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領導活動
 
溫家寶: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歷史任務和對外政策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07年02月26日   來源:新華社

    新華社北京2月26日電

關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歷史任務和我國對外政策的幾個問題

溫家寶

    一、關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歷史任務

    深刻認識我國國情和所處的歷史階段,是我們黨提出科學理論和制定正確路線方針政策的基本依據,也是做好各項工作的重要前提。

    我國正處在並將長期處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初級階段就是不發達的階段。這個“不發達”首先當然是指生産力的不發達。因此,我們一定要毫不動搖地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大力發展生産力。但講初級階段,不光要講生産力的不發達,還要講社會主義制度的不夠完善和不夠成熟。鄧小平同志指出,社會主義的本質,是解放生産力,發展生産力,消滅剝削,消除兩極分化,最終達到共同富裕。這就告訴我們,鞏固和發展社會主義,必須認識和把握好兩大任務:一是解放和發展生産力,極大地增加全社會的物質財富;一是逐步實現社會公平與正義,極大地激發全社會的創造活力和促進社會和諧。上述兩大任務相互聯絡、相互促進,是統一的整體,並且貫穿于整個社會主義歷史時期一系列不同發展階段的長久進程中。沒有生産力的持久大發展,就不可能最終實現社會主義本質所要求的社會公平與正義;不隨著生産力的發展而相應地逐步推進社會公平與正義,就不可能愈益充分地調動全社會的積極性和創造活力,因而也就不可能持久地實現生産力的大發展。我們貫徹落實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都離不開對社會主義本質的科學認識和全面把握。

    我國在進入社會主義的時候,就生産力發展水平而言,遠遠落後於發達國家。我國必須經歷一個相當長的歷史階段,去實現工業化和現代化。建國以來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社會生産力有了巨大發展,綜合國力大幅增強,人民生活顯著改善,實現了由解決溫飽到總體上達到小康的歷史性跨越。但是,我國人口多、底子薄,城鄉發展和地區發展很不平衡,生産力不發達的狀況並沒有根本改變。我們在進行經濟體制改革的同時,穩步推進政治體制改革,社會主義民主法制建設不斷加強,人民的政治生活日趨活躍,人民在政治、經濟、文化、社會等方面的權利得到了較好維護。但是,我國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還不夠完善,民主法制還不夠健全,社會不公、貪污腐敗等問題仍然存在,社會主義制度還不夠成熟。所以,我國今天遠沒有走出社會主義初級階段,仍然是一個發展中國家。至於整個社會主義的長遠發展,那就正如鄧小平同志在1992年南方談話中精闢指出的:鞏固和發展社會主義制度,還需要一個很長的歷史階段,需要我們幾代人、十幾代人,甚至幾十代人堅持不懈地努力奮鬥,決不能掉以輕心。

    在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進程中,我們將不斷加深對什麼是社會主義、怎樣建設社會主義的認識,將不斷豐富和發展社會主義,堅持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為此,有兩點必須非常明確:第一,對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國情要有全面的、深刻的理解。在一個擁有十幾億人口的大國建設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這是人類歷史上前無古人的一個創舉,也是長期而又艱巨的歷史任務。第二,始終堅持改革,鼓勵創新。江澤民同志指出:“20多年來,我們黨領導人民進行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取得的偉大成就,都是與我們不斷進行的理論創新、體制創新、科技創新等分不開的。”改革和創新,不僅要總結和發揚我們黨在長期的社會主義建設和改革中積累的極其豐富、極其寶貴的經驗,同時要大膽吸收和借鑒人類社會創造的一切文明成果,吸收和借鑒當今世界一切反映現代社會化生産規律的先進經營方式、管理方法。只有這樣,我們的社會主義制度才能贏得同資本主義制度相比較的優勢。正是從這個意義上説,社會主義是大海,海納百川,不會枯竭。社會主義制度,從理論到實踐,從不成熟到成熟,需要經歷一個相當長的歷史進程。因此,我們必須堅持黨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路線100年不動搖,堅持改革和創新,使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永葆蓬勃生機。

    我們的各級領導幹部,要有歷史的、國際的眼光,要有全局的、戰略的思維。只有對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長期性和歷史任務有一個全面的、深刻的認識,才會懂得我們今天為什麼要實行這樣的而不是別的方針政策,從而增強工作的原則性、堅定性和創造性。

    二、關於我國發展戰略機遇期

    本世紀頭20年,是我國必須緊緊抓住並且可以大有作為的重要戰略機遇期。抓住並用好這一戰略機遇期,對於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目標,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具有極其重大的意義。

