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今日中國>> 中國要聞
 
新華時評:抵制“過度診療”需要點滴堅守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14年01月26日 18時41分   來源:新華社

新華社北京1月26日電題(記者 梁建強)兩則關於醫生的新聞,近日相繼成為媒體報道的熱點。一則是退休後仍堅持坐診27年、“用便宜藥治大病”的“良心醫生”胡佩蘭辭世,數百人自發為她送行;另一則是勇於舉報“過度診療”和貪腐情況的蘭越峰,被迫淪為“走廊醫生”,但贏得廣泛讚譽。

無論是堅持開便宜藥的胡佩蘭還是抵制“過度診療”的蘭越峰,她們傳遞的價值取向只有一個:讓民眾能夠少花錢、看好病。這樣簡單而篤定的信念能夠在殊為不易的堅持中延續,令人敬佩,值得讚嘆。

兩位醫生的事跡所引發的社會反響,折射了公眾對凈化醫療環境的期盼。近年來,醫務行業不乏如胡佩蘭、蘭越峰般盡責的醫務工作者,他們兢兢業業地履行著救死扶傷的天職,維護著醫生職業的聖潔。但也有少數醫務工作者出現了理念偏差、價值錯位,開“大處方”、做“過度診療”、收受患者“紅包”,為醫生群體抹黑,加劇了患者對醫療質量的猜疑。

醫者仁心,仁者愛人。沒有一顆關愛眾生的大愛之心、悲天憫人的職業良心,就可能把醫療服務等同於一般商業活動,千方百計從患者身上攫取收入、獎金。“大處方”“過度診療”“紅包”等現象,反映的不只是一些醫生的職業道德問題,還有管理部門履行職責的問題。

消除醫療服務中的不正之風,離不開胡佩蘭、蘭越峰們的點滴堅守,更需要廣大醫生集體行動。社會轉型時期,醫療保障水平偏低、醫療資源分配不均的客觀實際,使得“看病難、看病貴”的狀況很難迅速消除。醫務工作者應對患者多一些感同身受的體諒、少一些“錢到病除”心態;多一些責任情懷、少一些敷衍塞責。

醫患之間,和則兩利。實際上,與胡佩蘭、蘭越峰一樣,始終有醫務工作者在用行動踐行希波克拉底誓詞,向醫療服務不正之風説“不”。在北京,華益慰從醫數十年堅持“不拿一分錢,不出一個錯”;在武漢,王爭艷始終堅持用“小處方”治病;在貴州,李春燕懷揣大把患者欠條堅持為苗鄉村民送醫送藥……塑造醫療服務新風尚,廣大醫務工作者大有可為。

國家衛計委、發改委、財政部等九部門近日聯合發佈了《糾正醫藥購銷和醫療服務中不正之風專項治理工作實施意見》,從監管層面明確了整治要求。期待各地採取措施加強對醫療機構及醫務人員的執業校驗與監管,規範診療服務行為;強化對醫療機構收費行為的督察,嚴格規範開方用藥。多管齊下,糾正不正之風才能形成更大合力、收到更多實效。

 
 
 相關鏈結
· 新華時評:正視“三公”經費降幅背後的民意期待
· 新華時評:年節“小禮”能慣出貪腐“大病”
· 新華時評:清退超標辦公用房豈能“換馬甲”
· 新華時評:維穩之要義是維護群眾權益
· 新華時評:“7.7%”來之不易
· 新華時評:“民生實事”貴在落實
 圖片圖表
 欄目推薦
領導活動 人事任免 網上直播 在線訪談 政務要聞 執法監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規 央企在線 新聞發佈 應急管理 服務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