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今日中國>> 中國要聞
 
農業部農村經濟研究中心:"空心村"問題如何破解?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13年06月02日 08時18分   來源:人民日報

    空心化已成中西部農村的普遍現象

    記者:“空心村”在我國鄉村是否已成為普遍現象?

    劉洋:當前所講的“空心村”,主要包含兩個層面的含義。一是外在景觀層面的“空心”,即村莊用地“外擴內空”、農村住宅“人走屋空”的現象,這主要牽涉到農村的土地利用、住宅規劃等問題。第二是內在資源層面的“空心”,即農村勞動力、農村資金等流動到城市,由此造成了農村資源匱乏、農業生産蕭條、公共事業衰敗等景象。這兩個層面是相互聯絡的,但內在資源的“空心”影響更為深遠,從這個意義上講,當前我們關注的“空心村”現象是一種工業化、城鎮化快速推進下的傳統農村衰敗的景象。

    關於“空心村”的數量,還沒有具體的統計數字。中科院地理資源所有一個測算,全國空心村綜合整治增地潛力約為1.14億畝,估計傳統農區的1/4—1/3有空心化的問題。如果從內在資源的“空心”角度來講,這個數字還要大些,2012年全國外出農民工總量有1.6億多。因此,從資源的角度上講,可以説村莊空心化已成為我國中西部農村普遍存在的現象。

    記者:從您的研究來看,哪些因素導致了“空心村”的形成?

    劉洋:“空心村”的出現有兩個大的背景:一是工業化和城鎮化快速推進,二是傳統的城鄉二元社會經濟結構。造成外在景觀“空心”的原因主要有村莊建設規劃體制欠缺、土地使用管理制度不完善、缺乏對農民違規建房的有效監管等。造成內在資源“空心”的主要原因還是農村的農業産業發展不足,對農業的支持保護力度不夠。

    記者:“空心村”給中國鄉村發展帶來哪些問題?

    劉洋:農村“空心化”本身就是對鄉村發展的危害,造成了村莊土地資源的浪費,鄉村發展缺乏人才活力等,但從長遠來看,危害更為深遠,一是農業從事人員素質下降,危害到國家糧食安全;二是資源外流可能加劇城鄉二元結構,危害中國經濟的長遠發展;三是留守人群帶來很多問題,影響農村社會穩定;四是由於缺乏人才繼承,鄉村傳統文化衰敗,影響國家的文化振興。

    讓生活有意義、生産有價值,仍有不少新生代農民工願意回村

    記者:那麼,應當如何破解這一難題?

    劉洋:要破解空心村的問題,核心是要培育出真正在村的“人”。村莊有了人氣,資源才能回流。今年的一號文件提出培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我覺得尤其是要把青年農民培育成新型職業農民,使其收入多於至少等於外出打工農戶。我們曾經針對80後、90後的農民工進行問卷調查,結果顯示即使是新生代農民工,仍然有31.4%願意回到農村從事農業。

    圍繞這個目標,政府可以對從事農業的青年農民進行政策引導和資金扶持,尤其注意拓展農業的多功能性,發展休閒觀光農業,發展生態旅遊農業,以提高農業收入。其次,健全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加大投入改善水利、道路、信息網絡等公共基礎設施,為在村農戶的農業生産和村莊生活提供便利。最後,發展鄉村傳統文化,使在村農民感到生活有意義,生産有價值,這樣才能長久破解農村空心化的現象。

    記者:國外有哪些經驗值得借鑒?

    劉洋:國外沒有“空心村”的概念,但也有類似的空心化現象,從經濟上講,這也是工業化城市化發展過程中勞動力、資金等資源自由配置的結果。在國外,有學者研究就發現,美國中部農村人口增長緩慢、技術人才匱乏,出現了農村勞動力和技術的“空心化”;但是之所以沒有産生大的影響,主要是他們對農業的支持保護力度很大,使農村不至於衰敗和蕭條,這也有政治上的考慮。而在一些發展中國家,例如巴西、印度等,不僅農村衰敗嚴重,出現“空心化”,而且城市中也形成了貧民窟,這些都提醒我們要重視農村中的農業産業發展,才不至於跌入“中等收入陷阱”。 

 
 
 相關鏈結
· 往昔“空心村” 如今致富忙
 圖片圖表
 欄目推薦
領導活動 人事任免 網上直播 在線訪談 政務要聞 執法監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規 央企在線 新聞發佈 應急管理 服務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