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北京3月14日電(新華社記者 梅永存、涂洪長、許雪毅)作為海峽西岸經濟區的主體省份,福建近年來的發展迎來了多重“利好”。站在新的起點上,福建將如何揚長避短,更上層樓?生態、海洋、對臺等優勢如何進一步提升?新華社記者專訪了全國人大代表,福建省委書記、省人大常委會主任尤權。
福建特徵鮮明 優勢明顯
記者:您到福建工作了近三個月,對福建印象比較深的是什麼?
尤權:我來福建工作這段時間主要是做一些調查研究,盡可能地熟悉情況,虛心地向福建的幹部群眾學習。我把九個設區市和平潭綜合實驗區走了一遍,只能算是“走馬觀花”,但也有許多感受。概括起來,首先是生態環境好。福建森林覆蓋率連續多年居全國首位,是保持水、大氣、生態環境全優的省份。其次是山海兼備。福建是海洋大省,同時山區面積也很大。第三是人文底蘊深厚。早在5000年前就有先人在閩江流域創造了曇石山文化。近代史上福建的地位和影響舉足輕重。福建還是一塊紅色的土地,全省老區縣(市、區)達67個,其中原中央蘇區縣22個。第四是閩臺淵源流長。此外,福建還是全國重點僑鄉。
記者:剛才您介紹了福建的一些特點,那麼這些特點如何轉化為發展的優勢?
尤權:這正是我到福建工作後一直思考的問題。特點是潛在的優勢,關鍵是如何使之變為現實。福建近年來基礎設施已經有了很大改善,一些先進水平的産業落戶福建,經濟實力有了較大增強,具備了加快發展的條件。
福建發展必須揚長避短,發揮特殊優勢。比如生態優勢。現在中央把生態文明建設提到一個新高度,人民群眾對環境質量的要求越來越高。福建要加快實現經濟發展的“綠色轉型”,做好生態這篇大文章。
又如對臺優勢。近年來,閩臺經貿合作取得了豐碩成果,五年累計實際利用台資58億美元,對台貿易額482億美元。隨著ECFA後續協商進程加快,閩臺在深化産業對接,擴大貿易規模,加強基層互動,密切人員往來等方面,都還有大的潛力可挖。
再如港口方面。福建深水岸線資源居全國首位,其中可建20萬至50萬噸級超大型泊位的深水岸線47公里。我們必須加強岸線資源的統籌整合,深入實施“大港口、大通道、大物流”發展戰略,加快形成廈門、福州、湄洲灣三大港及港區之間合理分工、優勢互補的新格局。
再説海洋。除港口物流外,福建的海洋漁業、海上交通運輸、濱海旅遊、船舶修造、海洋工程等産業都有一定基礎,但規模還不夠大、質量也不高。如何加快海洋傳統産業升級,加快海洋新興産業發展,如何實現科技興海,完善海洋開發與保護的機制等等,都是大的文章。
還有民間資本。據估計,僅省內的民間資本存量就不少於1.2萬億元,相當於2012年末全省金融機構人民幣存款餘額的50%。現在利用外資增長乏力,正是我們爭取閩商回歸、吸引民間投資的大好時機。
還有一點非常重要。近年來,黨中央、國務院支持福建發展的力度加大,相繼頒布實施了《海峽西岸經濟區發展規劃》《平潭綜合實驗區總體發展規劃》《廈門市深化兩岸交流綜合配套改革試驗總體方案》《福建海峽藍色經濟試驗區發展規劃》和《福建省泉州市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綜合改革試驗區總體方案》,國家各部委也出臺了一系列含金量很高的支持政策。一大批實力雄厚的央企進入福建。可以説,福建發展迎來了難得的歷史機遇。
要更加注重發展的質量和效益,更加注重用改革的思路解決發展中的問題
記者:您對福建今後的發展有什麼思路和舉措?
