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領導活動
 
溫家寶總理就東南亞國家聯盟成立40週年致電祝賀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07年08月08日   來源:新華社

    新華社北京8月8日電 國務院總理溫家寶8日致電東盟主席國新加坡共和國總理李顯龍,對東南亞國家聯盟成立40週年表示祝賀。賀電全文如下:

    新加坡東盟主席國新加坡共和國總理李顯龍閣下:

    值此東南亞國家聯盟成立四十週年之際,我謹代表中國政府和人民,並以我個人的名義,向總理閣下並通過閣下向東盟各成員國政府和人民致以熱烈的祝賀。

    四十年來,東盟努力促進成員國的經濟增長、社會進步和文化發展,積極維護地區和平與穩定,倡導和推動東亞地區合作,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就。展望未來,我們對團結、開放、富有生機和活力的東盟充滿信心,衷心祝願東盟如期于2015年實現以經濟、安全、社會與文化為三大支柱的“東盟共同體”,進一步造福于東盟各國人民。

    作為東盟的好鄰居、好夥伴、好朋友,中國將一如既往,堅持與鄰為善、以鄰為伴,加強睦鄰友好,深化區域合作,支持東盟一體化進程和在地區合作中的主導作用,與東盟共同努力,將雙方的全面合作推向新水平,為建設和平的亞洲、共贏的亞洲、和諧的亞洲作出積極貢獻。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總理 溫家寶      

    二00七年八月八日 于北京      

     最新|活動|出訪|會議|論述|圖片

 

光榮、夢想、挑戰、機遇—東盟40年之回顧與展望

    古人云:“四十不惑”。8日,亞洲重要的地區性組織——東南亞國家聯盟(東盟)迎來了自己40歲生日。對於東盟來説,這意味著一個成熟期的到來。

    從當初僅由馬來西亞、菲律賓和泰國組成的東南亞聯盟,到總面積450萬平方公里、5.6億人口、國內生産總值超過1萬億美元的東盟,40年一路走來,光榮、夢想、挑戰與機遇始終並存。

    7月31日,在菲律賓首都馬尼拉,中國外交部長楊潔篪(前中)出席東盟與中日韓(10+3)外長會議。當日,東盟與中日韓(10+3)外長會議在馬尼拉舉行。 新華社記者 公磊 攝

楊潔篪外長在第14屆東盟地區論壇外長會上的講話

    作為聯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和東盟地區論壇的一員,中國是亞太地區和平、發展、合作、繁榮的積極參與者和建設者。我們與各國加強友好合作,改善和發展了中日關係。我們在更廣領域和更深層面參與地區一體化建設,促進亞洲的和諧和可持續發展。我們認真履行職責,積極推進朝核問題六方會談,為實現朝鮮半島的無核化和東北亞的持久和平不懈努力。我們熱忱投身於東盟地區論壇的對話合作,與各國共同提升合作水平和效益。我們堅持對話協商,求同存異,和平解決歷史遺留問題和現實利益矛盾。面對亞太和世界的深刻變化,我們將一如既往,通過對話增進互信,通過互信促進合作,通過合作實現共贏。

互利、全面、務實、創新:專家建言中國東盟合作

    中國東盟問題研討會7日在北京舉行。與會專家表示,未來中國東盟合作應向互利、全面、務實、創新四個方面進行努力。

    今年8月8日是東盟成立40週年紀念日。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院東南亞及大洋洲研究室主任翟崑在會上表示,成立40年來,東盟已經成為繼歐盟之後又一個成功的地區合作組織。近年來中國和東盟在政治和經濟合作領域取得豐碩成果,雙方合作已經成為東亞合作的新亮點。

背景資料:東盟及其發展歷程

    新華社北京8月8日電 (新華社記者 王龍琴) 2007年8月8日是東盟成立40週年紀念日。40年來,東盟在促進成員國經濟增長、推進一體化進程、提升整體實力方面取得了一系列成就,為本地區和平穩定、發展繁榮作出了重要貢獻。

    東盟是東南亞國家聯盟的簡稱,其前身是由馬來西亞、菲律賓和泰國3國于1961年7月31日在曼谷成立的東南亞聯盟。1967年8月8日,馬來西亞、菲律賓、泰國、新加坡和印度尼西亞5國在曼谷舉行會議,發表了《東南亞國家聯盟成立宣言》,即《曼谷宣言》,正式宣告東盟成立。

    東盟的宗旨和目標是本著平等與合作精神,共同促進本地區的經濟增長、社會進步和文化發展,為建立一個繁榮、和平的東南亞國家共同體奠定基礎,以促進本地區的和平與穩定。

    東盟成立之初只是一個保衛自己安全利益及與西方保持戰略關係的聯盟,其活動僅限于探討經濟、文化等方面的合作。

    1976年2月,第一次東盟首腦會議在印尼巴厘島舉行,會議簽署了《東南亞友好合作條約》以及強調東盟各國協調一致的《巴厘宣言》。此後,東盟各國加強了政治、經濟和軍事領域的合作,並採取了切實可行的經濟發展戰略,推動經濟迅速增長,逐步成為一個有一定影響的區域性組織。

