、企業增效’的良性循環的發展道路。”內蒙古沙草産業協會秘書長郝誠之説。

    舉目神州,現實的國情喜憂參半:

    一方面,經濟總量世界第二;對全球經濟年均貢獻率超過20%。另一方面,人均GDP在世界百名左右徘徊;資源環境壓力巨大;人口多、底子薄、發展不平衡的制約因素仍然存在……

    “問題是時代的聲音。”發展依然是當代中國的主題,是解決一切問題的“總鑰匙”。

    “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繼續推向前進,最根本的是始終把發展作為解決中國一切問題的關鍵,而堅持發展是硬道理的本質要求就是堅持科學發展。”中央黨校教授辛鳴説。

    清華大學國情研究院院長胡鞍鋼認為,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為今後中國發展提供了嶄新機遇,也是確保可持續發展的戰略選擇。

    以人為本——親民在心頭惠民在行動

    數九寒冬,訪貧問苦。沿途不封路、不清場,不鋪紅毯,與群眾坐炕頭、拉家常——

    “消除貧困、改善民生、實現共同富裕,是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對困難群眾,我們要格外關注、格外關愛、格外關心,千方百計幫助他們排憂解難……”

    新一屆中央領導集體一句句鄭重鮮明的政策宣示彰顯著親民惠民的治國方略,一次次深入基層的考察調研詮釋著以人為本的執政理念。

    發展為了人民、發展依靠人民、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因為我們黨,根基在人民,血脈在人民,力量在人民。

    黨的十八大報告145處提到“人民”。每一處,都標注著黨和人民牢不可破的血肉聯絡。報告明確提出:“凡是涉及群眾切身利益的決策都要充分聽取群眾意見,凡是損害群眾利益的做法都要堅決防止和糾正。”

    以人為本,是科學發展觀的核心。執政為民,就要真心為民辦事。

    “以前救護車一響,豬牛羊白養。現在敢看病了。”貴州省鳳岡縣何壩鄉66歲的村民周華祥,切身感受到鄉衛生院條件改善了,小病不出村,醫藥費報銷一部分。

    國際權威醫學雜誌《柳葉刀》評價:中國新醫改強化政府在基本醫療衛生制度中的責任,促進公平性,與構建和諧社會理念相一致。

    2月初,國務院批轉了《關於深化收入分配製度改革的若干意見》,要求各級政府建立統籌協調機制,把落實收入分配政策、增加城鄉居民收入、縮小收入分配差距、規範收入分配秩序納入日常考核。

    這是一份擲地有聲的民生承諾: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就是共産黨人的奮鬥目標!

    統籌城鄉——科學發展新階段

    蛇年春節,孫承強結束了6年“候鳥式”遷徙,和父母妻兒過了個團圓年。

    小孫打工的廣東大洋電機公司在湖北孝昌新建分公司,正好在他老家。小孫申調分公司,背井離鄉的日子畫上了句號。

    一個小孫不再遷徙了,千萬個小孫節後還要從故鄉奔向城鎮。

    在中國,2億農民工“候鳥式”流動,就業在城市戶籍在農村,自己在城市親人在農村,遠沒有穿上就業、教育、住房、養老等“市民衣服”。

    中央農村工作領導小組副組長陳錫文認為,經過改革開放30多年的發展,我們到了這樣一個新的發展階段,不統籌城鄉發展,就像“瘸子”走路。

    “‘十二五’期間,縮小城鄉收入差距、完善農村經濟體制機制等均面臨不少挑戰,促進城鄉統籌仍是實現科學發展的一項重大任務。”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韓俊説。

    十八大報告提出,城鄉發展一體化是解決“三農”問題的根本途徑。要加大統籌城鄉發展力度,促進城鄉共同繁榮。

    浙江嘉興市永紅村劉阿玉做了幾十年的“農民”,剛剛換了新戶口成為“居民”。

    截至目前,全國已有10多個省份開始“試水”戶籍制度改革。各地在戶改試驗中大力推進公共服務向農村延伸,逐步實現城鄉居民公平地享有學有所教、勞有所得、病有所醫、老有所養、住有所居等權利。

