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記者:今天是星期天,您沒有到外地去考察,好像有點破例了。來之前我做了一個簡單的統計,應對國際金融危機以來,您到外地考察的次數有36次,而且常常是利用週末和節假日的時間。我聽説在您身邊的工作人員每到週末或者節假日,總是要提前把行李打好,準備隨您到外地去出差,已經形成一個慣例了。我想在一趟趟考察中肯定有很多故事。請總理談談,這些考察對您的決策有什麼樣的幫助?
溫家寶:在國際金融危機到來的時候,我確實加快了工作的步伐,經常下到基層,已經走了20多個省(區、市)。我跟基層的同志講,我要跑遍各地,直到應對國際金融危機取得最後勝利。我下到基層主要辦三件事情:第一是傳遞信心,第二是了解情況,第三就是研究制定政策。
“風起于青萍之末”。2008年“兩會”記者招待會上,我曾經講過,這一年可能是最困難的一年。難在什麼地方?難在國內國際不確定的因素多,因而決策困難。但我不是個預言家,我沒料到5月份會發生汶川特大地震,我也沒料到緊隨著而來的金融風波襲擊了中國。其實“五一”節我在寧波的時候,已經看到企業開始出現了一些困難。
忙完抗震救災工作以後,從6月底、7月初開始,黨中央、國務院的領導同志進行了密集的到基層考察調研。7月上旬的一天,我在無錫參觀一家紡織廠。在車間裏,機器轟鳴,什麼也聽不到。出來的時候,我跟廠長講,咱們到屋子裏去談一談。我們幾個人就坐在一間小屋裏,廠長第一句話就跟我説,“溫總理,你來訪貧問苦了,你要聽真實情況,還是要聽一般情況?”我説我當然要聽真話。他就給我講了企業碰到的各種困難。
這些調查使我清楚地感到:國際金融危機的風波首先波及到沿海發達地區,首先影響到外向型企業。年中我們在分析經濟形勢、確定下半年經濟工作的時候,已經改變了我們原來確定的方針。如果大家還記得的話,我們開始降低準備金率,降低利息,提高出口退稅率。以致後來到11月5日,正式出臺應對危機、擴大內需的十項舉措。
這些都是通過調研並精心論證研究的結果。現在看來,中國應對金融危機出手還是快的,而且各項政策措施的力度也比較大,工作抓得紮實。後來通過不斷地完善這些政策措施,形成了應對金融危機的一攬子計劃,大部分都是從基層調研得來的。
現在,恐怕很少有人認為中國應對金融危機就是4萬億投資了。其實我們一攬子計劃是一個完整的計劃,是一個統籌兼顧的計劃,就是兼顧當前和長遠,運用市場和宏觀調控“兩隻手”,調動中央和地方兩個積極性的方案。
這個方案大體分四個方面:一是大規模的財政投入,包括結構性的減稅;二是大範圍的産業調整和振興規劃的制定;三是大力度的科技支撐;四是大幅度地提高社會保障水平。這四個方面是一個統一體,構成了我們應對金融危機的一個完整的方案。這是我們中央領導集體進行了大量的調查研究的結果,也反映了廣大幹部群眾的智慧和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