    1984年至1999年,文萊、越南、緬甸、老撾和柬埔寨相繼加入東盟,使這一組織涵蓋整個東南亞地區,形成一個人口超過5億、面積達450萬平方公里的10國集團。

    40年來,東盟不僅在經濟實力和影響力方面不斷得到加強,而且在地區和國際事務中也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20世紀90年代初,東盟率先發起區域合作進程,逐步形成了以東盟為中心的一系列區域合作機制。其中,東盟與中日韓(10+3)、東盟分別與中日韓(10+1)合作機制已經發展成為東亞合作的主要渠道。此外,東盟還與美國、日本、澳大利亞、新西蘭、加拿大、歐盟、韓國、中國、俄羅斯和印度10個國家形成對話夥伴關係。2003年,中國與東盟的關係發展到戰略協作夥伴關係,中國成為第一個加入《東南亞友好合作條約》的非東盟國家。

    根據2003年10月在印尼巴厘島舉行的第九屆東盟首腦會議發表的《東盟協調一致第二宣言》(亦稱《第二巴厘宣言》),東盟將於2020年建成東盟共同體。為實現這一目標,2004年11月舉行的東盟首腦會議還通過了為期6年的《萬象行動計劃》,簽署併發表了《東盟一體化建設重點領域框架協議》《東盟安全共同體行動計劃》等。

    今年1月,在菲律賓宿務舉行的第12屆東盟首腦會議上,與會領導人簽署了關於起草東盟憲章、加快東盟共同體建設等一系列宣言。

背景資料:中國-東盟關係發展歷程

    新華社北京8月8日電(記者王龍琴) 東盟是中國的好鄰居、好朋友、好夥伴。長期以來,中國和東盟在政治、經濟、社會文化等領域的合作不斷深化和拓展,在國際事務中一直相互支持、密切配合。

    1991年,中國與東盟開始正式對話。當年7月,中國外長錢其琛出席了第24屆東盟外長會議開幕式,標誌著中國開始成為東盟的磋商夥伴。

    隨著政治交往的不斷發展,中國1996年3月明確提出希望成為東盟全面對話國。中國的倡議得到東盟各國的積極響應。同年7月,東盟外長一致同意中國為東盟的全面對話夥伴國。中國首次出席了當月舉行的東盟與對話夥伴國會議。

    1997年12月,中國國家主席江澤民出席首次中國-東盟領導人會議。會議期間,中國與東盟領導人發表了《聯合宣言》,確定了面向21世紀的睦鄰互信夥伴關係。中國與東盟關係進入一個新階段。

    為進一步推進中國與東盟對話合作,2002年11月,在第六次中國-東盟領導人會議上,雙方簽署了《中國與東盟全面經濟合作框架協議》,確定了2010年建成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的目標。

    2003年10月,第七次中國-東盟領導人會議期間,溫家寶總理與東盟領導人簽署了《面向和平與繁榮的戰略夥伴關係聯合宣言》。在這次會議上,中國正式加入《東南亞友好合作條約》,雙方政治互信進一步增強。

    2004年,溫家寶總理出席第八次中國-東盟領導人會議,提出了加強雙方合作的十點新倡議。會議期間,雙方簽署了《中國與東盟全面經濟合作框架協議貨物貿易協議》和《中國與東盟爭端解決機制協議》,標誌著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進入了實質性建設階段。

    2005年12月,在第九次中國-東盟領導人會議上,根據溫家寶總理的倡議,會議決定在原五大重點合作領域基礎上,將交通、能源、文化、旅遊和公共衛生列為雙方新的五大重點合作領域。此外,東盟宣佈中國正式成為其東部增長區發展夥伴。

    隨著互利合作的不斷深化,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建設穩步推進。2005年7月,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貨物貿易協議》開始實施,雙方7000余種商品開始全面降稅,貿易額持續增長。2006年,中國與東盟雙邊貿易額達1608億美元,同比增長23.4%。

    今年1月14日,中國與東盟在菲律賓宿務簽署了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服務貿易協議》。協議的簽署為中國-東盟如期全面建成自貿區奠定了更為堅實的基礎。

 
 
 相關鏈結
· 光榮、夢想、挑戰、機遇—東盟40年之回顧與展望
· 互利、全面、務實、創新:專家建言中國東盟合作
· 劉建超就東盟成立40週年及中國——東盟關係答問
· 第14屆東盟地區論壇外長會在馬尼拉舉行
· 東盟與中日韓外長會議在馬尼拉舉行
· 楊潔篪出席10+3外長會議和東亞峰會外長午餐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