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西寧12月11日電(記者 何偉)隨著國家對青藏高原生態保護力度不斷加大,青海已建立自然保護區11處,有效保護了全省85%的野生動植物物種,成為珍稀野生物種的“庇護所”。
青海是長江、黃河、瀾滄江發源地,也是世界高海拔地區天然濕地、生物多樣性最為集中的地區之一,境內有青海湖、可可西裏、三江源等11處自然保護區,這些保護區成為青海生態體系框架的重要組成部分。
青海省野生動植物和自然保護區管理局副局長蔡平介紹,從1975年保護海湖候鳥開始,青海自然保護區總建設面積發展為2180.54萬公頃,佔省域國土面積的30.2%,已形成了佈局較為合理、類型較為齊全、功能較為完備的自然保護區網絡。
通過近些年加大對珍稀瀕危動物普氏原羚的保護力度,使其種群數量不斷恢復,較上世紀90年代初增長了20%。目前,青海自然保護區內有70%的高原重要濕地生態系統,是我國重要的水資源地;有30.7%的森林與灌木林,發揮了水源涵養、防沙固沙等作用;37.76萬公頃的荒漠植物,成為維護戈壁沙漠生態系統平衡的屏障。
據了解,青海湖、三江源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率先在省內建設了鳥類等野生動物視頻監控系統,青海湖已建成覆蓋5個核心區域共23個視頻監控節點,實施青海湖夏候鳥集中繁殖地實時遠程監控,科技支撐為自然保護區建設發揮了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