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北京10月7日電(記者 董峻)農業部7日推出58個標準化糧食高産高效模式,涉及玉米、小麥、水稻、馬鈴薯、油菜5大作物,涵蓋東北、黃淮海、長江中下游、西南西北地區的29個糧食生産優勢區域。
據農業部種植業司司長葉貞琴介紹,這58個模式是在總結高産創建成功實踐的基礎上,通過將各地萬畝示範片的成熟模式進行完善配套,對薄弱環節和技術瓶頸開展科技攻關,集成的區域性、標準化高産高效技術模式,希望以此推進糧食生産的規模化、機械化、標準化,帶動實現農業現代化。
葉貞琴説,預計到2020年,我國城鎮化率將達到60%,相當於每年轉移近1000萬個農村勞動力。開展糧食增産模式攻關,把模式化的高産高效技術重點放在種植大戶、家庭農場、合作社等新型經營主體上的推廣應用,有利於提高勞動生産率、土地産出率和資源利用率,實現規模效益,推進糧食生産規模經營的發展。
據葉貞琴介紹,這項工作分析了每種區域性、標準化技術模式的投入産出效益,並依據生産中常見的種植規模推薦配套的農機配置,從種到收形成“套餐式”技術組合,供基層幹部和農民選擇。
農業部確定,通過集成推廣高産高效技術模式,實現示範區域産量超過現有大田産量的20%。今年秋冬種期間,農業部將率先在河北、山東、河南、安徽4省,開展7個小麥區域性、標準化高産高效增産技術模式示範;在江蘇、江西、湖北、湖南、四川5省,開展7個油菜區域性、標準化高産高效增産技術模式示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