    對我國來説,歷史上大的發展機遇不多。近代以來中國落後了,閉關鎖國、列強侵略使中國喪失了發展機遇。新中國成立以來,我國社會主義建設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是,我們的某些重大失誤,特別是“文化大革命”十年浩劫,又使我們喪失了一次大的發展機遇。機遇難得,稍縱即逝,有了就要牢牢抓住。改革開放28年,中國經濟持續快速增長,這是一個奇跡。今後,中國還有沒有這樣的機遇期,還能有多長時間?我説有,多長時間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我們自己的內外政策和應對能力。

    當前,國際形勢正在發生深刻複雜的變化,出現了許多值得高度重視的新情況、新特點。但外部環境總體對我們有利,和平與發展仍是時代的主題,大的戰爭一時打不起來,我們爭取一個較長時期的和平國際環境和良好的周邊環境是完全有可能的。歷史告訴我們,落後被人瞧不起,落後就要挨打。我們要抓住當前國際有利時機加快發展自己。發展是硬道理,不僅是解決國內一切問題的基礎,也是增強我國外交實力的基礎。國家間的競爭,基礎在實力。事情有大道理,有小道理,小道理都歸大道理管著。服從和服務於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這個中心,就是大道理。各條戰線都要以現代化建設為大局,配合大局,從大局出發,根據自己工作的性質和特點為大局服務。

    三、關於和平發展道路

    中國走和平發展道路,是由中國國情決定的,是由中國文化傳統決定的,是由中國適應世界發展潮流決定的,歸根到底,是由中國共産黨領導的社會主義國家的性質決定的,由中國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的目標決定的。和平發展道路的精髓是什麼?就是爭取和平的國際環境來發展自己,又以自己的發展促進世界的和平。走和平發展道路,既是外交,也是內政,因而,要統籌國內國際兩個大局。

    從國內來講,就是把發展放在主要依靠自己力量的基點上,依靠擴大內需來促進發展,不斷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求。中國擁有世界上最多的人口,有廣袤的土地和比較豐富的資源,有潛力巨大的市場,這些都是中國能夠主要依靠自力更生,實現發展的重要基礎。中國在發展中會遇到資源、能源、環境等瓶頸制約,但經過多年努力,我們已經找到了一條全面協調可持續的發展道路。這就是樹立和落實科學發展觀,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同時,我們還要繼續深化改革,擴大開放,不斷消除影響發展的體制障礙,為現代化建設注入強大動力。講清楚中國的發展主要靠自己,有利於從根本上消除外界認為中國發展到一定階段就要對外掠奪和擴張的疑慮。事實上,中國發展了,不僅會對周邊而且會對整個世界的發展做出越來越大的貢獻。

    從對外來講,就是要高舉和平、發展、合作的旗幟,奉行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主要是:維護國家的獨立、主權、統一和領土完整;根據事情本身的是非曲直自主地、獨立地判斷國際問題,決定自己的立場和政策;不以意識形態和社會制度劃線,不將自己的價值觀強加於人,不同任何國家和國家集團結盟;不干涉別國內部事務,也不允許任何國家干涉我國內政;反對搞霸權主義和強權政治,自己也永遠不稱霸。在今後的對外交往中,要更好地貫徹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就要在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的基礎上同世界各國友好相處。無論國家大小貧富強弱,一視同仁,一律以平等的態度對待;就要致力於推動國際政治經濟秩序朝著公正合理的方向發展。這個新秩序的核心是平等、尊重、互利,最終目標是構建和諧世界;就要在對外經貿往來和對外文化交流中體現互利共贏、彼此尊重的原則;就要堅持防禦性的國防政策,不搞軍備競賽和軍事擴張。中國在鴉片戰爭後的100多年裏飽受列強的侵略和欺侮,深知侵略和壓迫給一個民族帶來的苦難。我們堅持走和平發展道路,是真誠的、堅定的。

    走和平發展道路,是我國必須長期堅持的戰略選擇,也是必須長期堅持的外交方針,決不是權宜之計。堅持這個方針,就要抓住機遇,排除干擾,專心致志,發展自己;在國際上堅持不扛旗、不當頭。正是由於堅持了這個方針,我們才得以不斷擴大在國際事務中的迴旋餘地。隨著我國綜合國力的增強和國際地位的提高,國際社會對我國的期待會日益增多,在這種情況下還要不要繼續堅持這個方針?答案是肯定的,沒有任何理由改變這個方針。當然,我們應當保持良好的精神狀態,增強對外工作的主動性和進取性。我國是聯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是許多重要國際組織的成員,要利用這些有利條件,積極發揮作用,有效維護我國的根本利益。要積極參與國際規則的制定,推動國際政治經濟秩序朝著公正合理的方向發展。要積極參與經濟全球化,並且本著互利共贏的原則推進國際和區域經濟合作。

