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家圍是粵北東源縣一個千年客家風情古村,全村只有200人,但今年上半年接待了18萬遊客,旅遊總收入超過300萬元。自列為廣東第一批旅遊扶貧項目後,蘇家圍安置了500多人就業,全村人均純收入由10年前的1600元增長到目前的8500元。
2002年,廣東實施“旅遊扶貧”行動,以開發、挖掘貧困地區旅遊資源為切入點,集中資金扶持16個貧困縣。截至2012年,全省共投入扶貧資金5.1億元,扶持的重點項目共10批695個,覆蓋全省包括16個貧困縣市在內的90個欠發達山區縣。
廣東努力探索旅遊扶貧新思路、新模式,從前期注重均衡扶貧逐步轉為點面結合、選擇重點項目予以支持,並引入市場與競爭機制,放大扶貧資金效益。2008年起,省旅遊局開始對旅遊扶貧項目貸款給予貼息;2009至2011年,以專家現場評審的競爭性分配方式對欠發達地區的大型旅遊項目進行重點扶持;2010年,省旅遊局為推動鄉村遊發展,在粵東西北地區遴選出155個當地農戶自主開發的農家樂給予資金扶持。
廣東旅遊扶貧資金大多用於項目啟動或投向為景區配套的基礎設施建設,這既為貧困地區的政府“雪中送炭”,又為投資旅遊項目的企業“排憂解難”。10年來,在旅遊扶貧資金的帶動下,全省交通部門協助旅遊扶貧項目所在地道路建設490條共計7600多公里;全省旅遊扶貧項目所在地吸引外資、僑資、民資開發旅遊項目協議資金共1412億元。
開發一處景區,致富一方百姓。廣東旅遊扶貧以投入少、見效快、返貧率低、帶動作用大顯示出巨大的經濟與社會效益,同時還促進了貧困地區轉變發展思路。他們以綠色GDP為目標,一方面嚴控高能耗、污染環境的招商項目;另一方面,把對旅遊資源、景點的開發作為重點工程,深度挖掘山水生態文化旅遊資源優勢。借助旅遊扶貧,廣東山區貧困縣加快了新農村建設,周邊村容村貌煥然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