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今日中國>> 中國要聞
 
新聞分析:監督公車私用不能只靠老人孩子和微博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13年03月03日 15時23分   來源:新華社

    新華社北京3月3日電(記者 南辰)最近,網民在微博上隨手拍照監督公車私用的舉動直接推動地方一些開制式公務車、執法車“私奔”的幹部迅速遭到處理。而一名北京小學生看到很多家長開公車接送同學,便建議將公車車牌涂成紅色,以便於大家監督,此建議一齣,各界叫好聲也一片。

    長期以來,在公車改革艱難前行的同時,中國民間對公車的監督力量一直存在。例如,廣州市就有一位經常在大街上拍照檢舉公車私用的老人叫區少坤,被市民親切地稱為“區伯”。而微博近年來的興起,為百姓、微博達人監督公車“私奔”提供了更為方便的自媒體平臺。

    然而,值得深思的是,對公車私用的監督不能只靠老人、孩子和微博,作為公車改革重要的組成部分,有關部門應當回應民意期待,及時公佈公車數量和年支出總數,並出臺更嚴格的制度上的保障,例如推廣公務車貼或公務車專用標示、牌照,確保每一輛公車都運行在陽光下、監督下。

    在民意的推動下,中國的公車改革已經艱難地逆水行舟十多年。然而,全國現在到底有多少輛公車?每年買車、修車花了多少錢?這些數字,至今還是一個謎。這必然導致外界對公車的監督是零零散散、隨機和挂一漏萬的。

    記者認為,公車數量不是國家機密,更不是部門“隱私”,予以公開才是公車改革深入進行的前提和基礎,這也是創造條件,讓人民監督公車使用的必然選擇。

    一直關注公車改革的葉青曾在2012年兩會對記者透露,他看到的一份權威調查報告稱,“全國的公車大致是230萬輛,開支在1500億元到2000億元之間”。這個報告中幾個例子讓葉青目瞪口呆:有一部公車一年的維修花了10萬元錢,有一部車一年換了40個輪胎。

    據介紹,這個報告中觸目驚心的數字還包括:社會轎車每萬公里運輸成本是0.82萬元,而機關公務轎車則高達3萬元以上。

    其實公車改革進行這麼多年,各界一直在呼籲有關部門公開詳細數據,但一直沒有進展。公開數量是推動公車改革深入進行的一個前提和基礎,也會為民眾和制度監督公車提供保障。

    公車花的是納稅人的錢,就應該給納稅人一個公開、明白的信息。對於公車改革,首先要公開公車數量。此外,還要公開維修、保養、油耗等開支。如此,外界監督才不是“空對空”。

    記者認為,按照保密法和國務院信息公開條例,公車數字應不屬於保密內容。不涉及國家安全部門的公車數量完全應該向社會公佈。

    值得注意的是,推行公車改革目的是監督“公車腐敗”,降低公車成本,而現在許多地方的公車管理辦法,還是局限于自我監督和上級監督。專家建議,如果在公車管理中引入媒體監督和群眾監督概念,效果會好得多。這將為今後公車總量削減以及公車平均運行費用降低創造更加有利的外部監督環境。

    此外,應建立剛性財政預算約束的公車管理體系。以預算管理實現總量控制,把公車管理納入公共財政體制。嚴控公車購置數量、購置金額。尤其要堅持減少配置總量、降低配備標準,深入開展公務用車情況專項清理。全面掌握黨政機關和行政事業單位的公車數量、車輛結構、經費支出、公車使用和超編超標配車等情況,為公車改革提供依據。

    記者認為,還應該儘快出臺全國統一的公車改革指導性文件,明確各地區、各級別的補貼檔次,切忌把公車改革當作福利分配;同時,明確原有公車處理方法,防止國有資産流失。在必須更換公務車時,堅決按照採購規定使用研發投入到位、掌握自主知識産權、價格更低、維修保養成本更低的自主品牌汽車。

    國務院機關事務管理局有關負責人曾經公開表示,“要對公車私用行為實行‘零容忍’”。這位負責人指出,“公車私用不僅與黨和國家有關規定相背離,會大大增加車輛的運行成本,還嚴重影響到黨和政府的形象、黨群幹群關係,這一問題不容忽視,必須從思想上引起高度重視。”這位負責人同時要求各地強化日常監督,建立內外並舉的監督機制,公佈監督電話,廣泛動員群眾,使公車私用行為無處藏身、廣受監督。

    記者認為,當前,急需公佈全國公車數量和經費支出總數,並推廣公務車貼等低成本、便捷易行的公車監督標示,給外界監督公車私用創造條件。有關部門應重視微博等網絡舉報公車私用的信息渠道,做到及時受理、準確核實、嚴肅查處。抓住落實中央八項規定帶來的改革東風,果斷深入推進公車改革,讓公車私用成為老鼠過街人人喊打的行為,為“車輪上的改革”大腳踩下油門。

 
 
 相關鏈結
· 新聞分析:12年我國跨境資金流動呈現出哪些特點
· 新聞分析:1月債市發行量大幅增加 結構不斷優化
· 新聞分析:中海油成功收購尼克森公司五大看點
· 新聞分析:刷卡手續費下調超過20%對行業影響幾何
· 新聞分析:2013年油價首次上漲對民生影響多大?
· 新聞分析:"黃金期"之後機械行業如何尋求新突破
 圖片圖表
 欄目推薦
領導活動 人事任免 網上直播 在線訪談 政務要聞 執法監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規 央企在線 新聞發佈 應急管理 服務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