    四、關於文化建設和文化交流

    我國要受到國際社會的尊重,必須靠經濟和科技實力的增強,靠人民生活富裕幸福,還要靠國民素質、民主法制、精神文明和道德力量。近些年來,我們在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的同時,堅持加強政治建設、文化建設與和諧社會建設,重視對外文化交流,顯示出改革開放、團結進取、平等友好、坦誠負責的國家形象。國際上對我們客觀、理性、友善的評價越來越多,歡迎中國的發展、主張加強對華合作的聲音越來越大,這為國內現代化建設創造了良好的環境。因此,我們要從全面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戰略高度,重視和加強文化建設與文化交流。

    要尊重文化的多樣性。現在世界上有兩千多個民族,人類文明隨著多種民族的相互交往而不斷豐富和發展。世界文化的多樣性或文明的多樣性,不僅過去存在,現在存在,將來也會長期存在。科學、民主、法制、自由、人權,並非資本主義所獨有,而是人類在漫長的歷史進程中共同追求的價值觀和共同創造的文明成果。只是在不同的歷史階段、不同的國家,它的實現形式和途徑各不相同,沒有統一的模式,這種世界文明的多樣性是不以人們主觀意志為轉移的客觀存在。正是這種多樣文化的並存、交匯和融合,促進了人類的進步。要承認世界文化的多樣性,不同文化之間不應該互相歧視、敵視、排斥,而應該相互尊重、相互學習、取長補短,共同形成和諧多彩的人類文化。

    中國的民主政治建設,要走自己的路。我們從來認為,社會主義制度與民主政治不是相背離的,高度的民主、完備的法制,恰恰是社會主義制度的內在要求,是成熟的社會主義制度的重要標誌。我們完全可以在社會主義條件下,建成民主和法治國家。我們要立足國情,在實踐中積極探索中國特色的民主政治建設規律。當前,我們要以促進經濟發展、保障公民權益、反對腐敗行為、提高政府公信力和執行力、增進社會和諧為重點,擴大民主、健全法制,繼續推進政治體制改革。這樣做,就能使中國人民自己選擇的發展道路在國際上得到更廣泛的理解和認同。

    要全面提高國民素質。這就要優先發展教育。必須強化政府對義務教育的保障責任,普及和鞏固義務教育,大力發展職業教育,提高高等教育質量,全面提高全民族的科學文化水平。這就要大力加強思想道德建設,加快建立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相適應、與中華民族傳統美德相承接的思想道德體系。尤其要注重誠實守信教育,推進社會誠信建設,在國際交往中樹立講信用、重承諾、言必信、行必果的良好形象。這就要加強對公民在涉外場合的文明修養教育,引導他們在境外尊重當地法律法規和民俗習慣,注意公眾場合的言談舉止,當好中國文化的傳播者和中國形象的展示者。隨著越來越多的人走出國門,我們要加強涉外管理,打擊偷渡、走私、販毒等違法犯罪活動,建立對外人員交往的良好秩序。

    要擴大對外文化交流。文化交流是溝通各國人民心靈的橋梁,也是展示國家形象的重要途徑。中華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對世界文明進步做出了重大貢獻。中國傳統文化中有許多精華,例如:“和而不同”的哲學思想,“民為邦本”的民本思想,“尊師重教”的教育思想,“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的社會倫理思想,等等。我們要運用各種形式和手段,包括巡演巡展、漢語教學、學術交流和互辦文化年等,進一步推動中華優秀文化走出國門、走向世界,增強國際影響力。要積極實施文化走出去戰略,大力發展文化産業,提高文化企業和文化産品的國際競爭力,擴大圖書、影視等文化産品的出口,推動中國文化産品特別是文化精品走向世界。

    要加強和改進對外宣傳工作。全面、準確、及時地向外界介紹我國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取得的成就,也不回避我國存在的問題。善於運用靈活多樣的對外宣傳和交往方式,儘量使用國際社會聽得懂、易理解的語言和喜聞樂見的方式進行交流,增強宣傳的有效性,努力引導各方面客觀理性地看待中國的發展和國際作用,營造友善的國際輿論環境。

 
 
 相關鏈結
· 國務院總理溫家寶與遼寧省各界幹部群眾共度除夕
· 溫家寶春節前到遼寧省撫順市考察棚戶區改造情況
· 溫家寶簽署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令(第484號)
· 溫家寶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
· 溫家寶主持常務會議 審議並原則通過3個條例草案
· 溫家寶祝賀別爾德穆罕默多夫當選土庫曼斯坦總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