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9日晚,青海270名高校畢業生坐上西寧到格爾木的列車,他們將在青海鹽湖股份公司參加上崗培訓。這標誌著青海省未就業大中專畢業生專項就業培訓工程全面啟動。該省3萬名未就業大學生將通過培訓工程提高能力素質與職業技能,更好地與市場對接。
資料顯示,今年我國高校畢業生達到699萬人,創歷史新高,就業壓力加大,結構性矛盾十分突出。國務院辦公廳日前發出關於做好2013年全國普通高等學校畢業生就業工作的通知,各省出臺實施細則,積極創新舉措力促大學生就業。
拓寬畢業生就業渠道
如何適應新的就業形勢和特點,進一步細化和完善促進高校畢業生就業創業的政策措施,各地做出了積極探索。
廣東近日明確,在政府投資和重大建設項目審批時,要在可行性研究報告中細化就業影響評估的相關內容,將新增就業崗位作為政府投資項目的重要考慮因素。
北京提出,高校畢業生到中小微企業就業,各級公共就業和人才服務機構要按規定為其提供人事檔案託管服務,在專業技術職稱評定、科研項目經費申請、科研成果或榮譽稱號申報等方面,將享受與國有企事業單位同類人員同等待遇。
天津今年開始實施“實習生儲備雙百計劃”。天津市人力社保局將組織市內外百所職業院校與本市百家重點缺工企業對接,使學校成為企業人力資源儲備基地,企業成為學校學生實習教學基地。每年儲備實習生10萬人,實習後轉化為企業用工的比例達到30%以上。“雙百計劃”職業院校一次性向認定的重點缺工企業輸入實習人員50人以上,且穩定實習滿3個月的,按照每人1500元的標準,給予獎勵。3個月後繼續在該企業實習的,每滿1個月按照每人每月500元標準增加獎勵,獎勵金額最高不超過3000元。
就業求職補貼“真金白銀”
國辦通知提出,從2013年起,對享受城鄉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家庭的畢業年度內高校畢業生,可給予一次性求職補貼。為促進高校畢業生就業,各地拿出了真金白銀。
今年起,江蘇省不僅對低保家庭畢業生發放一次性求職補貼,還給吸納困難家庭畢業生的企業發放一次性就業補貼,以“雙補”形式提高畢業生的就業率。
在遼寧,凡是到縣屬鄉鎮、村工作,且服務期限滿2年以上的高校畢業生,其在校期間申領國家助學貸款利息按高校隸屬關係由同級財政負擔,本金由省財政和服務所在市、縣財政按4:4:2的比例代為償還;工作滿4年,其學費由政府一次性返還,所需經費由省財政和服務所在地市、縣財政按4:4:2的比例分擔。
吉林規定,高校畢業生到見習基地見習,基本生活補助費由不低於原當地最低工資標準,提高到不低於當地最低工資標準的160%。
廣東出臺的新措施對高校畢業生自主創業提供了最大力度的支持。自主創業資金不足的,可申請最高10萬元的小額擔保貸款,多人組織起來創業的,總額最高200萬元的額度實行“捆綁式”貸款,除國家限制的行業外都可給予財政貼息。
另外,在廣東,創業者還可以獲得成功創業資助和優秀創業項目資助。領取營業執照正常經營6個月以上的,給予5000元左右的一次性創業資助;經相關部門評選出的優秀創業項目,可給予5萬—20萬元的一次性資助。
北京提出,持《就業失業登記證》並具有自主創業證明的高校畢業生,從事個體經營的,3年內按每戶每年8000元為限額依次扣減當年實際應繳納的營業稅、城市維護建設稅、教育費附加和個人所得稅。
政策落實仍需加力
高校畢業生“就業難”,與此同時,卻是許多企業被“招工難”問題所困擾。一邊是人才過剩,一邊是招不到人,兩難並存,讓人對今年的就業狀況難以樂觀。
中西部的一些地方則為找不到人才煩惱。湖北襄陽就出臺系列政策“搶人”。襄陽市近日發佈的《關於鼓勵和支持大學生來襄陽創業就業的若干意見》顯示,全日制普通高校在校生和畢業5年以內的大學生,凡具有學士學位,到襄陽的企業就業或自主創業,均可享受由政府直接發放到個人的每月500元生活補貼和200元租房補貼,時間最長可達3年。
就業難,除了就業總量增加外,國辦通知中也指出了其它方面的原因。比如,有的政策尚未落實到位,或政策效應尚未得到充分發揮。
為此,國辦通知要求,各地區、各有關部門要抓緊對高校畢業生就業政策落實情況組織一次集中檢查,逐項督促落實。對尚未制定具體實施辦法的,要抓緊研究制定,儘快實施,並跟蹤了解落實情況;對其中門檻高、手續複雜的,要本著盡可能方便高校畢業生享受政策的原則,制定簡便易行的操作流程,切實降低門檻、簡化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