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石家莊12月26日電(記者 白林)“截至12月25日,全省共清理出‘吃空餉’人員2.76萬人,涉及吃空餉資金1.3億多元,已退回財政2954萬元。”河北省財政廳監督檢查局局長姚紹學26日在河北省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新聞發佈會上表示。
該省今年開展了“吃空餉”專項治理工作,通過廣泛發動群眾、強化核查監督、完善工作機制、利用現代信息技術手段比對等措施,經過五個階段和四個月的努力,取得了明顯效果。目前,該專項治理工作已基本結束。
“我們在專項治理中,對‘吃空餉’進行了嚴格的定義:通過冒領、多領、騙取政府的用於給個人的資金,不涉及民營企業私企,也不涉及國企,只是政府性資金的。”姚紹學説。
通過專項治理工作,姚紹學分析説,“吃空餉”表象很複雜:單位吃空餉。單位人員退休、死亡或調出,本應核減從政府財政領取的給這些個人的錢,而沒有核減;個人冒領。比如,孩子就業把關係放在財政開支的單位,關係放那,人沒去而在家歇著,月月開工資;多領。按照身份,試用期或見習期,有的福利是沒有或減少的,實際上也多領了;死人領。已經死亡的,因沒有及時登出領取退休金、傷殘福利等,家屬還在領;長期病號,很多單位對長期病號的工資按全額發的;人員借調。有的上級部門人手緊張向下級單位借用人員,過去較長時間幫忙,這個人員原工作單位工資福利照發,新的借調單位還享受一定福利補助,形成吃空餉。
姚紹學説,為對應這些人群、方式等,目前河北各級各有關部門正在著手制定或完善請銷假制度、離退休人員管理、死亡公務人員遺屬管理、人員借調、工資管理、編制管理,以及對發生“吃空餉”的人員和單位的處理制度。
“吃空餉能實現最大的問題就是管理人員的信息不對稱,不能及時掌控真實的信息,使得錯誤信息起作用。”為此,河北建立了財政供養人員的信息報告備案制度,部門聯查聯審制度,人員及工資變動信息共享制度。“管人的涉及人事、編制、財政、醫保、養老、離退休等多個部門,信息要進行共享,形成共管機制,提高管理效率和準確性。”
此外,河北還強化科技管理手段,引進指紋照片信息認證系統,財政人員供養信息數據庫,做到信息到人、人到檔案、檔案到數據庫,形成完整數據鏈,實現管理手段的科學化現代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