尤權:歷屆省委為福建發展打下了良好基礎。只要我們認真貫徹中央的部署要求,創造性地發揮優勢、挖掘潛力、拓展空間,我相信,福建一定可以發展得更快更好些。首先,要保持一個比全國平均水平更高一些的發展速度,儘快在人均GDP上趕上東部地區平均水平。與此同時,要更加重視質量與效益,重視在全局中的功能與作用。必須把速度與效益有機統一起來。總的是全面實施中央批准的“三規劃兩方案”,堅持新型工業化、城鎮化、信息化和農業現代化同步發展,堅持産業群、城市群、港口群聯動推進,走出一條生産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文明發展新路子。
福建的發展得益於改革開放,是改革開放解放了生産力,使人的觀念大大轉變。時至今日,改革已進入深水區,難度越來越大,並且涉及到一些利益格局的調整。但是,我們要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目標,還是要通過深化改革,用改革的思路去解決發展中遇到的問題。當然,深化改革需要頂層設計,統籌兼顧,突出重點,逐步推進。在中央的總體部署之下,地方應當大膽試、大膽闖,有敢為人先的精神。
今年重點是抓好以下幾個方面:一是加快産業發展。一方面調整存量,加大技改力度,改造提升傳統産業;另一方面優化增量,大力培育戰略性新興産業、加快發展現代服務業和海洋經濟。二是提高城鎮化質量。突出規劃引領,重視産業支撐,重視綠色、智慧、集約,重視研究和解決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問題,把生態文明理念融入城鎮化全過程。三是更加有力地保障和改善民生。在保基本、保重點上下功夫,繼續集中財力,辦好惠民實事,注意做好增收富民、政策利民、維穩安民、實事便民等工作,讓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人民群眾。四是持續推進生態省建設。重點是做好水土流失治理、造林綠化、節能減排、重點流域整治、環境污染防治等工作。五是進一步釋放改革紅利。核心問題是處理好政府和市場的關係。其基點是真正讓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基礎性作用。要深化行政審批制度改革,進一步轉變政府職能。要深入推進收入分配、金融、醫藥衛生、科技、教育、文化以及城鄉統籌等改革。
要有創業激情,更要有實幹精神
記者:您曾在黑龍江生産建設兵團當了六年多知青,在北京一機廠當了四年多工人,大學畢業後在高校任教,後來長期在國務院工作,這些經歷對您的從政生涯有何影響?
尤權:上山下鄉,是我們這一代人的共同記憶。雖然理想與現實總有距離,但是那時所經歷的磨煉,卻是一生中不可多得的財富。它使我對中國最基層的經濟社會生活狀況有了直接的認識,對老百姓的所想所求有了切身的感受。我走上領導崗位以後,這些烙印始終刻在身上,無論想問題還是辦事情,都始終不敢脫離基層實際,始終不敢忘了人民群眾。後來到國務院機關工作。這十多年,我國經濟快速發展,社會急速轉型,同時又遭受國際金融危機等一系列挑戰。我參與了國家有關宏觀政策和區域發展戰略的研究制定,負責聯絡發展改革、財稅、金融、電力、安全生産等方面的工作,這使我更多地思考宏觀層面的問題。我覺得,只有和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同時緊密結合福建實際,才能創造性地貫徹落實好中央的決策部署,在服務黨和國家工作大局中,更好地促進福建各項事業持續健康發展。
記者:有人用“平實”兩字來評價您的做事風格,您是否同意這樣的評價?
尤權:對一個政黨、一個民族、一個人來講,要實現遠大夢想和目標,必須腳踏實地、求真務實。我一直認為,做人要誠實,幹事要紮實,不要圖名,不要圖利,不要謀官,不要浮躁。作為一名領導幹部,一方面要有幹事創業的熱情和激情,用福建話講就是“敢拼會贏”,也就是奮發有為,銳意進取,想幹事、真幹事、幹成事。另一方面要牢記“空談誤國、實幹興邦”,樹立“功成不必在我任”的理念,弘揚“滴水穿石”精神,多做打基礎、利長遠的事,一任接著一任幹,一張藍圖繪到底,從而創造出經得起實踐、人民、歷史檢驗的成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