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今日中國>> 中國要聞
 
新疆生産建設兵團:農墾戰士繪就天山南北綠色畫卷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13年09月17日 10時32分   來源:新華社

農墾戰士繪就天山南北綠色畫卷 

    新華社烏魯木齊9月17日電(記者曹曙光、蔡國棟)新疆生産建設兵團組建近60年來,在天山南北浩瀚的沙漠邊緣和茫茫的荒漠戈壁上,墾荒地,建水庫,治沙漠,植樹造林,使農田林網化,山川披綠裝,築起了一道道生態屏障,被譽為守衛國土和改善生態的“雙衛士”。

    秋天來到了天山南北,山野間披錦挂繡:黃了發的玉米,咧開嘴的棉花,戴著金冠的向日葵,直指蒼穹的穿天楊,都在颯颯的秋風中搖擺歡舞。

    經過近60年的艱苦奮鬥,新疆生産建設兵團共開墾荒地近700萬公頃,林地近90萬公頃,牧草地210多萬公頃,建大小水庫125座,修建輸水幹渠總長度達8600多公里,已擁有森林資源2970萬畝,80%以上農田得到林網保護。

    以農業為主的新疆生産建設兵團長期以來注重節水工作,隨著農業科技的不斷進步,節水效果越來越顯著。記者近日在位於伊犁河谷的第四師67團田間地頭、葡萄園裏、水渠旁邊,目睹了我國從以色列引進的先進的節水技術。

    67團副團長張建國介紹,全團場共有14.4萬畝農田。過去靠渠水澆地,每畝需用水600-800立方,畝産小麥300公斤左右,畝産棉花250公斤左右。從1996年起採用噴灌澆地,雖然小麥和棉花的畝産量與渠水澆地時差不多,但每畝可節水20%。從2006年起採用滴灌澆地,每畝僅需用水200多立方,還可以根據不同農作物的需求,將水和各種肥料通過滴灌直接輸送到農作物根部,從而大大提高了水肥利用率,可使小麥平均畝産達550公斤,最高可達620公斤;可使棉花平均畝産達320公斤,最高可達400多公斤。種植經濟作物甜菜,每畝純收入可提高1倍。

    記者在田間看到,滴灌的毛管在無水時是黑色的癟狀塑料管,長長地鋪在農作物行距間,地下則埋著輸水管道;何時供水,供多少水肥,都可用電腦操控。

    節水高效生態農業不僅繪就了秀麗山川,也使67團這個緊靠邊境、少數民族職工佔三分之一、曾經長期貧困的團場開始脫貧致富,預計今年職工人均年純收入可達1.2萬元。

    有“中國軍墾第一城”之稱的石河子市,“城在林中、人行樹下”。在第八師所屬的天富南熱電有限公司,公司紀委書記龐曉東向記者介紹,二期工程正在建設兩台33萬千瓦發電機組,將採用新技術,變用水冷卻為用風冷卻,雖然造價稍高一些,但可節水75%-80%;建成後,整個發電能力將達到91萬千瓦,各項環保指標均能符合國家標準。

    第四師有相當多的農田依靠伊犁河水澆灌,而伊犁河是流向哈薩克斯坦的“國際河流”,環保工作意義重大。記者在73團的金崗循環産業園了解到,産業圈由南向北依次為:礦産牧業區、循環經濟産業園區、有機設施林果區、文化商務區、高效農業區、立體生態養殖區,“六區梯次循環發展”,使新型工業化、農業現代化和城鎮化相結合,以實現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最大化。

    73團副政委廖國順介紹,農作物秸稈等可用於養殖,牲畜的糞便可作為有機肥料或建沼氣池;工業的廢渣可用於生産建築材料,無污染的工業熱水可通過管道輸送到生態養殖區、有機設施林果業園區和城鎮。

    記者在實地看到,73團的小城鎮建設起點高,由上海交通大學規劃設計;起步快,僅三四年時間就完成了拆遷和建設。團場幹部職工説,團場成立近60年來,就是最近三四年發展快、變化大;70平方米的住房,職工7萬元即可買到。這個顯著變化正是在中央新疆工作座談會之後發生的。

 
 
 相關鏈結
· 打造“智慧兵團”
· 大學生志願者成為新疆生産建設兵團新的主力軍
· 新疆兵團機採棉有望破520萬畝 佔播種面積近6成
 圖片圖表
 欄目推薦
領導活動 人事任免 網上直播 在線訪談 政務要聞 執法監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規 央企在線 新聞發佈 應急管理 服務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