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北京9月26日電(新華社“新華視點”記者 席敏、袁軍寶)18日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提出,把信息公開作為依法行政的重要內容,發揮好各級政府網站及時、權威、全面、準確發佈政務信息的平臺作用。
然而,新華社“新華視點”記者在調查中發現,作為重要政務信息發佈的平臺,部分政府網站“長睡不醒”,形同“僵屍網站”;而公眾關注的一些環保、食品安全、收費、重大項目等問題,這些網站卻是“能少説、就少説”,或者“語焉不詳”,甚至“避而不談”。
避重就輕:部分信息含糊其辭
每年各地的審計報告受到社會關注。但記者調查發現,一些地方審計報告的信息披露總是含糊其辭,一涉及違規佔用挪用資金、“三公”支出不合理等問題時,往往就以數字代替某部門名稱,讓公眾看得一頭霧水。
以廣東省審計廳為例,在7月29日發佈的審計報告中,“6個部門單位計劃外召開會議129個”、“4個部門單位在培訓費等其他費用裏列支會議費”等,山東省今年審計報告中也出現“13個部門單位、10個二級單位‘五項經費’列支內容不真實”等內容。
經常關心政府信息披露的濟南市民孟凡説:“這些報告雖然説出了問題,但是並沒有直接點到單位,公眾仍未享有知情權,影響了社會監督。”
一些政府部門在面對公眾訴求時避重就輕,刻意回避關鍵內容,選擇一些看似“有料”實際上無關痛癢的信息進行披露。2008年,湖南湘潭大學法學院倪洪濤等6位法學博士要求本市政府公開4座大橋收費信息,該市政務公開辦公室僅作出部分答覆,但表示4座大橋的收費總額以及相關資金的使用情況,不屬於市政府應該公開的信息範圍。
此外,涉及重大項目建設、環境評估、收取費用等問題,一些政府甚至不披露相關信息。如近年來,北京、上海等城市以限行、限號、徵收擁堵費等措施緩解交通壓力,這些措施影響廣泛,但鮮有部門在政策發佈前徵求民意的。
湖北浠水縣統計局的網站上,最新經濟數據還停留在2011年8月。浠水縣統計局一位工作人員表示“我們有時更新,有時不更新”。
河北興隆縣國土局網站左方設有“局長信箱”“監督投訴”和“問題諮詢”3個欄目,無一可以打開,成為一個“裝飾品”。
執意不説:發佈信息“顧左右而言他”
在涉及公眾關心的話題時,一些政府部門找出種種理由搪塞,即便發佈信息也是“顧左右而言他”,或者執意不説,以至於公眾難以獲得有效信息。
--“能不説,就不説”。轉基因食品曾多次引發社會爭論,其對人體健康有益還是有害各方莫衷一是,也讓消費者無所適從,卻鮮見有政府部門為公眾答疑解惑;從限行、限外、限號到徵收擁堵費等治堵政策出爐,到一些高壓線、水利、化工項目建設,也少有徵求民意和公開制定過程的。
--説半句,留半句。今年7月,浙江律師吳有水曾致信31省份計生、財政部門,申請公開社會撫養費收支、預算等相關信息,收到17個省區市計生或財政部門公開的2012年度社會撫養費徵收總額,其他14個省區市不予回復,或稱不能公開。
--有人問,也不説。近年來,我國多地已發生30多起包括“鎘大米”在內的重特大重金屬污染事件。除了一些社會集中關注的熱點事件外,鮮見有相關信息主動披露。即便是被輿論廣泛關注的“湖南鎘大米”事件,在被問到調查到的污染源信息時,當地農業、環保、食安辦等部門仍然三緘其口。
--練措辭,打太極。“正在調查”“仍在核實”“領導不在家”“涉及國家機密”……在涉及貪腐、工程違規、安全生産事故等社會關注度較高的熱點事件中,一些地方政府部門有時以這樣的字眼來回應社會關切。怎麼發佈信息、如何措辭,儼然已成為一門搪塞的“學問”。
東部某省一位負責對外發佈信息的政府人士説:“説多了,領導不高興,不説,社會不答應。只能在每次發佈信息時,再三斟酌,儘量避免言語不當得罪領導,同時又對外傳遞出工作正在開展的信號。”
政府信息公開,也需要“正衣冠”
事實上,2008年5月1日國務院頒布實施的政府信息公開條例就已明確規定,“涉及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切身利益”“需要社會公眾廣泛知曉或者參與”“環境保護、公共衛生、安全生産、食品藥品、産品質量的監督檢查情況”等政府信息均在應當和重點公開之列。
中國社會科學院法治國情調研室副主任呂艷濱説,法律規定政府部門應當履行信息公開的職責,但在信息公開方面行政不作為的現象非常突出。“目前缺乏對這種不作為的一個有力的監督機制,法律規定沒有真正落實到位,應當將信息公開不力也納入法律監管。”
業內人士指出,在信息需求量激增、公眾訴求亟待解決的當下,政府部門更應承擔起及時傾聽民聲、疏解民意的重要職責,政府網站也不能成為一種長久蒙塵的擺設,而應當作一面鏡子,時常“擦拭”。
今年7月,由中國互聯網協會和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發佈的《中國互聯網發展報告(2013)》顯示,政府網站穩步發展,截至2012年12月,在gov.cn下的域名達到52889個,比上年增加0.7%。但政府網站總體水平呈現省級、地市和區縣由高到低的態勢,區縣水平依然滯後。
武漢大學信息管理學院教授瀋陽等人認為,政府網站作為對公眾開放的重要窗口,不能在關鍵時候失聲,不僅需要建好,更要用好。走群眾路線同樣需要加強網上的溝通,使政府網站為群眾所用,政府部門一把手就得重視起來,並加大對相關人員的培訓。
“政府網站不能只是一個花架子,應對政府網站的建設、信息發佈速度等進行重點考核,使其真正發揮出應有作用。”山東大學哲學與社會發展學院教授馬廣海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