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力爭使秸稈綜合利用率超過80%,主要出路是五料化:肥料化、飼料化、原料化、基料化、燃料化。
收儲運體系不完善成為秸稈綜合利用的最大制約因素。建議健全稅費、信貸、土地等優惠政策,推進産業化進程
要把秸稈看作資源而非廢棄物,現有政策難以形成合力
記者:每年“三夏”時節,秸稈焚燒與禁燒都會成為人們關注的話題,您怎麼看待我國的秸稈綜合利用?
王久臣:農業部農業生態與資源保護總站近期組織有關專家對全國秸稈綜合利用進展情況進行了全面系統評估。根據評估報告,2012年我國主要秸稈總産量為9.2億噸,可收集量為7.9億噸,利用量為5.8億噸,綜合利用率達到74.1%,較2008年提高了5.4個百分點。我們的目標是到2015年力爭使秸稈綜合利用率超過80%。關於秸稈的綜合利用,主要出路是五料化——肥料化、飼料化、原料化、基料化、燃料化。
記者:目前秸稈的綜合利用還面臨哪些問題?
王久臣:秸稈大規模綜合利用的關鍵是能否進行粉碎還田或打捆收集,但由於政府投入引導不足,加之受秸稈收穫時間緊、勞動力缺乏等因素影響,很難對秸稈進行有效收集和利用,導致很多相關産業不能快速發展。
對秸稈的綜合利用來説,最大的制約因素就是收儲運體系不完善。秸稈分散、體積大、密度較低,缺乏配套的收集、運輸機械設施,尤其是在糧食主産省,秸稈量大,茬口時間緊,勞動力少,收割以後難以及時清理,收集儲運成本較高,加之服務體系尚未建立,服務市場難以形成,制約了秸稈綜合利用的發展。同時秸稈收集機械價格較高,一次性投資大,季節性強,作業時間短,機械利用率低,影響了農民購機的積極性。
此外,現有政策難以形成合力,缺乏針對秸稈多種類、多途徑利用的綜合性政策支持。目前的政策主要是圍繞秸稈綜合利用産品,對生産企業給予支持,在秸稈收儲運、終端産品應用等薄弱環節缺乏相應的政策措施,不利於形成完整的産業鏈。
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推動以市場為導向的秸稈産業化發展
記者:您認為今後應從哪些方面促進秸稈的綜合利用?
王久臣:實現秸稈商品化,推進秸稈綜合利用産業化發展,最重要的前提就是要將秸稈資源收集儲存起來,才能保障利用環節的資源供給,保證秸稈資源的有效利用。建議統籌考慮秸稈收、儲、運、用各環節的支持方式,按照秸稈産地合理區域半徑的就近就地利用原則,降低收儲運輸成本,建立健全政府推動、秸稈利用企業和收儲組織為軸心、經紀人參與、市場化運作的秸稈收儲運體系。
針對資金投入不足和激勵政策不夠的問題,建議健全秸稈綜合利用的稅費、信貸、土地等優惠政策。儘快設立秸稈綜合利用專項資金,形成以財政投入為導向,企業、農戶投入為主體,多層次、多渠道、多元化的投資機制。秸稈綜合利用量大面廣,僅憑地方投入很難取得很好成效。還要健全秸稈作為原料的價格形成機制,加強技術研發推廣。目前,農業部正在與國家開發銀行合作,利用金融資金支持秸稈綜合利用。
最重要的,還是推動産業化發展。我國目前秸稈綜合利用産業化成本高,市場風險大,建議以市場為導向,將秸稈收集與生態種養、秸稈能源化和秸稈原料化有機銜接,推進專業化生産、一體化經營、社會化服務。
記者:國外對秸稈的綜合利用情況如何?有哪些是值得我們借鑒的?
王久臣:國外秸稈綜合利用方式主要有直接還田、養畜和能源化利用等。如日本秸稈利用方式主要為直接還田(68%)和養牛(10.5%);美國秸稈主要用於還田,平均每公頃還田(包括殘茬)在1.7噸以上;丹麥秸稈主要用於直燃發電,已建成130多家秸稈發電廠。
近年來,為應對國際能源供需矛盾、全球氣候變化等挑戰,越來越多的國家將秸稈能源化利用作為國家的重要戰略,研究方向朝著液體燃料、氣體燃料和生物炭等能源化利用方式轉變。纖維素酶技術取得顯著進展,每加侖總生産成本從約6美元降低到2.25美元;研究開發了酸預處理、NaOH預處理技術、氨預處理技術、汽爆等預處理技術等。歐洲沼氣産業發展迅速,主要以畜禽糞便、秸稈等混合物為原料,採用熱電聯産的利用方式。英國、美國等國已經開展了與生物炭有關的大量系統深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