    “圍繞提高城鎮化質量,因勢利導趨利避害,積極引導城鎮化健康發展。”2012年歲末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釋放出城鎮化信號。

    “城鎮化,核心是人的城鎮化,關鍵是提高城鎮化質量。”民建中央副主席辜勝阻説,“城鎮化是中國下一個10年的最大機遇。城鎮化過程中要堅持集約、智慧、綠色發展方針,謹防有城市無産業、有速度無質量和大城市病。”

    統籌城鄉,科學發展,最終是要讓進城者能安居樂業,實現安居夢、創業夢和市民夢“三大夢想”。

    美麗中國——把生態文明做成發展增量

    2013年元月,北京市民被“霾伏”了20多天。華北、華東不少省份飽受霧霾困擾,部分地區能見度不足百米。

    公務用車和社會車輛單雙號行駛;重點工礦企業臨時限産限排;改善供應油品質量……各地政府紛紛採取“非常”措施,尋求“突圍”。

    小小霧霾,去之者難。從“求溫飽”到“盼環保”、從“謀生計”到“要藍天”,人民對發展質量、生存環境的關注度越來越高。

    十八大報告首次提出把生態文明建設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經濟、政治、文化、社會建設各方面和全過程,努力建設美麗中國,實現中華民族永續發展。

    “五位一體”是把脈國際國內大勢、繼續贏得發展主動權的重要部署,是對人民群眾美好生活新期待的響亮回答。新的總體佈局提出後,在神州大地吹響建設美麗中國的“集結號”。

    ——目前,我國已有15個省(區、市)開展了生態省建設,13個省頒布生態省建設規劃綱要,1000多個縣(市、區)開展了生態縣建設。

    ——在杭州,6萬輛公共自行車穿梭在大街小巷。美國《大西洋》月刊説:自行車的“復興”是中國社會轉型的象徵。

    ——“唯有清水潤津門。”天津市投入近百億元,實施“清水工程”。只有金山銀山,沒有綠水青山,談不上宜居城市。

    ——在內蒙古興安盟白狼鎮,藍天之下,林海雪原,眺望長空,無比通透。以前不絕於耳的伐木聲消失了,伐木工成了護林員。

    “良好生態是‘動力源’,也是‘約束棒’。不加‘約束’的發展不可持續。正確處理‘約束’和發展的關係,經濟質量才會邁上新臺階。”浙江省省長李強説。

    “生態文明建設的內涵豐富,包括集約高效的經濟空間、山清水秀的生態空間、舒心安寧的生活空間、公平正義的社會空間和樂觀從容的心理空間,最終達到全體國民的體面勞動、起居安適與尊嚴生活。”中科院可持續發展戰略研究組組長牛文元説。

    看長遠、算大賬,換角度、尋機遇。秉持科學發展,完全可以把“五位一體”做成加法,將生態文明做成增量。

    百日飛逝,我們迎來了嶄新的癸巳蛇年。這是全面貫徹落實黨的十八精神的開局之年,也是實施“十二五”規劃承前啟後的關鍵一年。

    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挂雲帆濟滄海。“中國號”巨輪正揚起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之帆,乘科學發展的東風,向著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宏偉目標破浪前行。

 
 
 相關鏈結
· 謝旭人:貫徹落實十八大精神 推進財政發展改革
· 糧食局召開青年幹部貫徹黨的十八大精神座談會
· 央行:貫徹十八大精神 推動貨幣發行工作向前發展
· 黃奇帆:以十八大精神為指引 加快服務型政府建設
 圖片圖表
 欄目推薦
領導活動 人事任免 網上直播 在線訪談 政務要聞 執法監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規 央企在線 新聞發佈 應急管理 服務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