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北京6月9日電(記者 李斌)6月9日是我國第二個“文化遺産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務院總理溫家寶,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長春今天分別來到中華世紀壇,觀看正在這裡舉行的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産專題展。
由文化部主辦、6月8日開幕的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産專題展,分為年畫、剪紙、皮影、木偶、染織5個專題,共展出來自全國各地的1400余件作品。展覽通過展板、實物、現場製作和表演等方式,多方位、多角度地展示了我國豐富的非物質文化遺産和保護成果。
6月9日是我國第二個“文化遺産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務院總理溫家寶來到中華世紀壇,觀看正在這裡舉行的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産專題展。這是溫家寶和木版年畫製作大師親切交談。 新華社記者 饒愛民 攝
6月9日是我國第二個“文化遺産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長春來到中華世紀壇,觀看正在這裡舉行的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産專題展。這是李長春在欣賞剪紙大師的剪紙作品。 新華社記者 饒愛民 攝
上午10時30分,溫家寶來到中華世紀壇。走進年畫和剪紙的製作表演廳,他和天津楊柳青年畫、漳州年畫、樂清細紋刻紙等非物質文化遺産的傳人親切交談,了解這些文化遺産的保護情況。在山東濰縣年畫傳人張殿英的展臺前,溫家寶駐足停留,拿起刻刀仔細端詳:“這是您的工具?”在得到肯定的回答後,溫家寶説,《詩經》中有句話:“伐柯伐柯,其則不遠”,意思是説,我們做斧柄時,只要按照先人傳下來的斧柄的樣子去做,大體能像。做出來的雖然不是同一把斧柄,但是同根同源。即觀斧造斧,斧砍斧削,互為其根,互為其本,這就叫一脈相傳。面對張殿英製作的32米長的《農家樂》木版年畫,溫家寶讚揚:“構思得好。”
81歲的中國工藝美術大師林邦棟來自浙江樂清,擅長樂清細紋刻紙,聽了他的介紹後,溫家寶説,我對非物質文化遺産有三句話的理解:第一,它是民族文化的精華;第二,它是民族智慧的象徵;第三,它是民族精神的結晶。在場的人們異口同聲説:“講得好!”大家鼓起掌來……
隨後,溫家寶來到皮影展廳和木偶戲展廳,和現場觀眾一起饒有興致地觀看了湖北皮影戲《武松打虎》和陜西木偶戲《賣水》,併為演員們的精彩表演熱情鼓掌。走進染織展廳,在一台臺微縮織機模型前,在一件件精美絕倫的名錦名繡作品前,溫家寶仔細聽取專家的講解,不時詢問有關問題。溫家寶來到湘西土家族織錦的製作現場,認真觀看織錦的製作工藝,他説,非物質文化遺産也有物質性,要把非物質文化遺産的非物質性和物質性結合在一起。物質性就是文象,非物質性就是文脈。人之文明,無文象不生,無文脈不傳。無文象無體,無文脈無魂。文化文化,文而化之,化而文之,兩者要很好地結合起來。人類文明只有代代相傳,才能不斷豐富發展;只有相互交流,才能文物化成。
參觀結束時,溫家寶對文化部門的同志們説,非物質文化遺産都是幾百年、幾千年傳下來的,為什麼能傳下來,千古不絕?就在於有靈魂,有精神。一脈文心傳萬代,千古不絕是真魂。文脈就是一個民族的魂脈。今天,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産,就是傳承民族文化的文脈。我們不僅要保護,也要繼承、發揚和創新;不僅要發揚本民族的優秀文化,也要學習借鑒世界其他民族的先進文化。因此,非物質文化遺産的展出,不僅是一種文化教育,也是一種精神教育。
下午4時30分,李長春來到中華世紀壇,饒有興致地觀看展覽,與民間藝人親切交談,不時詢問有關情況。李長春説,我國的非物質文化遺産是勞動人民智慧的結晶,是民族文化綿延的象徵,體現了中華民族的生命力和創造力,既是中華民族的寶貴財富,也是人類文明的瑰寶。要從對國家和歷史負責的高度,按照“保護為主、搶救第一、合理利用、傳承發展”的方針,切實做好非物質文化遺産的發掘、保護、利用和創新、發展的工作,以創新發展促進保護利用,積極開拓民間藝術産品的國內外市場,充分展示中華民族的燦爛文化,進一步弘揚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要加強宣傳普及工作,在全社會營造有利於保護和發展非物質文化遺産的良好氛圍。
文化部等部門負責人陪同觀看展覽。
最新|活動|出訪|會議|論述|圖片
6月9日,一位女大學生在鄭州大學展示她親手印製的傳統年畫。 當日是我國第二個文化遺産日,河南省文化部門組織了一次獨特的“文化遺産進校園”活動,在省內的大中專院校進行非物質文化遺産展示和互動性活動,吸引廣大青年學生積極參與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産。今年文化遺産日的主題為“保護文化遺産 構建和諧社會”。 新華社記者 王頌 攝
全國文化遺産保護工作表彰大會舉行 陳至立頒獎
6月8日,第二個文化遺産日到來前夕,人事部、文化部、國家文物局在北京人民大會堂舉行全國文化遺産保護工作表彰大會,分別為對我國文物保護和非物質文化遺産保護作出突出貢獻的117個先進單位和340個先進個人授予國家級和省部級獎勵。國務委員陳至立出席並向獲獎代表頒獎。
為激勵廣大文化文物工作者乃至全國人民團結奮進,共同保護好文化遺産,更好發揮文化遺産保護工作在構建和諧社會中的作用,人事部、文化部授予遼寧大學教授烏丙安、中國藝術研究院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産保護中心副主任田青等35名同志“全國非物質文化遺産保護先進工作者”榮譽稱號。人事部、國家文物局授予北京首都博物館等34個單位“全國文物系統先進集體”榮譽稱號;授予呂生祉等19名同志“全國文物系統先進工作者”榮譽稱號。
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産專題展在京開幕 孫家正講話
2007年6月8日至18日,由文化部主辦、中國藝術研究院•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産保護中心承辦的“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産專題展”——“中國木版年畫展”、“中國民間剪紙藝術展”、“中國皮影藝術展”、“中國木偶藝術展”、“中國傳統染織技藝展”在中華世紀壇隆重開幕。
文化部公佈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項目傳承人
在我國第二個“文化遺産日”,文化部公佈了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項目代表性傳承人226名。
文化部副部長周和平9日表示,經過各地申報、專家評審委員會評審、社會公示和復審,最後確定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項目代表性傳承人226名,涉及民間文學、雜技與競技、民間美術、傳統手工技藝、傳統醫藥等5大類134個項目。
6月9日,幾位太極拳師在鄭州市文博廣場為市民表演陳氏太極拳。 新華社記者 王頌 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