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外貿正在重重困難中努力構建競爭新優勢。國際市場佈局進一步優化,對新興市場和發展中國家進出口比重提高;國內進出口區域佈局也進一步優化。
來自商務部的最新數據顯示,2012年我國對歐盟、美國、日本、香港四個傳統市場進出口占我國進出口比重為44%,比2007年的50.2%下降了6.2個百分點。同期,我國對新興市場和發展中國家進出口快速增長,佔我進出口的比重提高6.2個百分點。其中,與巴西、俄羅斯、印度和南非等金磚四國的進出口額分別增長了188.5%、83%、72%和327%。
“國際市場佈局的變化,主要是受國際金融危機影響,發達市場進出口受到一定衝擊。對新興市場進出口的快速增長,彌補了發達國家外貿增長乏力帶來的缺口。”商務部研究院院長霍建國説。
北京大學中國戰略研究中心副主任姚同欣認為,對新興市場進出口比重的提高,既可以挖掘我國外貿增長潛力,降低世界經濟波動對我國外貿和經濟增長的影響;還可以推動我國自主品牌建設。以往出口發達國家以貼牌生産為主,而出口發展中國家的産品則多以自主品牌呈現,“通過開拓新興市場,我國形成了中興、華為、長城汽車等有一定國際影響力的品牌。”姚同欣説。
支持中西部地區承接國際和東部地區産業轉移,加快中西部地區的外貿發展。2012年,中西部地區進出口占全國的比重為13.1%,比2007年提高4.6個百分點,其中出口占14.3%,提高5.4個百分點。
這主要得益於産業向中西部梯度轉移。一方面,産業的轉移可以促進我國區域經濟均衡增長;另一方面,中西部資源就地轉化可以減少遠距離輸送帶來的能源、資源損耗。
此外,我國貨物貿易方式結構也明顯改善。服務進出口保持平穩增長態勢,服務進出口總額躍居世界第三位。2012年,服務進出口總額達4705.8億美元,比上年增長12.3%,比2007年的2509億美元增長87.6%。
霍建國認為,人民幣持續升值,原材料和勞動力成本上升等,使“中國製造”的價格優勢有所削弱,這提醒我們,構建新的競爭優勢還需付出艱苦努力,特別是在技術水平和創新能力方面仍需大力提升,在品牌和服務方面需要持之以恒。(記者王珂、劉先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