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藏鐵路的修建會對當地環境造成影響嗎?
首先應明確“環境”的概念。從大環境來説,青藏高原面積122萬平方公里,而修建鐵路所影響的範圍最多僅在線路兩側各500米內,青藏鐵路全線也不過1000平方公里,而且呈線狀分佈,可以説修建青藏鐵路不會對整個青藏高原的大環境産生影響;從小環境來説,修建這樣的大型工程, 肯定會在工地範圍內,對當地局部環境造成一定程度的影響。鐵一院從一開始設計青藏鐵路,就已經把維護生態和環境保護作為一條必須遵循的重要原則。因此,青藏鐵路大部分是沿青藏公路走行,基本上沒有新開闢通道,而且設計方案中還採取了一系列專門的環境保護措施,這就把對高原生態的擾動降到了最低程度。從長遠看,青藏鐵路的修建,不但不會破壞環境,反而對青藏高原大環境的保護具有積極的促進作用。
其次,西藏缺乏煤炭資源,人均産煤量只有6公斤,通過青藏公路運進區內的煤炭成本非常高,每噸達600多元,而在西寧,這一價格僅為160至200元。昂貴的煤價,造成了能源結構的極度不合理。目前農、牧區的主要生活能源為木材和畜糞,在線路所經的藏北地區,居民主要靠砍伐坡地生長的爬地松作燃料,而低矮的爬地松往往需要幾十年的生長期,這對當地脆弱的生態環境産生了不可低估的破壞作用。鐵路的建設,可以將西北地區豐富的煤炭、石油資源通過經濟、便捷的通道運進西藏,滿足西藏對能源的需求,從而為西藏改變能源結構、制止盲目砍伐森林草場、保護生態環境作出積極貢獻,具有極其深遠的意義。
同時,青藏鐵路投入運營後,必然會成為旅遊及進出藏物資運輸的主要方式,分流目前青藏公路龐大的運輸車隊,從而起到減少汽車尾氣排放,進一步改善青藏高原大氣質量的積極作用。
另一方面,鐵路的修建將直接拉動青藏兩省區經濟的發展,加速城鎮化和産業化的步伐,促進産業結構的進一步調整,這將使很大一部分牧民轉變為工業、建築業和其他行業人群,從而大大降低了草原和植被的負荷,既保護了生態,又實現了可持續發展,可以説是一舉兩得。青藏鐵路對自然保護區有影響嗎?
青藏鐵路將要經過可可西裏、三江源(長江、黃河、瀾滄江)等自然保護區,但線路通過地區是兩大保護區的邊緣交界地帶,並沒有從其中任何一個區內穿越,因此對保護區的生態和野生動物基本上沒有影響。同時,鐵一院在設計中還專門預留了供野生動物遷徙的專用通道,這在我國的鐵路建設史上還是很少見的。具體採取了哪些有利於環保的工程措施?1、高原植被的保護與恢復
線路所經多為高原草甸地區,受嚴酷的氣候條件控制,植被生長非常緩慢。施工中因取、棄土,路基佔壓不可避免地要破壞部分高原植被,對植被難以生長的地段,採用分段施工,逐段移植的方法,將每段路基劃分為若干個施工段,將本段取土坑及路基基底草皮鏟下後,及時移植到已先期施工完畢的路基邊坡和取土完成後的取土場地表,使對地表植被的破壞減少到最小程度。
對崑崙山以南,自然條件稍好的地段,進行人工培植草皮的試驗,精選適合高原生長的草種,輔以噴播、復膜等技術,恢復地表植被,將鐵路沿線建成綠色長廊。
凍土環境的保護
多年凍土,特別是高含冰量凍土對地表的擾動十分敏感。地表一些不大的改變都可能引起多年凍土不可逆的變化,因此在凍土地區築路要特別注意保護環境。從工程的角度看,保護環境對保護凍土、保護路基穩定也是十分必要的。要合理選擇取、棄土位置,取土點應選擇離開線路的低矮丘包,取土深度應不大於上限。
嚴格控制“三廢”排放
對線路所經的可可西裏、三江源、羌塘等自然保護區,應嚴格控制廢棄物排放。列車採用密閉設計,既克服了高原缺氧,又防止了廢棄物污染沿線環境。對高原各中心站的取暖可使用燃油鍋爐、電暖爐或利用太陽能等環保型能源,垃圾在指點車站定點排放,集中處理。各中心站的生活污水經處理達標排放。
加強對野生動物的保護
在施工及運營中對職工進行野生動植物保護的法制教育,嚴禁捕殺並嚴格禁止參與任何有關野生動物及標本的買賣行為。
精心設計,嚴格施工管理
鋻於青藏鐵路所經的生態環境非常脆弱,植被一旦破壞很難恢復,為把破壞範圍減到最小程度,此次設計中除規定了專門的取、棄土地點外,還詳細設計、指定了施工便道及從公路通往工地的道口等,要求各施工單位必須嚴格遵守。隨意開闢施工便道,任意就近取棄土,鏟草皮,甚至用推土機直接在路基兩側推土填築等做法是嚴格禁止的。同時在整個施工當中,要嚴格執行設計程序,嚴禁破壞凍土的熱平衡;甚至對施工的季節,也要按照設計要求進行:凍土地區有必要在冬季開展施工的,必須嚴格在冬季進行,以免破壞凍土的熱平衡和穩定性。